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溫江一家親」讓無力者有力:她患病 「孤獨」無助 眾人相助重返溫江大家庭

2024-11-21社會
華西社區報記者 李玥林 溫江區民政局供圖
近日,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紅旗村居民李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將一面寫有「助力康復 恩同再造,關註民生 保障有力」的錦旗,送到當地精神障礙復元驛站,感謝幫助她康復的所有人。
李女士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患病期間,她幾乎與社會「隔絕」,沒有朋友,幾乎不說話,甚至到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地步,成天「宅」在家裏。今年1月開始,成都益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區康復團隊根據溫江區民政局的「精康融合」關愛計劃開展入戶走訪。「我們入戶時得知她已受精神疾病折磨多年,每天需服藥三次,寡言少語、害怕出門,擔心有人背後說‘風涼話’,把自己封閉起來,與社會幾乎脫節,家人也不知道怎麽辦。」成都益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黃娟回憶道。
針對李女士的健康狀況,康復團隊量身客製了康復計劃,不僅提供專業的用藥指導,確保病情得到控制,還給予細致入微的精神關懷,為她搭建融入社會的「舞台」。「最初的兩個月,我們2名專業社工每周至少入戶一次,和她聊家長裏短,一起做家務,在彼此熟悉中建立信任感。慢慢地她從內心接納了我們。後來我們邀請她出門參加活動,比如戶外運動、手工培訓、社區誌願服務等活動,逐步恢復和外界的接觸。」黃娟說道。
康復過程長、見效慢,但社工和社區誌願者們從未打「退堂鼓」。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李女士逐漸告別「封閉」「孤獨」,重新變得活躍起來,生活逐步走向正軌,她的家人也喜出望外。據悉,李女士還主動提出想要參加復元驛站的誌願服務,將愛心傳遞給他人。「社工們的悉心照料讓我回歸正常生活。我打算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正在康復的病友,幫助他們早日康復。」李女士說。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每一個角落都需要陽光普照。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除了早幹預早治療,同樣重要的是讓精神障礙患者重新回歸社會、重拾生活信心。來自家人、親戚、朋友、社區、誌願者們的接納和包容,讓他們不再是一座「孤島」。「精神疾病患者內心隱藏的自卑或悲觀情緒,導致他們很難與外人接觸,所以,我們需要先了解他們背後的原因,然後采取相應的關愛措施,幫助他們恢復信心,重新融入社會。」黃娟告訴記者。
比精神健康問題更可怕的,是大眾的誤解。精神障礙的汙名化會讓患者畏懼外出,不敢就醫、求職和交友。當患者逐漸與社會隔離,他們的功能狀況往往會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迴圈。2022年,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通知,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融合行動。為了幫助精神障礙患者打通回歸社會的「最後一公裏」,溫江區民政局攜手多方力量為他們提供「家門口」的康復服務。
「關愛精神殘疾患者,不僅是醫院和醫護人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我們將持續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布局最佳化,不斷豐富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內容,為精神障礙康復者創造一個更加包容有愛的社區環境,讓他們在‘溫江一家親’的溫暖氛圍裏、在身邊眾人的關心幫助下逐步恢復健康,重新回歸社會。」溫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