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福建福州倉山區政協委員風采

2024-03-02社會

葉誌南:達則兼濟天下 歸則反哺桑梓

在閩南,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等,不靠,靠自己的骨頭長肉。」這亦是閩南精神。

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閩南人,倉山區政協常委、福建運泰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誌南血液中便流淌著閩南人與生俱來的愛拼敢贏基因。從不滿18歲離家闖蕩,到23歲成立福州神龍機械有限公司,再到成立環達集團。如今,其企業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重型工程機械經銷商,建築器材行業的領先者。

「企業要做大做強,實作可持續發展,就應緊緊把握國家經濟發展大方向,建立屬於企業自己的品牌。」葉誌南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他用先進的現代科學理念管理企業,以與時俱進的膽識不斷創新,再將目光投向了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的現代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發展領域,並將企業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轉移到集互聯網、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為一體的新型智慧城市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開發上,其中總投資1.2億的運泰智慧產業園就此孕育而生。

「作為一名企業家委員,不僅要盡企業家之責,還應履政協委員之職。」為更好地助推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葉誌南對運泰智慧產業園營運做出新規劃,給台灣青年來倉山創業發展提供圓夢大舞台,全力助推打造兩岸融合示範樣板。

「達則兼濟天下,歸則反哺桑梓。」這正是對葉誌南身上所具有的閩商精神的最佳寫照。

陳騰飛:打造海峽兩岸深度交流創新型平台

「產業園當‘房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產業園如何高質素發展助力區域經濟騰飛?這一直是倉山區政協常委、福州市青年企業家商會會長、福建瑞坤大榕樹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騰飛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瑞坤大榕樹文化創意園的董事長,陳騰飛帶領創意園苦練內功、叠代升級,從傳統物業管理層面上升至精細化營運、資訊化管理,為入駐企業提供涵蓋了金融、市場對接、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如今,園區匯聚資訊科技類企業150多家,實作年產值約50億元,多家企業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數碼經濟領域「獨角獸」創新企業、「瞪羚」創新企業等稱號。同時,乘著「數碼福州」的發展浪潮,陳騰飛還創立了大榕樹(長樂)數碼資訊科創園,為福州數碼經濟發展再添新名片。

當前,福建正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陳騰飛更是積極響應,規劃將園區打造成具有閩派特色的、具有區域競爭力與吸重力的、具有海峽兩岸深度交流與閩台戰略合作的創新型平台。

「未來,園區將成立大榕樹先導基金,為台灣創業青年提供資金、招商、開拓市場、宣傳等方面的支持。」陳騰飛表示,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個人力量,是一名政協委員應有的使命和責任。

釋法寶:佛緣牽兩岸 交流促融合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為佛弟子,當報國恩!」……這些話一直是倉山區政協常委、倉山區佛教協會會長、福州龍瑞寺住持釋法寶所秉持的共善價值信念和為人處世態度。

「閩台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脈,法緣法誼法情深厚交融。」2009年,釋法寶首次赴寶島台灣,佛緣具足,結識了花蓮居士陳以戒老先生,共同切磋佛法。次年,陳以戒來到福州九龍寺參加釋法寶主持的祈福法會。自此,在陳以戒的幫助下,釋法寶與台灣佛教界建立了深厚法誼。2023年10月28日,由中國佛教協會指導,福建省佛教協會、台灣「中國佛教會」聯合舉辦的首屆閩台佛教千僧齋盛會在南安雪峰寺隆重舉行,釋法寶便作為倉山區佛教協會會長,選派倉山區5名優秀的年輕僧人參加盛會,與台灣佛教人士深度交流,為國祈福,共謀兩岸關系美好未來。

作為一名宗教界的政協委員,釋法寶表示,福建佛教多祖庭、多祖師、多僧眾、多信眾,歷來有「走出去」傳承發展的傳統,希望閩台佛教界深度合作交流,向世界講好佛教中國化故事,自身亦會更加努力推進倉山區佛教事業健康發展,加強與台灣佛教界的互動交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為兩岸和平統一不斷貢獻個人力量。

翁惠娜:傳承民樂 以美育人

「我對民族器樂演奏有一種特殊的情愫,從葫蘆絲、巴烏到箜篌,從天南地北地學藝再到回福州傳習,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民族瑰寶,讓它們綻放出耀眼的華夏之光,奏響盛世強音……」這是倉山區政協委員、倉山區民族器樂學會會長翁惠娜的心聲寫照。

作為「魯璐箜篌」福建傳承人,翁惠娜跟隨國家級著名演奏家魯璐研修箜篌,不但曾受邀登上國家級春晚舞台,與眾多名家同台演奏箜篌,而且在雲南音像出版發行了【葫絲妙響】葫蘆絲個人演奏專輯。同時,在福州青少年中普及箜篌、葫蘆絲、巴烏等民族樂器達上萬學員。

「民樂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一名台籍政協委員,翁惠娜在深入傳播、大力傳承經典民樂藝術的同時,傾力履職盡責,積極與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倉山區委台港澳辦對接,在福州煙台山美華書局舊址處掛牌成立兩岸童謠驛站,以民樂文化和兩岸童謠為媒介,深入挖掘兩岸文化共性,透過民樂藝術表現對中華民族童謠文化的傳承、弘揚和創新,不斷加深兩岸青少年情感認同。

「現在學葫蘆絲、箜篌等民族樂器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我覺得這就是文化自信的真實表現。未來,我將為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盡更大努力,讓民樂藝術在兩岸青少年中傳承,讓國風古韻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世界舞台。」翁惠娜說。

丁勇:用愛打破生命的局限

機構數量超百家、覆蓋全國50余座城市、日幹預兒童超6900人、累計服務家庭7.5萬多戶、13年只做一項業務……這一組溫情的數據背後,有這樣一個公司——康語科技。

「用愛打破生命的局限,用溫暖擁抱世界的不同。」作為一家專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專業康復服務的公司的創立者,倉山區政協委員、福建省康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勇如是說。

丁勇幼時患有口吃之癥,直至成年後才得以接受幹預指導,康復過程中的辛苦和壓力讓他決意創辦機構,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孩子,不能也讓他們錯過「黃金幹預期」。於是,2019年4月2日起,丁勇帶領的公司面向全國主要34個城市發起「萬人公益授課·百人免費康復」全國自閉癥兒童康復火種計劃,為超兩萬個家庭提供線上免費公益授課。2021年4月2日,康語還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火種行動——讓千萬孤獨癥兒童融入校園」公益行動,並行起「八一工程」,創設火種·孤獨癥關愛基金,註資100萬元用於幫助貧困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教育。

當前,福建正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丁勇希望企業能與台灣康復專家深度合作,有機會在台灣開設機構,讓海峽兩岸攜手共同守護「慢飛天使」,也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王海生:把事業放心上 把責任扛肩上

將時針撥回到1996年。

彼時,倉山區政協委員、福建瑞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生開始涉足建築業。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建造師,他參與了許多重點建設專案。如今,事業版圖已擴至文體、進出口貿易、物業管理等諸多領域。

「要以奮鬥者姿態辦好企業,還要運用自身所長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委員力量。」除了孜孜不倦地創新創業外,王海生更是註重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積極為推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家和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一名農工黨基層骨幹黨員,他在【閩學研究】等學術期刊上陸續發表了【農工黨在「福建事變」的重要作用】等文章;作為福建省王審知研究會的副會長,他持續推動閩台共祭「開閩三王」春祭大典等系列活動,海峽兩岸王氏宗親的交流聯誼因此日益活躍,閩王文化也成為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在促進兩岸融合上作出積極貢獻。

此外,王海生還是一位才藝型企業家。他不僅是廬山毛體書法研究院研究員,榮獲了多項全國書畫大賽特別金獎,其書法作品入編【蘭亭雅集·中國書畫傳承人物】大型書畫典籍。而作為政協委員,他更是發揮文藝才能積極助力閩劇傳承與發展,並參與由倉山區政協組織編寫的旨在推廣福州話的【榕城鄉音】編輯出版工作。

原文刊登於2024年3月1日【人民政協報】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