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讓愛無「礙」|暖心「手」護,這個門診助聽障人士就醫無憂

2024-09-02社會
編者按:2023年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為殘疾人、老年人權益保護提供更強的法治保障。一年來,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面臨哪些難點、堵點?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推出「讓愛無‘礙’」系列策劃,邀請社會各界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建言獻策,共同展望「有愛無礙」美好未來。
小病扛著、大病拖著。因為與醫生溝通有困難,聽障人士害怕、不好意思到醫院就診,導致身體的健康問題積少成多。除了跟醫生溝通交流存在障礙,掛號、繳費、取藥……就醫的每個環節,對於聽障人士來說,都很不容易。
齊魯醫院助殘門診的成立,像一道溫暖的陽光,為聽障人士照亮就醫的道路。門診不僅解決了聽障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的溝通障礙,還用愛心和耐心給予了他們情感上的支持。
聽不清醫囑、講不出病情,聽障群體看病有些難
聽障人士的就醫過程是怎樣的?
去醫院的前一天,準備好A4紙,在紙上盡量寫大點的字以便醫生看清楚。第一句寫:「醫生你好,我有聽力障礙不方便溝通,請你諒解!」下面一段就是寫癥狀了,越詳細越好,方便醫生診斷,最後寫過敏史,剩下的地方留空白,方便醫生寫字。如果A4紙一頁寫滿的話,那需要備用第二張紙,或者在紙反面寫。
「聽不清醫囑,講不出病情,想要解決這問題是挺難的。」聽障人士董方用手語表示,過去到醫院看病,要麽靠紙筆,要麽帶親朋來「轉譯」,醫患交流尤為不便。
齊魯醫院門診部病員服務中心主任王瑞在今年2月份接診了一位韌帶撕裂的聽障人士,發現與其溝通病情非常困難。「當時患者完全無法形容哪裏疼、怎麽疼。」王瑞說。
這讓王瑞很著急。「是擡胳膊的過程中疼痛?還是擡起來後疼痛?疼痛還有很多分類,比如是皮膚的疼痛,還是皮下的疼痛?是牽扯性痛、刺激性痛,還是放射性痛……」王瑞說,疼痛始終是一種主觀體驗,用語言或許都會描述得不準確,在聽障群體裏就更加困難。
除此之外,聽障人士還面臨接收資訊的困難。部份聽障人士會唇語,在交流中僅靠觀察對方說話嘴型就能將對話內容理解得大差不差。但醫生在坐診時需要戴口罩,好像對聽障人士「遮蔽」了資訊。
王瑞從今年2月份開始學習手語,短短半年時間,他已經能用手語與聽障人士交流。「自從我能夠用手語交流,來看病的聽障人士漸漸多了起來。」王瑞說。
會手語的誌願陪診師,幫助聽障人士無障礙就診
每周二、周四,王瑞都會早早等在齊魯醫院病員服務中心的會議室裏,幫助聽障人士掛號看病。8月27日,有5位聽障人士預約來醫院看病。
他為一位聾人患者預約了婦科。走出會議室,爬上一層樓梯,再穿過幾個走廊,王瑞熟練地帶患者走到了診室門口。患者就診時,王瑞一直在旁邊進行轉譯。
「我在這裏工作了很多年,每個科室的位置都很熟悉。」王瑞表示,如果讓聽障人士自己找科室,尋找過程中,他們無法直接開口詢問,可能會找很久。
采血時,王瑞熟練地遮住患者眼睛。「聽障人士一般都害怕紮針,也害怕尖銳的物體。還有聽障人士在做磁共振成像檢查時格外害怕,因為他們平時雖然聽不到,但在檢查時會感受到很多奇怪的聲音。」接觸過很多聽障人士後,王瑞總結出了很多陪診要點。
將這位患者送走時已經快中午十一點,王瑞來不及休息,因為接下來他還為兩位聽障人士預約了骨科。
「一上午來不及喝一口水。」王瑞說,大部份時間他會安排患者坐在診室附近,自己則跑來跑去。「我是病員服務中心的主任,要以服務病員為重。」王瑞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讓聽障人士在醫院裏實作無障礙就診,他把自己當作會手語的陪診師,尋找聽障群體就醫難的解決之道。
除了王瑞外,齊魯醫院部份科室的護士長也帶隊學起了手語,如「不要出門,小心滑倒」「明天要做手術,今天一定要放松心情」等常用手語正被更多醫護人員使用。
每月服務100多位殘障人士,收到上百面錦旗
8月27日,一位曾經多次來就醫的聽障人士給王瑞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感謝信中寫道:我本人聽力障礙,平時去看病需要自備紙筆,或用手機提前打好想與醫生交流的文字,醫生戴口罩,我無法看清唇語,就醫的體驗不太理想。多虧了齊魯醫院為殘疾人開設的無障礙門診,有專業人士提供轉譯服務,給予我們更多關懷和幫助。
王瑞拿著感謝信和錦旗非常激動,「這位患者在醫院就診了6次,她說她看不清醫生的臉,但記住了這份溫暖與感動。」
目前齊魯醫院的助殘門診每月能服務100多位殘障人士就醫,收到了上百面錦旗。王瑞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常常忙不過來。那些被他幫助過的人,很多會選擇回來當一位誌願者,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
「很多人會說等我有時間了就去做誌願,但做誌願或許是隨手的事,我們希望能形成人人做誌願的氛圍,讓愛永遠有力量。」齊魯關愛生命健康誌願服務隊發起人、總隊長董來東說。
(大眾新聞記者 賈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