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遍布大街小巷的7-11、羅森、全家等便利店已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據當地媒體近日報道,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便利店日漸承擔著一種新的社會功能,化身為「安全站」,為弱者提供緊急避難。
2023年12月的一個深夜,一名年輕女子慌張地跑進京都府一家全家便利店內,氣喘籲籲地說,她在夜跑時發現有可疑男子尾隨。兩名女性店員立即將她帶到員工休息室躲避。確認外面安全後,其中一名店員主動把她送回住所。
這一事件並非個例。據日本便利店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全日本共有4448家便利店協助過668起女性避難求助。此類事件主要集中在夜間11時至清晨5時,原因包括跟蹤騷擾、陌生人搭訕以及家庭暴力等。
2000年,日本警察廳和日本便利店行業協會聯合發起「安全站」活動,旨在為社區提供安全保障,主要包括為女性和兒童提供緊急避難、保護認知障礙老人、預防青少年犯罪等10來項內容。
截至2023年底,日本已有56719家便利店加入「安全站」計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安全網絡。這一機制有效彌補了因警察崗亭減少造成巡視「空白」,在過去20年裏,便利店成為了保障日本社區安全的新生力量。
這一社區安全防範機制帶來了多起成功案例:如有初中女生因遭受父親虐待,逃至便利店尋求幫助;一對母子在遭遇綁架後,利用在便利店按綁匪要求轉賬的機會偷偷將求助紙條遞給店員而成功獲救等。
然而,這一機制也因店員缺乏專業知識或相應能力存在一些漏洞。去年4月,北海道旭川市發生了一起17歲女高中生被一名女性嫌疑人推下吊橋致死的悲劇事件。事發時,女孩逃入一家便利店尋求幫助。然而,嫌疑人追入店內並聲稱「這個孩子精神不正常,不需要理會」,阻止了店員報警。事件經報道後引發了關於便利店在保護女性與兒童時應承擔多少責任的討論。
專門研究便利店行業的法政大學大學院流通學教授並木雄二指出,「判斷的敏銳度是透過日常生活積累的,將其完全交給店員判斷過於苛刻。作為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店員幹預的空間有限,便利店的防範和治安職能只是一種輔助功能。」
除了提供緊急避難場所,便利店在防範電信詐騙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日本老年人群體因對詐騙的警惕性不高,經常會成為詐騙犯罪的主要目標,「電話詐騙」和「網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作為24小時營業場所,便利店與顧客頻繁接觸,店員通常能迅速判斷顧客的異常行為。去年12月,一位80多歲的男性顧客按照詐騙電話的要求在愛知縣的一家7-11便利店購買3.5萬日元的儲值卡時,店員懷疑老人遇到詐騙,及時停止了交易並勸老人報警。警方確認這是一起詐騙案件,成功幫老人避免了損失。
類似事件時有發生,且成功阻止詐騙的店鋪數量逐年增加。據統計,2023年日本全國便利店成功預防詐騙超過2.8萬次。此外,超過七成的便利店接受過警方的巡回指導,透過風險提示材料等積極宣傳防詐內容,提高民眾防詐意識。
為進一步發揮好便利店的聯防作用,7-11、羅森、全家等各大便利店集團與日本警方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截至去年8月底,日本351個警察署在27個都道府縣實施了「店警協作制度」,為便利店安排專職警力定期巡邏。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暢
本文作者:文匯報 劉佳雯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