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京舉行,35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368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受到表彰,其中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區郵政分公司稱桿鄉郵政所所長桑南才獲此殊榮,而且桑南才還作為受表彰模範個人代表在大會上發言。
![](https://img.jasve.com/2024-9/875791c1bc2975fa0a202019a0f25aac.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9/885b32b53898c39f2350f854c076d46c.webp)
據了解,怒江州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生活著漢、傈僳、怒、普米、獨龍、白族等20多個民族,稱桿鄉郵政所承擔著8個邊境村和5個行政村的黨報黨刊及郵件投遞工作,有7條郵路,全長486公裏。36年來,一條路、一個人、一份堅守,桑南才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高山郵路上,把希望、歡笑、溫暖帶給了傈僳山寨裏的群眾。他用崇高的敬業精神,踐行著邊疆郵政人對祖國的忠誠和對各族群眾的熱愛;他用強烈的使命擔當,詮釋著「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當地傈僳族群眾親切地稱桑南才為「托厄哈扒」(傈僳語,意為「送信人」)和「黨派來的親人」。
做一名服務祖國邊寨的「托厄哈扒」,桑南才自豪地說:「這是我的選擇,更是我引以為傲的職業。」
怒江州98%以上的面積是高山峽谷,過去的郵路山高路窄、滾石滿地,跑完一趟需要6天時間。在一次送件過程中,桑南才在躲避滾落的山石時,右手手指被石頭砸掉了一截,但仍緊緊抱著郵包。他說:「雖然人受傷了,但郵包不能丟,再苦再難我也要送到老鄉手裏。」
36年,他騎壞了5輛摩托車,磨破了160多個郵包,穿爛了560多雙膠鞋,行程超32萬多公裏,準確投遞150余萬份郵件。
有一次,桑南才送錄取通知書,一直下著雨,他走了整整一天,終於在晚上送到了學生手裏,學生十分激動地說:「‘托厄哈扒’你太偉大了,明天我就開學了,如果你今天不來,我這輩子就毀了。」如今,那位學生已經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桑南才還利用郵路往返城鄉的便利,義務幫助老鄉們采購糧油、食鹽、化肥農藥、生活用品。平時每次到村寨投遞之余,稱桿鄉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們總喜歡和他聊天,他也經常和村民們講黨的民族政策、國家時政要聞、惠農政策。只要是對村民有用的,他都積極學習、講給他們聽。老鄉們都說,桑南才是「黨派來的親人」。
為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桑南才積極學習電商平台銷售技術,利用送郵件的機會,仔細了解郵路沿線農產品生產情況,把稱桿鄉的蕎麥、大蒜、天麻等優質農特產品,上線到電商平台,解決農村銷售難題。他還拿出自己15萬元的積蓄,幫助老鄉搞起了農用車運輸和山羊養殖。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桑南才打心底感到高興。
郵路的這端是囑托、是惦念,那端是期盼、是希望。「在郵路上走了36年,一塊石頭也是認得你的。這條路,我要一直走下去!」桑南才說。
開屏新聞記者 孫江葒 文 圖源 新華社 桑南才
一審 曹婕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熊波
終審 編委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