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從步履蹣跚到一飛沖天,重溫國產民機騰飛之路

2024-08-25社會

暑期探展

暑期以來,東航C919機隊7架大飛機全面投入營運服務,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回望4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民用航空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如今ARJ21支線客機、C919大飛機等一批「中國造」成為國產民用飛機的「新名片」,中國民用航空實作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要了解中國民用航空的發展歷史,繞不開民航博物館。「騰飛,中國之翼——國產民機主題展」正在這裏展出。展覽分為「逐夢藍天」「探路先鋒ARJ21」「騰飛之路C919」三部份,近百件展品悉數亮相,大部份為國內首次展出,包括運-5飛機履歷本、ARJ21飛機交付紀念鑰匙、東航全球首架C919機上用品、C919適航審定證件等。

C919大飛機。圖源:新華社

逐夢藍天 千年飛天夢終實作

「飛天」是人類自古以來的願望,不少人為之積極探索。1783年,孟格菲兄弟制造出了第一個載人熱氣球;1784年,羅拔兄弟成功制造了首艘人力飛艇……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並成功試飛,人類航空事業正式起步。

「中國的‘航空之父’馮如同樣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先驅。他的首次飛行,僅比萊特兄弟晚了6年。」講解員向記者介紹,1909年,馮如駕駛自制的「馮如一號」飛機,平穩飛行至近800米高度。兩年後的1911年,「馮如二號」也試飛成功。中國航空事業自此開啟。

新中國成立後,國產民用飛機經歷了從仿制到自行研制的發展歷程——初教-5、運5、運7、運8、運10等一批國產民用飛機成功試制並投入營運。

「1987年,中國民航開始建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體系,支持國產民機設計、制造和營運。」 講解員介紹,自此,國產民用飛機自主研制之路越走越遠。

ARJ21 中國民機產業的「開路先鋒」

然而,真正研制一架飛機,談何容易?

能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的飛機,猶如一台精密的大型電腦械。一架完整的現代商用飛機往往由上百萬個零部件組成,其復雜程度超過了全球範圍內生產和組裝的絕大多數工業產品。

民用客機按航程遠近及機體大小,通常可分為支線客機和幹線客機。其中,支線客機主要用於局部地區短距離及城市間的旅客運輸,通常座位數量在100座以下,單程飛行距離較短,ARJ21是這種機型的代表。

「在ARJ21支線客機前,國產民用飛機的研制大多僅停留在頂層設計,甚至仿制階段,系統整合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還相對欠缺。」講解員介紹。

歷經40年的探索,民用飛機制造在ARJ21支線客機中終於探索出一套「主制造商—供應商」的飛機研制模式,即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主要部件和核心零部件基本國產,其余部份部件采取供應商采購模式。最終,ARJ21支線客機順利總裝下線,中國民機制造實作了質的飛躍。

「ARJ21飛機是中國民用飛機產業的‘開路先鋒’,是中國第一次全面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商用客機。這是一款體現當代先進技術水平的支線客機,主要用於從中心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輻射型航線,具有良好的高溫效能、抗側風能力和夜航營運性。」講解員介紹說,ARJ21飛機的成功設計投用,無疑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又一重大裏程碑。

自2016年6月28日成功實作商業首航至今,ARJ21已交付超100架,開通國內外航線400余條,通航城市140余座,安全運送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這無疑說明,ARJ21支線客機的設計與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

5月31日,中國飛機租賃集團向印度尼西亞翎亞航空交付的第三架國產噴射式ARJ21飛機抵達印尼首都耶加逹,圖為工作人員在國產噴射式ARJ21飛機前合影。圖源:新華社

C919 國產大飛機「一飛沖天」

相比支線客機,幹線客機是航空運輸的主力。幹線客機主要在客流量大的城市之間的幹線上飛行,比支線客機更大,飛得更遠,器材也通常更先進。

而大飛機則是幹線客機中的「強者」。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糊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C919正是中國大飛機的代表。

展覽中,一架東航塗裝的C919大飛機模型和內部模擬艙格外引人註目,大螢幕上播放著「C919安全須知」。

「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射式中程幹線客機。於2007年立項,2015年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成功首飛,2022年全球首架交付航空公司,是當之無愧的大飛機。」講解員介紹。

2023年5月,全球首架國產C919大飛機執飛的東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飛抵北京。這標誌著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開啟市場化營運、產業化發展新征程。

民航客機是無數高新科技的整合產品,對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工業水平有著極高要求。C919是一架寄托了無數國人夢想的國產大飛機,從研制、投產、交付到最終商用,意味著中國在工業制造業領域上實作了新突破。這不僅關乎一個飛機型號的成功,更將有力帶動相關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孵化推動航空科技創新,助力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加速轉變。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詔宇

編輯:毛夢囡

稽核:王飛

終審:尹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