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1月29日訊(記者 張淩飛 通訊員 何春蕾)不久前,貴州省遵義市的胡某從連雲港市某水產公司購買了一批蝦苗,雙方透過線上交易的方式敲定了一筆1萬元的蝦苗訂單。
![](https://img.jasve.com/2024-12/17f4fd0cfacf3dae37035dbb222388ae.webp)
巡回法庭
但是蝦苗在投入胡某蝦塘後的第二天便出現大面積死亡。蝦苗為什麽都死了?胡某堅稱是蝦苗本身的質素問題,而水產公司則強調蝦苗在發貨前是健康的,問題可能出在後續的養殖管理上。雙方爭執不下,胡某遂將某水產公司告上法庭。
![](https://img.jasve.com/2024-12/3d127d6e790983458122134c03e70810.webp)
法庭e站
因為其中一方當事人遠在貴州,為了方便當事人,法官采用了網上開庭的方式。庭審中,蝦苗的死因成了雙方爭執的焦點。
「你的蝦苗有問題,我收到貨後就死了。」
「你怎麽證明是我的蝦苗有問題?在我這還是好好的。」
「不承認是吧?不承認咱就鑒定,有辦法查清楚。」
司法鑒定可以解決問題,但是蝦苗價值1萬元,鑒定費就要大幾千元,一是費用高昂,二是等待時間漫長,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胡某可能錯過最佳的育苗時間,水產公司的正常經營和原生的電商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面對這樣的僵局,法官楊飛想到了「鄉土專家」。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漁業協會的專家們,不僅有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也有育苗能手,聽聽他們的意見或許能指明方向。
第二次開庭,楊飛在「法庭e站」的電腦上展示了胡某提供的蝦苗影片。
漁業協會的會長看著影片直搖頭:「蝦苗明顯偏小,沒到出售的時候,不適合長途運輸。」
「運輸器材太簡陋,水溫和溶解氧都沒控制好。」村裏頗有威望的育苗能手指著影片中的打包現場說。
面對這些「鄉土專家」的分析,水產公司的代表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不得不承認蝦苗質素及運輸過程中確實存在問題。此時,問題明確了,但雙方對賠償金額還有爭議。
![](https://img.jasve.com/2024-12/e4b9ca14bdbebf0fc70c60ee1478b434.webp)
船上開庭
楊飛見狀,決定聯合鄉鎮、司法所、「鄉土專家」等多方力量,共同促成雙方的和解。
「小胡,你看,被告他們畢竟也提供了一些器材,對於賠償金額,你也退一步。我加了你微信,你看後續育苗有啥問題,我們也可以給你提供技術支持。」話語間,村裏的育苗能手已經加上了胡某的微信。
在影片端出庭應訴的胡某連連點頭:「反正這些器材還能繼續育苗,既然楊法官說了,咱也不能為這點錢再耽誤時間。日後有問題還得請咱鎮上的專家幫忙呢!」
![](https://img.jasve.com/2024-12/e221973639dfec8a54daea4c8ccc7d1f.webp)
船上開庭
在海頭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和解協定。水產公司同意給付原告5000元賠償,當即轉賬。隨著一聲支付寶的到賬提醒,這場跨越千裏的糾紛終於畫上了句號。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矛盾糾紛化解前沿作用,海頭法庭積極融入黨委主導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會同派出所、鎮村組織、漁業協會、電商協會等部門行業,借鑒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入人民的智慧,吸納鎮村幹部、人大代表、船老大等社會力量參與糾紛化解。
2023年以來,法庭邀請「鄉土專家」、人大代表等參與化解疑難復雜案件77件。
在海頭,只要有法官的地方,類似的提問、咨詢總能聽到,而海頭法庭的司法服務,也從未缺席。
早在2015年,海頭法庭就針對漁民出海時間長的實際情況,推出「船上開庭」,後續又創新推出「休漁期開庭」「假日開庭」「電商法庭」等一系列便民機制。2023年以來,海頭法庭聯動化解涉漁糾紛182件,開展普法宣傳、糾紛排查化解75場次。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