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威奎武村安置點,焊花飛濺裝修忙,不少村民正在熱火朝天加緊裝修,爭取早日搬進新家。也有很多村民已經搬進新居;在得妥鎮北頭村統規自建小集中安置點,大型電腦械穿梭有序,幾台挖掘機同時揮舞「手臂」,不斷鏟起土料石料裝車運輸,他們正在鋪設汙水管道和修建入戶公路,加班加點搶工期……
得妥鎮北頭村集中安置點
災害雖巨,卻擋不住草木蔓發、萬物日新。春深四月,記者深入「9·5」瀘定地震受災地區采訪,欣喜地看到,風雨離去未久,家園已是新貌,人心堅定向前。
重建 匯聚團結磅礴力量
今年春節,得妥鎮灣東村村民余建康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辭舊迎新」味道。他在災後15個月就住上了新房,他倍感喜悅。
余建康的新家
地震後,灣東村因受災嚴重而被劃定為不宜居住,需整村搬遷。村民重建房屋時,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可自願選擇統建或自建。按照標準,余建康一家在得妥鎮北頭村統規自建小集中安置點自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樓房,並特意在春節前搬入。
余建康的老婆在新家洗菜做飯
「由於距震央不足十公裏,灣東村在地震央受災極為嚴重。我們家共套種了20多畝佛手柑,這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地震後,我們都惦記著山上的佛手柑。」余建康告訴記者,震後當地搶通了回村便道35公裏,開通水上航線19公裏,恢復農業應急生產用水管道32.6公裏,保障村民回村發展生產。
余建康說,他透過銀行的部份無息貸款、向親戚借錢及政府補助等,投入了40余萬元修建了這棟兩層樓房。他打算好好種植佛手柑,爭取在未來三四年內把20余萬元的欠款還完。
「現在我騎摩托車回灣東的佛手柑地裏只要半個多小時。我這輩子第一次住進這麽漂亮的樓房,從山裏搬到鎮上,生活更方便,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余建康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安置點的基礎設施還在加班加點地搶進度修建,但對他搬進來的生活沒有多大的影響。他家對面的鄰居北頭村村民梁才貴自他搬新家起,就主動喊他們去自己家打水、上廁所。「他說有什麽需要喊他就是了,感覺像認識了幾十年的鄰居!能種地、有房住,我的心就踏實了。」余建康笑著說。
余建康和鎮幹部在一起
這一句「踏實」,是災後生活恢復常態的寫照,更是余建康對黨和政府的信心。
災後恢復重建一頭連著發展,一頭系著民生,承載著群眾最殷切的期盼,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災情趨於平穩後,瀘定縣第一時間轉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堅定不移落實好省州重建委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總體目標,全面落實「把災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質素發展典範」的目標,編制災後恢復重建實施方案,高效能推進住房重建,高標準推進設施重構,高要求推進暖心惠民。
德威奎武村安置點
目前,瀘定縣累計發放救助補助資金4.54億元,協調金融企業發放住房重建貸款1001戶,完成住房維修加固12575戶、住房統規自建2089戶和得妥鎮北頭村、德威鎮奎武村永久安置點建設。實作100個重建專案全面開工,累計完成63個專案建設、完成投資31億元。紮實開展「三大行動」,走訪群眾4.5萬人次,解決問題328個。密切關註特殊困難群體,精準辨識、跟進幫扶脫貧戶、監測戶等重點群體14476人,加強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德威奎武村安置點
涅槃 展望美好發展藍圖
兩岸青山,一方沃土。德威鎮奎武村的柑橘次第成熟,田間地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連日來的好天氣,柑橘在陽光下格外金黃。早晨七點多,枝頭燦然的果子隨風晃動,壓彎的樹枝底下,奎武村支部書記李訓華加快手中的采摘動作。約十分鐘後,一筐沈甸甸的柑橘就從柑橘林中挑出,整齊碼放在摩托車的框子裏。
「我們村種植了沙糖桔、沃柑、愛媛和黃果柑,現在除了黃果柑還有外,其他品種都已經下架了。」李訓華告訴記者,柑橘采摘從每年10月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平均下來,每畝地基本上都能賣到近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奎武村群山環繞,具有海拔、日照、土壤酸堿適中等得天獨厚的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柑橘。「以後,我們村想走‘精品果園’模式,提高柑橘品質,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李訓華向記者介紹,現在,除了參加技術培訓,還邀請農技專家定期指導栽種、管理、采摘等全過程,確保柑橘園的精品化、規範化管理。
「今年,我都是早上去山上把柑橘采摘好了,交給我老婆去售賣。因為我還要去安置點的新房子檢視裝修進度。」李訓華說道。
李訓華正在裝修的新房
走進德威鎮奎武村集中安置點,青磚白墻的三層小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村民王福玉已搬進新居,正忙著打理房屋、采摘水果。每天早飯後,她就會拿上鋤頭,背上背簍去山上的柑橘地裏忙活。她家種了2畝多愛媛、砂糖橘和沃柑。「種植柑橘樹方便嫁接,去年剛掛果,果子收獲少,就送給親朋好友一些,自己吃了一些。等今年年底果子豐收,就能售賣了還一些蓋新房的貸款。」王福玉笑著說,「天災躲不過,但只要我們勤快,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我現在就只發愁果子大豐收後怎麽銷售了。」
王福玉一家在新房裏看電視
風雨彩虹,鏗鏘重建。瀘定縣將災後重建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種植專案,助力鄉村振興。傷口被愛撫平,大地重煥生機。瀘定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未來。
記者:周燕 文/圖
編輯:楊雪
校對:向文傑
責編:毛莉泓
稽核:肖宵
監制: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