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通訊員 王雲霄 馬瑞陽 青島報道
位於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新區的青鹽鐵路草橋村信號場2號道岔處,兩個身穿黃色工作服的青年人躬著身子用道尺測量著鐵路路線。
國鐵濟南局青島工務段青島西路線車間董家口維修工區工長郭豐密(圖右)和董家口南維修工區工長樊永聰實地測量鐵軌、討論解決方案。
「春運期間,客貨運量都大幅增加,為防止這組道岔幾何尺寸發生改變,我準備把它高標準整修到位並且加固。」
「這工作量可不小。這樣吧,我帶我工區幾個小夥子一塊給你搭把手。」
對話的郭豐密、樊永聰都是三十出頭的年紀,來自國鐵濟南局青島工務段青島西路線車間,一個是董家口維修工區工長,另一個是董家口南維修工區工長。
青島西路線車間的董家口、董家口南維修工區,是名副其實的兄弟工區,一個承擔客貨混運,另一個承擔重車貨運。作為各自工區的「頂梁柱」,郭豐密在黑夜忍著嚴寒風霜,檢修客運路線,點亮遊子歸鄉之路;樊永聰則是白天頂著煤渣飛舞,養護貨運路線,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雖然不是同一時間,卻是在同一條路線,兩人一同守望著青鹽線。
郭豐密在觀測鐵路路線平順度。
為了盡快解決問題,郭豐密、樊永聰當夜在辦公室查閱相關資料,白天在練功場探討和推演解決方案,最後透過了對整組道岔進行精調精整的方案來改善這組道岔幾何尺寸不易保持的問題。
方案確定,立即執行。兩個兄弟工區聯合鐵路其他相關部門對草橋村信號場2號道岔的尖軌部份框架、連線零件、幾何尺寸等進行高標準調整。他們牢牢把握好每一個重點,排除每一個隱患,雙眼如鉤,只要視野內出現大於1mm的肥邊都會被標記。雙手穩健,每次精調都能保證數值在0.05內。只要動道就必須一根不落的回檢,扣件改完也會一錘一錘的檢查,保證不留下任何一絲錯漏。經過三次高標調整後,終於攻克了長久以來此組道岔直向客運動車路線幾何尺寸不易保持問題,維修周期由一周延長到了三個月。
樊永聰在測量路線幾何尺寸。
像這樣互幫互助對兩個工組來說已成為家常便飯,每次道路出現問題,兩人想到的首先都是彼此。前幾天樊永聰在巡檢董家口南站內1070號道岔處時發現鋼軌磨耗時,也是第一時間找來郭豐密進行「會診」,當時也是面臨春運客貨運輸高峰,兩個工區的14名職工在90分鐘「天窗」內完成了換軌,調整軌距,檢查頂鐵、尖軌密貼,整治接頭錯牙等工作,使得董家口南站1070號道岔換軌「手術」圓滿完成。
從大學同窗,到一起入職濟南局青島工務段,再共同成長為青島西路線車間的年輕工長,十載相伴,守望相助。2024年,郭豐密與樊永聰迎來了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第十個春運。兩人,一個在白天,一個在黑夜,真正意義上「不分晝夜」地帶著職工們在崗位上連續奮戰,盯控安全、維養鐵路、保障運力,用實際行動堅決扛起保運維穩的重擔,一起為新時代鐵路蓬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