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美國內鬥:石油大王大戰地產商

2024-02-18社會

作者: 北山浮生

來源:北山浮生(ID:BSFS_View)

在中國,地產商的名聲總是不太好聽。

但是在美國,地產商的形象要好得多;

為了對抗綁架國家利益的石油利益集團,總是地產商挺身而出,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過去二十年,代表石油財團利益的小布殊政府,在中東花了幾萬億美元發動兩場戰爭,引爆了國內的次貸危機,極大加劇了美國的衰落。八年之後,紐約大地產商特朗普臨危受命,極力主張結束中東亂局,希望能撥亂反正力挽狂瀾。老邁拜登昏庸無能,被以色列繼續綁在中東,懂王特朗普要王者再臨,續寫地產商守護星條旗的傳奇……

這個戲碼其實並不新鮮,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開場了。

首先由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來介紹故事的主角。他說過,「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約翰·洛克菲勒」。

約翰·洛克菲勒,全名叫做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國第一個十億級富豪,也是十九世紀的世界首富。考慮到同期美國GDP僅為920億美元,從財富比例和影響力上說,這恐怕是空前絕後的個人財富積累,今天的首富馬斯克、蓋茨、巴菲特等人,根本難以望及項背。假如活到今天,他的財富將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總資產還多10%。

洛克菲勒的諷刺漫畫

洛克菲勒的奮鬥歷程,就是美國夢的最高呈現;洛克菲勒家族百年發展史,就是濃縮版的美國歷史。

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已經發展到第七代。 今天洛克菲勒家族明面上的財富只有幾十億,然而其實際財富透過家族信托、慈善基金會、家族基金會、家族辦公室等形式沈在水面之下,透過慈善捐助和投資的方式延伸關系網絡,其影響力滲透到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洛克菲勒財團與摩根財團、杜邦財團、梅隆財團等十大財團相互滲透,相互交織,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利用它們僱用的金融家、企業家及經濟學家,組織各種委員會、協會、同業公會等公眾團體,針對當前美國的財政、金融、外貿等經濟問題,發表調查報告或研究論文,提出有利於財團的各種建議意見,以左右政府的決策。十大財團還透過組織遊說集團,操縱總統競選和國會改選的途徑,甚至派出代理人爭奪政府要職和國會席位,從而左右政府的內政外交,成為美國真正的統治集團。

我在【華為崛起】中曾說,華為公司是中國的碎形,理解了華為就理解了半個中國。那麽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美國的碎形,理解了洛克菲勒家族,基本上就大致理解了半個美國。

洛克菲勒的飛黃騰達,是十九世紀最為典型的美國式財富傳奇,是借助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巨大石油需求風口扶搖直上的標桿案例,其中包含了戰爭、陰謀、壟斷權力、金融控制、工人運動、血腥鎮壓等一系列要素。

約翰·洛克菲勒是德意誌移民的後代。約翰的父親威廉是個不太成功的小推銷員,但卻很註意對兒子進行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教授他商業相關的知識,以及對財富的渴望。耳濡目染之下,12歲的約翰就開始向鄰居發放「高利貸」,收取利息,以至於他的鄰居們紛紛認為他是一個猶太人。

很多資料對於洛克菲勒血緣出身到底是不是猶太人纏結不休,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具有猶太血統的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認知最為深刻。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剖析到,猶太並不是宗教或血緣等狹隘的問題,而是指代國際金融資本的猶太精神。猶太教的基礎是實際需要、自私自利,猶太人世俗的神是金錢。從做生意和金錢中解放出來——因而從實際的、實在的猶太教中解放出來——就會是現代的自我解放了。

約翰·洛克菲勒

由於國際金融資本天然具有聯合起來控制世界攫取利益的內在沖動,其人間代理人總要透過某種紐帶彼此連線,慣於遊走在各國從事金融行業的猶太團體,就是最好的「附身」物件。同時完全可以有其他選項,比如共濟會、光明會、玫瑰十字會什麽的。由於這個群體中大部份都是猶太人,當一個人思想和行為都是從國際金融資本的角度出發,那麽無論他自身血緣如何,他已經是這個群體的一部份了。從洛克菲勒的思想和行為來看,他是比絕大多數血緣猶太人更加正宗的精神猶太人。

1859年,20歲的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從父親那裏借來1000美元,再加上自己前期工作積攢的800美元,與英國朋友莫裏斯·克拉克開辦了一家小型農產品貿易公司。

洛克菲勒從報紙每天報道的新聞中,正確預判到緊張的國內局勢必將引發戰爭。兩年後,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對於農產品的需求果然暴增。洛克菲勒抓住了這一風口,傾盡全部身家,再以銀行貸款為杠桿,囤積了大量谷物、棉花、食鹽、火腿還有煤炭等軍需物資進行倒賣,大發國難戰爭橫財。至於有多少士兵因為軍需物資短缺在戰場上流血又流淚,那就不是洛克菲勒操心的事了。保守估計他至少掙了十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這也成為洛克菲勒起家的第一桶金。

戰後,農產品需求歸於正常,洛克菲勒嫌農產品掙錢太慢,盯上了快速發展的石油市場。他從煉油廠起家,幾經擴張,兼並,將合夥人克拉克踢出局,到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之時,資本額為100萬美元,控制了美國煉油業10%的市場。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 我不迎接競爭,我摧毀競爭。

洛克菲勒再一次踩在戰爭風口上。標準石油成立的同年普法戰爭爆發,歐洲各國硝煙彌漫,導致美國石油出口受阻,石油價格暴跌,中小煉油廠紛紛破產。洛克菲勒與鐵路大王範打比爾特秘密結盟,保證標準石油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出貨。這份協定被稱作「美國工業發展史上最殘酷的死亡協定」。未能進入利益集團的中小企業,要麽在高昂的運輸成本中等待死亡,要麽向洛克菲勒俯首稱臣。視洛克菲勒為偶像的比爾·蓋茨,在一百年後聯合Intel公司搞了著名的「Wintel同盟」,使得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大殺四方,確立了壟斷地位。

洛克菲勒還透過惡意操縱市場價格暴漲暴跌的方法,進一步將同行逼入絕境,從而能以「更合適」的價格展開收購。戰爭過去後,新興的內燃機技術帶動國內外經濟快速發展,拉動石油需求的井噴,洛克菲勒再一次透過戰爭掙得盆滿缽滿。

1882年,標準石油成為美國第一家托拉斯。同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是由鐵路建設的過度競爭引發的,並由此引發全行業經濟崩潰。這場危機成為托拉斯大躍進的助推劑,遍及鐵路、石油、食糖、肉類加工、煤、酒等產業。標準石油借助這一風口飛速發展,從煉油延伸到石油產業鏈的上下遊,巔峰時期,壟斷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30%的石油產量,創造了空前絕後的市場壟斷程度世界記錄。

在此基礎上,洛克菲勒財團深入到金融行業,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核心機構,這七大金融機構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形成了僅次於摩根財團的金融托拉斯,洛氏家族透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

到十九世紀末,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王摩根,鋼鐵大王卡耐基,並稱為美國財富三巨頭。

諷刺標準石油的漫畫

所有的三頭結構都是不穩定的。到1905年,洛克菲勒財團與摩根財團透過一系列相互合作,完成了對鋼鐵大王卡耐基財富帝國的肢解,形成了兩強對峙的局面。

洛克菲勒看不起摩根,更羨慕摩根的有利地位,因為摩根財團的金融擴張主要影響少數大企業高層,金融業也主要服務有錢人,盡管財富更集中反而不那麽拉仇恨。洛克菲勒洛財團的基本盤是實業,其殘酷擴張要直面無數中小企業主,將後者逼入破產境地,煤油燈等產品走進千家萬戶使得所有人都知道標準石油,而它的超級壟斷地位讓所有人感到憤怒和恐懼。石油工人們不得不為了每周3到4美元的可憐薪水拼命勞作,大量童工要從早上5點一直工作到晚上8點,收入更加微薄。

於是,相對於隱身幕後的摩根,洛克菲勒成為無數人憎恨和詛咒的物件。那個時代的美國媽媽常常這樣嚇唬孩子:

「如果你不聽話,洛克菲勒會把你抓走的。」

有了標準石油作為始作俑者,白糖托拉斯、煙草托拉斯和橡膠托拉斯一個接一個拔地而起,這些壟斷巨獸一手操控了市場,攫取巨額利益的同時,瘋狂壓榨生產者和消費者,造成了權錢勾結、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的美國「鍍金時代」。

擅長現實諷刺題材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名聲鵲起,197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鍍金時代】引發巨大社會轟動效應,許多評論家瘋狂口誅筆伐當中銷量一路爆紅,馬克·吐溫親自改編的同名戲劇在全國巡演了三千多場,場場爆滿。打擊托拉斯,遏制壟斷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表現鍍金時代的漫畫

民間的巨大呼聲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有所動作,1890年【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出台,該法律規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並或陰謀限制貿易的行為,旨在壟斷州際商業和貿易的任何一部份的壟斷或試圖壟斷、聯合或共謀犯罪的行為,均屬違法。1892年,美國聯邦法院裁定標準石油托拉斯為非法壟斷企業,洛克菲勒被迫將財產轉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會集中經營。1896年,洛克菲勒審時度勢之下決定退休,把帥印交給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自己隱身幕後,仍然控制著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1901年9月6日,麥金萊總統被刺殺,42歲的狄奧多·羅斯福(即老羅斯福)繼任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早覺察到民間對托拉斯的壟斷行徑怨聲四起,幾乎已經到了動搖國本的地步,而麥金萊對壟斷資本的縱容讓他格外不滿,他曾評價這位現任總統「麥金萊並不比一塊巧克力點心有更多的脊梁骨。」老羅斯福一上任,就拿出了牛仔強悍的勁頭,向托拉斯巨頭們揮下了「大棒」。

如果是平民出身的總統,洛克菲勒早就用金元收買等方式讓其為自己效力了。但是這招對於老羅斯福無效,因為羅斯福家族也是大富豪,還是紐約首屈一指的銀行家與地產商。美國最值錢的那些物業,從紐約曼哈頓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從第五大道到哈德遜河,大部份都是羅斯福家族的產業。

與洛克菲勒這種在美國蠻荒西部野蠻生長白手起家的創一代不同,狄奧多·羅斯福是生活在紐約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從小錦衣玉食,聲名顯赫的富N代。

作為老錢,老羅斯福一點都看不起洛克菲勒這些白手起家的新生代暴發戶。搞錢就搞錢,能不能註意一下可持續發展?品味能不能稍微上上檔次?吃相能不能不要這麽難看?

狄奧多·羅斯福

當然,洛克菲勒更看不上老羅斯福,在他心中,天大地大我最大,連被稱為美國「幕後總統」的摩根他都敢當面羞辱,還有誰他能放在眼裏?老羅斯福不過就是仗著投胎技術好的紈絝富家子弟,除了騎馬喝酒泡妞,還會幹啥?他曾經說過:「我們真是瞎了眼,居然選了這麽一個混混當總統!」

羅斯福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移民美國的第一批清教徒身上,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正星條旗元老家族。羅斯福家族的祖籍是在荷蘭萊因河口的托倫島,那裏曾有一片土地叫作玫瑰田,曾住有一個在該地區很有名望的範·羅斯福家族。荷蘭人名字裏帶「範」,德國人名字裏帶「馮」都表示這是貴族姓氏。他們信奉的拉丁文治家格言「誰從事種植,誰就能生存」為美國的羅斯福家族所繼承。

在漫長的歲月中,該家族透過各種手段逐漸積累起家族財富,其中還包括向中國販賣鴉片。對你沒看錯,富蘭古連·羅斯福的外祖父沃倫·德拉諾是旗昌洋行的大股東,後者是美國洋行中的頭號鴉片販子。這成為攻擊他們家族最重要的黑點。他的侄子富蘭古連·羅斯福當選總統後,政策比他還要左傾,簡直比蘇聯還像社會主義,普利策獎獲得者韋斯布魯克·佩格勒曾撰文稱,富蘭古連·羅斯福總統「抨擊美國富人的不當得利是一種可恥的偽善」,因為羅斯福總統的「海盜」外祖父曾經營鴉片生意,「 從悲慘的中國人民手中掠奪來的財富,讓其家人過上了最奢華的生活。

在1901年12月4日送出國會的咨文中,狄奧多·羅斯福提出了自己的反托拉斯政策。在自己的第一個總統任期,他先後對40多家大公司提起訴訟,因此獲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由於順應民意,老羅斯福又以高票迎來了第二個總統任期。

狄奧多·羅斯福反壟斷的漫畫

1911年,也就是老羅斯福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美國聯邦法院做出最終裁定,標準石油公司必須拆分為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標準石油公司從此成為歷史名詞。地產商大戰石油商人的戲碼達到高潮。

然而,這不代表洛克菲勒一敗塗地。從標準石油拆分出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占據了「石油七姐妹」中的三家,另外四家是德州的海灣石油、德士古,以及英國的殼牌和BP(英國石油)。洛克菲勒財團沒法在國內搞壟斷,就把壟斷國際化。二戰之後,這七家公司透過相互交叉持股,編織起了盤根錯節的關系網,結成了「聯姻」式、共為母公司的親緣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皆榮、一損皆損、共存共榮的利益共同體——石油卡特爾,對於美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影響比以往更加深入,美國的外交視角從此就沒有離開過中東。「石油七姐妹」一直壟斷全球石油市場數十年,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海灣石油危機。

老羅斯福卸任後,他掀起的這波反托拉斯浪潮成為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依然被韋遜總統所繼承。在擔任總統之前,韋遜是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法學和政治經濟學教授,對於大公司搞壟斷破壞自由市場的行為早就諸多不滿,他在老羅斯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透過聯邦貿易委員會阻止不公平的交易行為來遏制壟斷,鼓勵競爭。他還迫使國會透過了基利頓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以使諸如價格歧視、與零售商簽訂協定使其不能販賣其他公司的產品、及透過董事會或特定協定控制其它公司等競爭行為非法化。這個新法案比起之前透過的反托拉斯類法案要更強大,因為它能夠在公司違法時針對個人問責。

然而,美國政府遏制壟斷的行動,只是更有利於中小企業主和消費者,由於減少了托拉斯集團的利潤空間,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後者對勞動者的盤剝,加深了無產階級的苦難。武裝革命的火種正在醞釀。

1914年,在科羅拉多州南部,大約11000名礦工對洛克菲勒財團名下的科羅拉多州的燃煤電力公司(CF&I)進行了罷工,以抗議低薪金,危險的工作條件,以及公司在工人生活中的獨裁統治地位。洛克菲勒家族的掌舵人小約翰·洛克菲勒雇用私人武裝隊,使用裝甲車、步槍和格林機槍襲擊工人帳篷營地。工人進行反擊,小約翰則直接公器私用,調來了國民警衛隊進行鎮壓。最終釀成了赫赫有名的勒德洛(Ludlow)大屠殺,造成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26人死亡,其中11名兒童被活活燒死,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罷工」。

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

被焚毀的罷工工人帳篷營地

階級兄弟的鮮血激怒了所有勒德洛的礦工們,他們自發組成了誌願軍。當時的美國西部就是符合美國西部片刻板印象的西部,西部工人本質上就是一群牛仔,手裏有槍,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在中國,先有共產黨再有工人武裝鬥爭,在美國,先有工人武裝鬥爭,再有共產黨。

在隨後的10天裏,誌願軍用「記住勒德洛」(Remember Ludlow)作為戰鬥口號,在科羅拉多州南部展開了一場血腥復仇的武裝行動。其結果是六處礦井被毀,煤礦官員、罷工破壞者、警衛人員和其他與采礦公司結盟的人死亡。當礦工們最終向聯邦政府讓步時,已經導致沖突雙方共75人死亡。

罷工宣傳畫

小約翰·洛克菲勒是個強硬的反工會分子。在聽證會上,當國會委員會主席問小約翰·洛克菲勒,他在「付出你所有的財產,殺死你所有的員工」的代價,是否仍然會堅持他的反工會立場時,他強硬回復道:「 這是一個偉大的原則!

1919年美國共產黨成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在美共的領導下,美國工人運動和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嚴重威脅到資產階級的統治,迫使他們采取一系列讓步。更嚴格的勞動法被采納和執行,對工會的支持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了頂峰。勒德洛被認為是勞工運動的分水嶺,現在這裏樹立了一座美國勞工鬥爭紀念碑。

以上不厭其煩地講述洛克菲勒的發家史,是想告訴讀者,這位發跡於十九世紀鍍金時代的美國頂級富豪家族,絕非什麽一心向善的「善男信女」,而是縱橫捭闔,心狠手辣、殺伐決斷的商業梟雄。他居然要搞慈善基金會,肯定不是因為良心不安想要買點贖罪券這麽簡單。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的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作為壟斷資本主義的頭號代表,洛克菲勒家族一方面控制了巨大的財富,制造了巨大的社會貧富差距,另一方面手裏沾了那麽多工人階級的鮮血,讓無數人憎恨和詛咒,你說他會不會在午夜夢回時捫心自問,擔心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也像俄國那樣「日月換新天」,整個家族像俄國同行那樣一個個掛上絞架呢?

洛克菲勒深深感到,美國人幹什麽都是直來直去,粗鄙不堪,極度缺乏高超的社會治理人才,不僅社會矛盾此起彼伏,一點小矛盾就會搞出大事,如此下去,還怎麽愉快地搞錢?德國誕生了讓他恐懼的馬克思主義,搞得他的工廠礦山風起雲湧,相應的「解藥」會不會也可以在德國找到?他對大西洋彼岸各種各樣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經濟學,及其代表的高超社會治理技術心懷巨大的渴望之情。

除了社會革命的隱憂,伴隨著科技革命的財富轉移趨勢,更讓洛克菲勒夜不能寐。他自己就是依靠科技革命的風口戰勝了old money,當然知道其中蘊含的巨大威力。

二十世紀初,電氣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老對手摩根財團先後收購了貝爾電話公司將其整合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收購愛迪生電燈公司將其整合為通用電氣,1907年趁著金融危機將西屋電氣收至麾下,從無線電、電力、照明、電機掌握了電氣的全產業鏈。雖然現在洛克菲勒富可敵國,但一切都是建立在石油基礎上。如果能源轉向全電氣化,不就相當於對洛克菲勒財團的釜底抽薪,再龐大的財富帝國也會轟然崩塌。

1908年福特T型車問世後,迅速風靡,洛克菲勒很快意識到這是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將挽救已經顯露頹勢的石油市場。如果汽車行業能夠大力發展,讓每個家庭都能有一輛車,自然會帶動石油需求的飛速提升,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自然江山永固。在此之前,石油的主要產品是煤油和柴油,汽油只是被當做一種危險的副產品存在。經過五年的重點攻關,1913年洛克菲勒旗下公司發明了「熱裂解」工藝,使汽油的提取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高達40%,極大提升了石油的價值。

嘗到科技甜頭後,洛克菲勒不僅看到汽車工業崛起拉動石油工業的未來曙光,更看到了科技的巨大力量。與其殫精竭慮背著罵名,冒著引發革命的風險搞市場壟斷、剝削工人,不如上點科技狠活,又能掙到高額利潤還能收獲好名聲,簡直強太多了!

科技,才是最大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