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上海街頭,隨處可見來旅遊的南韓年輕人。
自去年11月8日,中國宣布南韓遊客來華免簽停留最多30日後,大批南韓遊客到訪。上海,也成了張家界之後令眾多南韓人心向往之的旅遊勝地。
喜歡時尚小資感的南韓年輕人,把在上海街頭拍照當做時下潮流。豫園、外灘、南京東路等老牌景點早已名聲在外,吃「很久以前」羊肉串,逛迪士尼、新天地,在武康路、安福路街頭漫步顯然更具滬上氣息。來自首爾的洪熙彬(音)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和朋友還去了大潤發超市。
「這一熱潮不僅推動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還促進了中韓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例如,南韓遊客在享受上海的旅遊資源的同時,也向中國展示了南韓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同時他也表示,如何提升旅遊服務質素,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也是需要關註的問題。
1月8日晚,上海南京東路。 上遊新聞記者 齊鑫 攝
南韓年輕人,「霸占」上海街頭
在南韓,當下的熱門時尚專案是什麽?答案是:遊上海。
在Tik Tok等平台,關於上海的旅遊攻略似乎成為了南韓互聯網的流量密碼,透過社交媒體,一部份已經來過上海的南韓人,向另一部份還沒有來過上海的南韓人,輸出著關於上海的一切。
社交軟件上南韓遊客關於上海旅行的影片。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來自首爾的洪熙彬(音)向上遊新聞記者展示了南韓社交媒體上滿屏的關於上海的旅行動態。
「最近,南韓人非常熱衷去中國旅遊!」經常往返首爾和釜山的樸智英去年12月初來到上海,她透過小紅書表達:「因為無需簽證,最多可以旅遊30天。」
南韓遊客在上海的打卡環節似乎出自同一個攻略。不少年輕女孩們會先到迪士尼玩一整天,洪熙彬和朋友們稱,迪士尼是她們落地後的第一站。頭戴達菲家族、米妮米奇、朱迪警官的帽子或發箍,與迪士尼的城堡,或瘋狂動物城裏交通訊號燈合影的照片,是很多南韓年輕人到滬旅行的動態封面。
南韓遊客在小紅書釋出的旅行帖。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其余的滬上旅行打卡環節則頗為相似。遊豫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到新天地吃甜品拍街拍,跟武康大樓合影,逛南京東路和外灘看夜景……上海街道的幹凈,和滿滿的國際都市氣息,深深擊中了南韓年輕人。
「很開心了!以後想再去!」已經回到首爾的李徐賢向記者感嘆。
現在的上海街頭,走幾步就能聽見韓語已經不足為奇。 不少南韓年輕人在面對記者詢問時,已經能不帶口音地清晰說出「南韓人」三個字。在小紅書搜尋「為什麽最近上海很多南韓人」,相關筆記超過56萬篇。
來自上海海關的統計,去年12月,上海浦東機場口岸進出境南韓籍旅客超13萬人次,環比增長超2%。據媒體報道,1月5日,攜程數據顯示,中國對南韓單方面免簽以來,南韓入境上海遊客訂單同比增長超180%,環比增長超40%。
小紅書博主@気子吃世界 感嘆武康路南韓人多。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中國美食「拿捏」南韓人味蕾
南韓年輕人來上海,體驗中國美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博大精深的美食能輕松「拿捏」南韓人的味蕾。
來自首爾的鄭宇(音)已經是第二次來上海,這一次他帶朋友去吃了「江邊城外」烤魚和「很久以前」羊肉串。「很好,很好吃!」他用簡單的中文向記者連連稱贊。
在品類繁多的中國美食當中,「很久以前」羊肉串奇跡般脫穎而出,洪熙彬告訴記者,這也是她和朋友落地上海後的第一餐。記者在南京東路第一百貨的「很久以前」羊肉串門前遇到洪熙彬時,她正和朋友排隊等號。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很多南韓人都來打卡,所以選擇和朋友前來。
1月8日晚,上海南京東路第一百貨很久以前羊肉串店門前排隊的人群。 上遊新聞記者 齊鑫 攝
「全天接待顧客量的話,南韓顧客占比70%-80%。晚上10點以後,幾乎百分之百。」上海南京東路第一百貨很久以前羊肉串門店店長胡鎮江表示,而此前,這個比例只有約20%。
大批南韓顧客的到來,是隨著免簽政策的落地開始的。「11月中旬直接爆火。」胡鎮江稱,據他了解,門店的爆火離不開社交媒體的傳播。早期曾有南韓明星前來店裏體驗,後來又有一些網紅博主打卡,從眾效應驅使大批南韓顧客前來排隊就餐。
「花個四五百塊錢買張機票來這吃的羊肉串,都比他們在南韓國內吃的劃算。」胡鎮江說道。
美味又便宜的中國美食,讓南韓顧客欲罷不能,而貼冰涼貼,曬羊肉串照片,也成了不少南韓年輕人來滬旅行動態的一部份。
小紅書博主@Yvonne 吃很久以前羊肉串。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為了更好服務南韓顧客,胡鎮江告訴記者,去年12月中旬,門店補充了懂得韓文、英文的服務員,設計了帶有韓文的選單。因為發現南韓顧客喜歡,門店甚至特意呼叫了一批帶有「涼涼」「芭比Q了」字樣的冰涼貼。
為了吃上一頓羊肉串,「不愛睡覺」的南韓人發揮熬夜特長,即便等到淩晨,也願意在門店門前排隊。「說是夜裏12點打烊。但是南韓顧客這麽熱情,他們取了很多號,可能12點之前坐不進去,我們就會延長到12點半甚至1點去接待他們,反正就是盡量把當天取號的這些南韓顧客都招待完。」胡鎮江說。
大批南韓顧客的到來,也「帶飛」了門店的營收,「非常明顯,上升了將近三分之一。」
除了「很久以前」羊肉串,海底撈位於世茂廣場、人民廣場、打浦路等地的門店,也出現了不少南韓顧客。
第一百貨商場的海底撈人民廣場店經理胡小征表示,從去年11月10號開始,門店裏的南韓遊客開始增多,平均單日接待顧客總人次在1200-1500人之間,其中南韓顧客占到總接待人次的15%左右。
「旅遊業的繁榮將帶動上海的酒店、餐飲、零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例如,一些餐飲店為了迎合南韓遊客的需求,增加了會韓語的工作人員,並設定了韓文標識。」柏文喜表示。
他認為,南韓遊客的到來為上海帶來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豐富了上海的文化氛圍。同時,也能促使上海的旅遊服務行業提升服務質素,更好地滿足不同文化背景遊客的需求。
「免簽政策」讓世界看到更多元的中國
盡管上海和南韓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較近,但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南韓遊客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到訪。
過去,在不少南韓人心裏,張家界才是他們更加鐘情的旅遊打卡地。「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的廣告語在南韓廣為流傳。壯闊的自然景觀,與「孝道」結合的宣傳概念,加之眾多明星的打卡,讓張家界在南韓的熱度多年來經久不衰。
張家界城市國際形象宣傳片【我的家,你的世界】 畫面。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南韓)老年人喜歡去張家界。」身在釜山的郝俊閔(化名)告訴記者,在南韓辦理簽證手續復雜,致使不少普通南韓年輕人此前並未到過中國。
在記者的采訪中,「No Visa」是吸引大部份南韓遊客選擇來到上海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免簽政策,上海的城市氛圍是「精準狙擊」南韓年輕人的另一重要因素。「南韓和上海一樣,感覺非常小資。」郝俊閔直言。
「第一次去上海,因為上海的夜景非常美,而且上海有迪士尼樂園。」李徐賢說。
鄭宇認為,上海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在我來中國旅遊之前,我認為可能有點困難,但當我來到這裏,我發現在這座城市旅行相當輕松。」
上海外灘。上遊新聞記者 齊鑫 攝
國際化的上海和中國便利的互聯網套用,給了「0經驗」的南韓遊客便捷的旅遊體驗。 不少南韓遊客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來上海,但他們在社交平台檢視攻略後,可以使用百度地圖、谷歌地圖在上海自主旅行。
「上海作為中國現代化的視窗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外灘、豫園等傳統景點,以及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劇院,這些都對渴望了解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南韓遊客具有吸重力。」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上海以其高端購物中心和國際品牌聞名,是亞洲重要的購物目的地之一。對於喜歡時尚購物的南韓遊客來說,這裏提供了廣泛的購物選擇。
他表示,上海的美食場景豐富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口味的需求,特別是那些尋找異國風味或中韓融合菜品的遊客。而上海有兩個國際機場,並且與中國其他主要城市及國際目的地有良好的航空連線,這使得前往上海變得非常方便。
據天巡網(Skyscanner)12月數據,上海每周往返於首爾的航班超過200班,這還不包括釜山、濟州島等地往返上海的航班。
事實上,在上海,來自東南亞、歐美等地的外國遊客自始至終並不少見,在武康路、安福路街頭,還有不少成群結隊拍照打卡的泰國女孩,在上海地鐵裏,也有很多使用英語、日語交流的國際友人。
去年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舉行新聞釋出會,經報國務院批準,國家移民管理局決定自即日起進一步放寬最佳化外國人過境免簽政策。
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副司長劉傑表示,目前,中國已同25個國家實作全面互免,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各類免簽政策互相協調、相互補充,為外籍人員來華提供了更多選擇,有效促進了相關國家與中國間人員往來。
隨著「免簽政策」的不斷推進,有越來越多外國人有機會體驗Vlog裏上海的傳統、繁華、國際感和多元化。
「隨著社交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網絡紅人打卡地點的影響而選擇出行,這種趨勢有助於推動更多年輕人參與跨國文化交流活動。」楊懷玉說。
「現在在南韓,穿中國傳統服裝,畫王者妝拍照很流行。」樸智英在小紅書寫道。
上遊新聞記者 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