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在「三分天下」的法國,欲知新總理是誰,且聽奧運後分解

2024-07-25社會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屠晨昕

法國新總理將會是誰?34歲的年輕總理阿塔爾辭職已有一周時間,眼看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這個懸念依舊無解。

此前左翼聯盟送出的總理人選,剛剛被總統馬克龍否決。根據馬克龍的最新表態,他在奧運會結束前不會任命新政府。

7月1日,遊客在塞納河畔觀看埃菲爾鐵塔。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據新華社報道,此前在國民議會選舉中得票最高的法國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當地時間23日晚送出了總理人選——巴黎市政府財務和采購部門負責人露西·卡斯泰。提名公布一小時後,馬克龍接受法國電視二台采訪,對此提名表示不認可,理由是左翼並未獲得可以組閣的多數地位。

在受訪時,馬克龍呼籲各黨派結成大聯盟,阻止由極右翼國民聯盟來治理國家。他表示,目前只能專心為巴黎奧運會作準備,只有等到8月中旬奧運會結束後,根據主要黨派的談判進展,他將任命新總理並授權其組建新政府。

7月13日,出席法國「巴士底日」活動的總理阿塔爾。圖源:IC PHOTO

7月8日,備受矚目的法國國民議會第二輪選舉水落石出,馬克龍所屬中間派陣營「在一起」與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成功完成歷史性阻擊戰,挫敗共同政敵極右翼「國民聯盟」,使之無緣單獨組閣且席位屈居第三。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此次選舉的頭號贏家也不是中間派,而是得票最多的「新人民陣線」, 外界普遍認為,未來的法國總理有可能出自左翼聯盟,由於很多政見相左,將迫使馬克龍從「強勢總統」變為「弱勢總統」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法國政治傳統,國民議會選舉後,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總理都會向總統送出辭呈。8日,34歲的年輕總理阿塔爾向馬克龍遞交辭呈,但被要求暫時留任「以確保國家穩定」。到16日,辭呈才被馬克龍接受。

18日,法國新一屆國民議會舉行了首次全會,馬克龍領導的復興黨議員婭埃爾·布朗-皮韋以微弱優勢連任議長。這被外界評價為馬克龍近期在政治上的一次難得的勝利。

在左翼意外獲勝、議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後,法國新總理將會是誰?眼看就要遭遇重重掣肘,馬克龍在剩下三年總統任期裏還能有所作為嗎?20多年前在國際會議上總統希拉克和總理若斯潘兩人都代表法國、各說各話的場景將會重現嗎?潮新聞記者請教了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等國際問題學者。

7月1日,28歲的「國民聯盟」主席若爾當·巴爾代拉接受媒體采訪。圖源:IC PHOTO

中、左力量聯手挫敗極右翼上升勢頭

7月9日至11日,北約在華盛頓舉行峰會,紀念成立75周年。作為北約和G7的重要成員國、聯合國「五常」之一的法國,其國家元首馬克龍卻缺席了峰會開幕式。 在馬曉霖教授看來,議會勢力三分天下的法國可能將進入總理難產、總統難幹、議會難議、前程難定的階段

據法國內政部最終統計,第二輪議會選舉結束後,法國政壇三大力量重新排定座次,首輪一馬當先的「國民聯盟」占據143個席位跌至第三,首輪排位第二的「新人民陣線」斬獲182個席位而躍居第一,首輪排第三的「在一起」獲得163席而擢升第二。

馬曉霖告訴潮新聞記者,這一戲劇性結果歸功於「在一起」與「新人民陣線」采用傳統的「共和陣線」阻擊套路,即在第二輪選舉中,排名第三的兩派候選人主動棄權,將選票集中於非「國民聯盟」陣營候選人,進而挫敗極右翼奪取議會多數席位的圖謀。這番操作使得首輪選舉後原本311個三方競爭區壓縮至不足百個,共有217 名反「國民聯盟」議員候選人主動退選而參與阻擊戰。

「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在一起’和‘新人民陣線’精誠團結並合理利用規則,扳倒了民族主義和疑歐主義極右翼勢力。」馬曉霖評價道,在右風強勁的今日法國和歐洲,這維護了建制派傳統理念和榮譽,也讓憂慮歐盟前途不保的悲觀主義者長籲一口氣。

「國民聯盟」奪取總理寶座功敗垂成,但這是極右翼勢力取得裏程碑式勝利前提下的缺憾,預示著它正在積累勢能並向質變方向螺旋前進。馬曉霖認為,極右翼首輪議會選舉即創造多個新紀錄,表明法國民主主義和歐洲主義基本盤已被動搖。其第二輪遭挫敗,完全是傳統選民驚恐於極右翼太過強勁而改變主意所致。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看來,中、左力量對於極右翼的所謂勝利不能被誇大。「此次極右翼在選舉中拉攏了一部份傳統右翼力量,此次阻擊已經帶有某種悲壯意味。未來,在法國阻擊這股力量可能一次比一次艱難。」

6月30日,法國巴黎,「不屈法蘭西」黨主席讓-呂克·梅朗雄在演講。圖源:IC PHOTO

法國新總理很可能難產或頻繁換人

由於沒有任何主要黨派控制單獨組閣所必需的289個議會席位,馬克龍所在黨團須與「新人民陣線」組成聯合政府。馬曉霖判斷,新總理難產或頻繁換人是個大概率事件。「由於兩派政治主張差距不小,尤其是馬克龍陣營與極左翼領袖梅朗雄的‘不屈法蘭西’黨政見相左,外加極右翼勢力的反對, 恐怕很難推出各方都滿意且獲議會多數批準的總理人選,內閣或將頻繁更替 。」

據參考訊息網援引法新社15日報道,「不屈法蘭西」黨人和社會黨人在新一屆議會爭奪左翼領導權愈演愈烈。社會黨、法國共產黨和生態黨向「不屈法蘭西」黨提議,提名社會人士洛朗絲·蒂比亞納擔任總理,但遭「不屈法蘭西」黨否決,要求首先就國民議會議長人選達成一致。

據法新社報道,蒂比亞納是2015年【巴黎協定】和後來的【公民氣候公約】談判的關鍵人物。但「不屈法蘭西」黨指責她向馬克龍靠攏,而且梅朗雄此前排除了提名社會人士的構想。上周末,社會黨還否決了與「不屈法蘭西」黨關系密切的留尼旺大區議長貝洛的候選身份。

左翼聯盟內部也有人認為梅朗雄過於激進。有人要求梅朗雄「閉嘴」,如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還有人批評他的野心,如梅朗雄的前盟友弗朗索瓦·魯芬。

除了梅朗雄之外,下一任法國總理的可能人選,還包括溫和派的社會黨黨首奧利維耶·富爾、前黨首鮑利斯·瓦洛德和「新人民陣線」成員、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

關於新總理人選,愛麗舍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馬克龍將等待國民議會的新結構確定後再作出決定。

6月19日,馬克龍在愛麗舍宮會見葡萄牙總理蒙特內格羅,並舉行聯合記者會。圖源:IC PHOTO

法國政壇或將駛入「百慕大水域」

雖然擊破了極右翼力量單獨組閣的夢想,但由於在本次選舉中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獲得絕對多數議席,馬克龍總統期限尚有三年,再也無法「一手遮天」。輿論普遍認為,馬克龍弄險挫敗極右翼勢力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提前失去了議會主導權和行政便利性,很難在內政外交方面再有建樹。

「法國內政外交並非‘輕舟已過萬重山’,而是進入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霧地帶,甚至可能駛入風高浪急的‘百慕大水域’。」馬曉霖說。

據馬曉霖介紹,法國實行總統議會制或曰半總統半議會制,即由總統和議會分享權力,議會第一大黨或黨派聯盟推舉的總理,再與總統分享內政決策權。「此次博弈後,馬克龍陣營不僅失去原有250個相對多數議席優勢,還降格為第二大黨,這意味著他不僅很難像以往那樣掌握內政外交,還不得不向議會其他主要夥伴或對手做出妥協。」

相比左右翼經常聯合執政的德國,法國歷史上只出現過3次「左右共治」,其中一次在1986年,當時法國社會黨總統密特朗與保守派總理希拉克搭檔「共治」,雙方屢屢不合。

如今,法國不同派別政治力量對於「同處一室」仍然心有抵觸。左翼「新人民陣線」內部,梅朗雄排除了與中間派「共治」的可能性,社會黨等對「多元政府」卻持開放態度;中間派內部,法國前總理、共和黨人愛德華·菲利普設想建立一個廣泛的跨黨派聯盟,但表示不可能包括「不屈法蘭西」。

有分析指出,未來可能出現幾種方案:分別是組建中左翼聯盟(包括中間派政黨及社會黨、綠黨等);組建由各領域專家而非議員組成的「技術性政府」(但仍需議會支持);以及主流政黨組成臨時聯盟(並非正式聯盟,透過個別立法進行投票),等等。

崔洪建認為,馬克龍有兩種選擇:「一是組建由左翼組成的少數政府,中間派在議會中予以配合。二是組建左翼和中間派的大聯合政府,類似於現在的德國。」但後一種情況可能因為利益分歧進一步降低決策效率。

馬曉霖分析道,法國議會三分天下後,分裂、對峙、拆台將成為新常態。「 左中右三派政策差異明顯甚至完全相左,勢必在很多重大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相互幹擾、彼此倒竈將使議會陷入議而不決、名存實亡的‘懸浮’狀態。 受憲法所限,馬克龍只能在大選一年後再次解散議會,因此,立法機構群雄逐鹿和雞同鴨講的局面,將導致內政外交雙輪原地空轉難以前行。」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