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佳楠(青島大學)
近日,武漢一處商業街的公共廁所因采用「凹凸」符號來區分男女引發熱議。該設計因「令人不適」被網友關註並批評,隨後相關標識被迅速更換為更常規的男女簡筆畫。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網友對於公共設施標識設計與社會感知的討論。
公共廁所標識的首要功能是方便人們快速辨別性別、解決「生理需求」,而不是引發歧義或討論。「凹凸」雖有象形意義,但在實際使用中顯然缺乏普適性和直觀性,甚至可能讓人在「三急」時感到困惑與不便,這種設計顯然脫離了公共標識的功能本質。
此外,公共空間的標識設計不僅需要實用性,還需要考慮文化敏感度和社會認同度。「凹凸」這種設計在特定語境下可能帶有不良隱喻,引發部份人群的不適感。這也反映了公共設計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創意」或「獨特」,更不能忽略使用群體的感受。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環境中,設計應避免可能引發歧義的表達,以避免爭議和負面社會影響。而國家對公共標識一直都有明確的推薦標準。盡管並不強制使用,但仍然提供了設計的明確參考依據。設計者應更多關註標識的功能性,而不是單純追求新奇和個人化。
公共設施是為所有人服務的,其設計應尊重多樣化的社會需求,遵循功能清晰、表達簡潔的原則。廁所標識雖小,卻折射出公共服務細節中人性化與規範化的深層問題。希望類似事件能為未來的公共設計提供借鑒,讓每一個細節都更貼近公眾需求,體現對社會多元文化和個體感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