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圖,咦,似乎不太對勁,說好的「火烈「怎麽還成了白色,難道是白化病?
一般而言,男性是視覺(直覺)動物,女性則是聽覺(感覺)動物。當然了,事實不能一言以蔽之,男女之間的相互吸引不只局限於某一個方面,不過 總體來說,男人們的確更容易被異性的美貌或性感的身材所吸引,女士們則更傾心於花言巧語。
以上是從人的角度出發,不過
在自然界中,「貪戀美色者」往往是雌性
,比如孔雀開屏,就是雄孔雀為求愛而向雌性炫耀華麗尾羽。還有的動物在「相親」時不借助大量動作展示,單純從體色上就能傳遞出是否值得交往的訊號,棲息於溫熱帶鹽湖水濱的火烈鳥就屬於這類成員。
火烈鳥,顧名思義,觀之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風靡全球的日本動畫【神奇寶貝】,在初代版本中有「三神鳥」,分別是火焰鳥、急凍鳥和閃電鳥,其中火焰鳥被認為是「春夏季守護神」,一旦現身意味著「春天不遠了」。外型設計上,火焰鳥有「蒼鷺「的特征,而名字上,則跟火烈鳥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科教紀錄片的熟面孔,火烈鳥的體型遠比電視裏看上去更大,成鳥身高可達1.6米,翼展幾乎與身高相當,除了喙部與翅尖處有黑色之外,其余地方幾乎都是在白色與紅色的色調之間。
答案得從日常飲食上談起。其實在動物界中,許多動物所表現出的顏色並不是本來的樣子,而是受食物影響逐步出現的「色素沈澱」。比如紅珊瑚,無論打磨成首飾,還是制成擺件,過去熱衷靜物之美的達官貴族無不奉為珍品,因其形似枝杈,時至今日都會有人認為珊瑚是一種植物。 實際上,珊瑚是珊瑚蟲的分泌物。
珊瑚蟲會以無性繁殖的方式逐步分化,期間不斷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隨後分泌出石灰石作為「骨骼」,軟體附著於骨骼之外。珊瑚蟲透過觸手過濾海流中的浮遊生物和魚類吃剩的飄蕩著的食物殘渣。
因浮遊生物中富含角黃素,這是一種胡蘿蔔素類色素,故紅珊瑚蟲的骨骼亦變得艷麗非凡。
同樣道理,火烈鳥的羽毛本為白色。但因進食而慢慢發生了染色。
火烈鳥本身是水鳥,在淺灘處覓食,喙部短且厚,要是用來捕魚顯然不算非常趁手的工具,可要是掏食小蝦、蛤蜊及藻類,那絕對是「手拿把攥」。藻類中有一種名叫蝦青素的色素,而包括蝦蟹在內的多種甲殼類動物又以藻類為食,於是色素在食物鏈中不斷積聚,最終進入火烈鳥體內,透過日積月累的儲存,色素顏色呈現在火烈鳥的皮膚上,形成我們最熟悉的「火辣」模樣。
這也是為什麽在各地動物園中常有白色火烈鳥出現的緣故,既不是病態,也非變異,純粹是由於食物構成的變化導致火烈鳥體內蝦青素儲量不足,進而體色變淡甚至完全成了原本的「大白」樣子。
野外環境中,對於火烈鳥群體而言,雖然白色是本真,但鮮艷的紅色才是最受歡迎的範本,色彩越深越是如此,
因為只有足夠強壯的個體才能覓得豐富食物令自己「紅起來」,由此在群體中受到更多關註,而體色偏淡的個體在「找物件」時候就顯得吃虧,兩極分化現象恰好符合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火烈鳥的平均壽命在20~50年間,體色在前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變深紅,可到了英雄暮年,因進食變差又慢慢恢復成最初的白色。目前記錄在冊的最長壽鳥正是一只名叫「偉大」的火烈鳥,自上世紀30年代被送到澳洲的動物園,在活了83歲後,直到2014年初因年老多病,為減少其痛苦不得不執行安樂死,此段漫長歲月可謂創造了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