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不是簡單的應激反應!
科學家評估動物是否能感知到特定情緒的方法之一是觀察大腦活動,並將之與人類進行比較。
貓咪大腦中有關情緒產生的區域,與人類高度相似 [1] [2] 。
貓腦對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反應同人幾乎一樣,這決定了它們或許有著和人類一樣,能體會到幸福感、欣快感。
同樣地,它們也有明確的恐懼、焦慮和挫敗感 [3] 。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觀察人類藥物和在人身上發生的特定腦區損傷是否同樣影響著貓咪。
抗抑郁藥物丁螺環酮 Buspirone 作用在貓咪身上時,貓咪會對主人產生極度的依戀,有學者專門吐槽過這個現象:
與丁螺環酮相關的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增加貓的深情行為。偶爾,貓主人會抱怨他們的貓咄咄逼人的呼嚕聲和摩擦聲讓他們無法入睡。也正因此,不少學者認為貓咪會有抑郁癥。
小毛米看起來吃喝不愁不用上工,其實背地裏也有不少煩惱。
造成貓咪產生抑郁情緒甚至抑郁癥的情況,多來自 壓力(Stress)與挫敗(Frustrate)。
貓行為學家認為,當一只貓經歷超出它們控制的事情時,壓力與挫敗就會產生,進展為抑郁情緒。
想想兩腳獸也這樣,一旦事態失控就會焦慮煩躁...
比如我一直不提倡的激光筆逗貓,就是因為長期捕捉不到實物而產生挫敗。
常見的壓力與挫敗事件一覽,請各位鏟屎官可以逐項排查:
貓抑郁也會有一些典型癥狀:
一、刻板行為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些新聞,比如動物園的獅子在籠中不停繞圈,專家診斷為抑郁。
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刻板行為,在產生的機制與抑郁癥高度重合 [4] [5] 。
你可能經常見到貓咪幹了一件什麽錯事或者被主人訓斥後突然舔了自己一口,沒錯,貓咪最常見的刻板行為就是過度理毛——逮著一塊兒使勁舔。
甚至能把自己舔禿嚕皮:
再比較常見的是一直追逐自己的尾巴,固然這種行為很可愛,但如果高頻率出現這種「永動貓」的情況,還是要引起鏟屎官的註意。
二、退縮行為
你可以理解為「蔫了」。
當小貓咪不再呼嚕嚕與活躍時,你要知道它並不快樂,也有可能是經受著某種病痛。
常見的退縮行為如下:
比較典型的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6] 。
比如有些人會因為貓咪上床而大聲訓斥並拍打貓咪,久而久之會讓貓咪對床這個一直處在自己生活環境中的物件感到壓力,進一步延展性地壓制自己的探索欲,讓自己處於悶悶不樂的狀態。
三、性格改變
有別於「蔫了」,性格改變可以表現為更富有攻擊性或癡呆,這與抑郁引起的大腦結構變化有關 [7] 。
四、飲食失調
相較狗狗而言,異食癖、厭食癥、暴食更容易在貓身上出現。
這與飲食經歷有關,無法保證穩定的飲食、長期的饑餓或者在吃糧過程中受驚都有可能產生飲食行為的失調。
如果你的貓咪體重短期內增長或下降,那麽就需要引起註意。
那麽,我們又怎麽去減少小貓咪的壓力和挫敗呢?
首先是保證空間及資源。
舒適自由的環境能夠讓貓咪「零壓生活」。
盡量為貓咪提供足夠大的生活空間而非籠養,保證這些圈定好的空間裏沒有易倒易碎品和容易誤食的細小物品。
垂直空間對貓來說同樣重要,有條件的一定要買一個好一點的貓爬架。
為貓咪提供足量的貓糧和水,均勻分布在它們經常活動的地方。
同時盡量減少環境噪音和頻繁地燈光變換,這對你和貓都很有必要。
其次是保證精神生活豐富。
無聊更容易讓貓抑郁,貓咪的大腦也需要放松和鍛煉,但是它們握不住筆,所以不能填數獨。
相比數獨,我們有更豐富的刺激手段:
- 運動:最有效的手段,建議每天用逗貓棒(最推薦的玩具)陪貓活動半小時
- 模仿狩獵:在房間的一些角落藏下凍幹等零食,讓貓咪主動尋找,每天更換地點
- 貓抓板:最省事且低成本的排解物件,養貓家庭必備。
最後是保證穩定。
對貓而言,陌生環境就像RTS遊戲中戰爭迷霧覆蓋之下的區域,充滿不可控性:
養貓家庭應該盡量減少搬遷移居次數,如果卻有必要,可多陪伴貓咪和使用鎮靜類藥物。
對於無法避免的家庭成員增減,同上。
新寵物進家時,切忌上來就讓倆陌生家夥碰頭。
要把新寵與原有貓咪分隔開至少一周,慢慢減少二者之間隔閡,給彼此以緩沖。
目前市面上最靠譜的貓咪安撫藥品是費利威,沒有之二。
費利威的原理是釋放一種讓貓咪感到舒適的資訊素,讓它覺得周邊環境是熟悉的、屬於自己的。
如果資訊素+安撫都解決不了問題,那就需要使用 貓專用的精神類藥物 了。
到這一步,看文章沒有任何意義,老!實!就!醫!
希望全天下的小毛米都能沒心沒肺,長命百歲。
以上
參考
- ^ https://cat-brain.org/
- ^ Lowry C A, Lightman S L, Nutt D J. That warm fuzzy feeling: brain serotonergic neurons and the regulation of emotion[J].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2009, 23(4): 392-400.
- ^ Levine E D. Feline fear and anxiety[J].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 2008, 38(5): 1065-1079.
- ^ Cooper SJ, Dourish CT (eds). Neurobiology of Stereotyped Behavio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 Cooper SJ, Dourish CT (eds). Neurobiology of Stereotyped Behavio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 Maier SF, Seligman MEP.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ory and evidence. J Exp Psycho1 1976;105:3-46.
- ^ Landsberg G M, Nichol J, Araujo J A. 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a disease of canine and feline brain aging[J]. Veterinary Clinics: Small Animal Practice, 2012, 42(4): 74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