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聽那些專家、學者的瞎研究,他們自己都自相矛盾,有說孩子不能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說要給孩子滿滿的愛,當孩子哭鬧時應該及時給他溫暖的懷抱。
聽專家的話,飯你都得不會吃,不管怎麽做都是錯。
剛生娃的時候,我也是買了一大堆書,各種看,看得我又是焦慮又是無所適從。
比如說抱,不能使勁晃孩子,這種屬於科技常識,也說明了對小孩的腦組織有害,那咱聽。
但說孩子哭不能抱,這我就不能理解。母性的本質是聽不得孩子哭,非得讓他哭得撕心裂肺,下次他就能明白哭沒用了?那你讓嬰兒咋辦?一下娘胎就學會說話嗎?告訴你他為什麽哭?給你邏輯清楚、條理明白的分析一下你應該怎麽滿足他的需求?
可要說一直抱著,先不說愛不愛的,就問你能不能堅持得住?堅持不住了,把娃摔了是不是罪過更大?心情郁悶,每天給娃看到一張苦臉,娃也不見得能成長為一個快樂向上的少年。
一個累到身心都不太健康的媽媽,估計也沒什麽能力好好的愛自己的寶寶。
我記得當年我家娃,睡覺也是困難戶,不光得抱著睡,還必須做蹲起,上下晃才能睡,時長半小時起。一般都是我和娃爹輪著做蹲起,苦中作樂,權當鍛煉。所以你看,問題的關鍵不是抱不抱,而是有沒有人共同分擔,娃的成長不光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
既然都說了,能強行哄睡,這不是挺好的結果?順其自然就好,別想太多,給自己那麽大的壓力。娃覺得被抱著走有意思,這不是挺正常的想法?就跟讓我選擇在家待著還是坐車出去玩,我肯定選坐車出去玩啊。但要就是沒得選,非得讓我在家裏待著,我也不能說活不下去。
嬰兒也一樣,她只是表達了自己喜歡的意願,並沒什麽慣不慣得壞。
想抱她,就滿足TA的需求,娃覺得有意思,爸爸媽媽覺得付出了愛,珍惜了這短暫的抱娃時光;累了,不想抱了,就放下,給娃個笑臉,TA會知道爸爸媽媽愛她。
人類繁衍了這麽長時間,沒聽說抱和不抱,對整個人類發展有什麽大的影響,也沒見哪個娃在抱和不抱之間產生了什麽重大變化與影響。
性格真的是天生的,是不是高需求寶寶也是天生的。怎麽對待他,我們的態度按自己最本意的想法去做就好,保持好心情才能更好的呵護寶寶。
我記得原來還看過書,說孩子生下來就給他單獨的小床,這樣他會習慣一個人睡,以後會更快的獨立入睡。我是這麽執行了,孩子生出來就有自己的小床,她不會表達的時候一直單獨睡到三歲,按專家的話是不是習慣已經養成了?可到三歲以後,這個小娃打死也不要自己睡,因為她會自己長腳跑過來,會把她爹給踢走,你看,現在到了7歲,大床還被娃死死的占據著。我是沒聽專家的話嘛?這真的是娃按照她的本心選擇的結果。
我也在慢慢等她有一天選擇自己睡,再以後,想抱著曾經小小的娃睡也是奢求。
帶孩子的過程,就是個慢慢磨合、摸索的過程。TA和你都在相互試探,直到找到一個大家都舒服的相處模式,其實就這麽簡單。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只要記住,你愛TA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