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父母,你是否發愁於孩子在與人交往時畏手畏腳,不敢說話?
又是否會無奈於孩子在集體中不敢爭取機會,不敢表現自己?
造成這些的原因除了天生的性格因素外,還有可能是孩子在成長中缺乏一個 【涵容】、【扛造】 的環境。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其中原委。
【正文】
每個人生來都是有 【攻擊性】 的,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哭」、「吸吮」、「撕咬」這些動作都是一些原始的【攻擊性】的表達。
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表達中, 人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逐漸馴服原始【攻擊性】的過程。
如果孩子有一個【 扛造的母親】 ,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這樣的母親能讓孩子充分釋放攻擊性,在釋放攻擊性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和掌控自己的攻擊性,以後就能夠分清楚自己的攻擊性釋放出來之後能殺死什麽,能保留什麽;這種認知和掌控使得孩子不會害怕自己的攻擊性,長大後也可以順暢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形成一個相對整合的人格。
有些母親由於自己的 脆弱 ,常會表現的 強勢控制 或者 柔弱可憐 ,使得孩子在其身邊無法正常釋放【攻擊性】,久而久之對自己的【攻擊性】沒有正確的認識,為了避免自己的【攻擊性】一旦釋放出來會把外界破壞的寸草不生,所以只能 壓抑自己的【攻擊性】,表現的特別「慫」。
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慫人」,「慫人」是自己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這種壓抑的狀態是非常不穩定的, 「慫人」的攻擊性一旦被激發出來將一發不可收拾, 這就是為什麽說「蔫人出豹子」的緣故。
【總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變成一個「老好人」,平庸無為;不希望孩子不知道哪一天會爆發積壓已久的憤怒與恨意,無法收拾;
那我們可以試著做一個 「扛造」的父母 ,為孩子提供更為穩定和涵容的環境,讓孩子去學習釋放和探索自己的【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