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的自律真的要靠家長逼出來嗎?

2020-12-23親子

靠逼出來的還能叫」自律「嗎??

查了查自律的意思,大意是遵循法紀,自我約束;

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它會讓你發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概括下來就是透過自己我約束,自我管理,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靠逼迫這個行為本身就和自律相悖。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足夠的內驅力,但其實,很多時候都用錯了方法,逼迫也許就是最糟糕的。

自律的核心是自己要求自己,不是因為任何的外力。

所以,自律的前提,其實是足夠的熱愛和擁有過自由;

像我們家三年級的孩子,大部份上學日時間起床也喜歡拖延,但凡那天學校有個什麽活動,或者是他喜歡的家庭日活動,不用叫醒,不用鬧鐘,自己就能準時醒,還可以給自己安排好。

學校的活動日,自己給自己安排老好了

也只有當孩子充分自由過,有過探索、試錯的機會,他才會有機會發現,原來這樣是錯的,那樣是不對的;他才會知道原來有規劃之後,會有更好的效率,從而慢慢形成自己選擇繼續這樣做的習慣,才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自律;

這需要時間的沈澱,當然更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適當的放手。

事無巨細的父母,養不出自律的孩子。

從來沒有試過「自己決定要做什麽、不做什麽」的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向內探索、激發內驅力的機會。

而且,很可能適得其反。

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媽媽總是會事先給他安排好各種事情,他只要照著做就好,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自律,但實際上孩子在學校卻總是很拖拉,拖著不交作業,甚至考試也愛托著交卷子。

所以,當被老師請去學校的時候,孩子媽媽很驚訝,她告訴老師,孩子在家都很「自覺」啊!

當老師問孩子是怎麽自覺的時候,她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孩子只是在按著她的安排去做,甚至孩子不太情願的時候,她還會以都是為孩子好的名義在逼迫孩子要照著做而已;

所以,在學校的時候,一旦失去了這樣的「外力」,孩子就變得拖拉,拖延,甚至有點「叛逆」。

大概是被逼迫地多了,孩子內心的自我以另一種方式覺醒著而已。

這也並不一定都是壞事,總比難以挽回的好。

我們都知道,在表揚孩子的時候,更應該註重過程再給予正面反饋,而不是一味關註結果,其實,讓孩子自律也是一樣。

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給他們足夠的探索自由,讓他們得以從自己的經驗裏,建立符合自己習慣的自律,永遠比被框著長大要好。

就像育兒書【園丁與木匠】一書中寫的那樣:

「好父母不一定會把孩子變成聰明、快樂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強健、具有高適應力和韌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將要面臨的不可避免、不可預測的變化。

作為父母的工作並不是要創造一種特定的孩子。

相反,我們是要提供一個充滿愛且安全、穩定的保護空間,讓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發展。我們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讓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們的工作不是告訴孩子該如何玩,而是給他們玩具,然後在孩子玩完後再把玩具撿起來。

我們不能逼孩子學習,但可以讓他們自己學習。」

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