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5個月不到我就上班了,現在孩子快兩周歲了,很粘我,每次出門我該不該辭職回家帶娃?

2023-02-04親子

不建議比辭職,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對媽媽有天生的依賴和依戀。

五個月不到你都上班了,好不容易到孩子2歲,再堅持一下孩子就入幼稚園了。

對於入園前的孩子來說,家就是他們的全世界,家人就是他們以為的社交人。孩子粘媽媽這是每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非常正常的生長發育現象。

跟你分享下3歲前寶寶的生長發育的階段中有「依戀」期和「分離焦慮」,你就明白了。不用擔心孩子粘你,你要上班而產生心理焦慮。

孩子的主要依戀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生理上的依戀期:主要發生在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的,此時孩子的依戀是基於生理需求,如食物、保暖等,這個時期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度最高。

情感上的依戀期:主要發生在孩子出生後的幾個月到兩歲之間,此時的依戀是基於情感需求,如安全感、信任感等,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慢慢認識到與母親的親密關系並逐漸形成對母親的依戀。

認知上的依戀期:主要發生在孩子兩歲到三歲之間,此時孩子的依戀是基於認知需求,如認知探索、交往溝通等,這個時期孩子開始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對外界的事物有著更深的認知。

孩子對主要撫養者大多數是媽媽有「依戀」期,當然也有「分離焦慮」期,作為新手媽媽一開始很不忍心看到寶寶分離焦慮帶來的痛覺,因此分離焦慮,成了親子間亙古不變的話題。每次只要媽媽離開,孩子就會各種哭鬧,試圖把媽媽留在身邊。這樣的場景,讓媽媽既心疼又無奈,因為左手是孩子,右手是生活和工作,哪個都很重要,哪個都舍棄不下。

正視分離焦慮癥,給孩子更多保護,父母一定要重視正處於分離焦慮的孩子,不要把傷害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理。若是從小就飽受心靈的「折磨」,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1、減少分離的次數

既然知道孩子害怕分離,甚至為此還會有各種負面情緒和表現,那就有意減少分離的次數,從源頭上保護孩子。最起碼,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更多保護。換句話說:有分離焦慮癥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沒有安全感。

趁著年幼,有機會就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畢竟這樣的時光很短。

2、請家人一起陪伴照顧孩子,不要只有媽媽陪

被孩子依賴是好事,但若還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完成,那被依賴就成了甜蜜的負擔。

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照顧孩子,陪伴孩子,寶寶有更多人的陪伴,媽媽就能慢慢從中抽身出來。給孩子適應的過程,並且適應其他人的照顧,分離焦慮的情緒就會慢慢緩解。

3、短暫的約定

為了減少孩子的哭鬧,很多父母會選擇「偷偷」溜走,趁著孩子不註意時走開。對於這樣的行為,其實並不建議去做,雖然自己輕松走開,但是給孩子的傷害卻已經形成。等到緩過神來,沒有看到父母,孩子該有多難過啊?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孩子約定,不要試圖去欺騙他們。出門之前,鄭重其事的告訴孩子,並且約定好回來的時間。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擔心被父母丟下。需要註意的是:父母要言而有信,一定不能欺騙孩子。

成長,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幼年時,孩子會依賴父母,因為他們對生活一無所知,想在父母這裏得到照顧和溫暖;童年時,孩子沒有那麽依賴大人,因為他們渴望成長,渴望友誼,會在校園裏收獲友情和朋友。成年後,他們愛人有家人有工作和朋友,和父母分離變得就不再那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