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一位朋友聊天,在法國生活十幾年的她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了,現在的她家庭幸福內心富足。她會時常給我分享帶娃過程中的嘗試與挑戰,還有那些自我成長帶給她的思考。她是一位很有靈性的媽媽。
當然她也是從新手媽媽開始的,在她第二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自己忙事業,忽視了對二女的關心,導致有段時間兒女經常無故哭鬧,剛開始她也以為是孩子想博取大人的註意而故意的,後來才知道其實那時候孩子是因為爸爸媽媽經常不在身邊,孩子很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最開始當我們不知道原因的時候,大人很自然的會有各種猜測然後感覺到焦慮和煩躁。但是她後來意識到原來她忽略了孩子這麽多的情感需要,還覺得理所當然。
漸漸她覺察到是自己的問題,並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於是很坦誠的跟孩子進行了深入的談話,從此以後孩子就很少再那麽頻繁的哭了。
我們很好奇是什麽樣的談話能讓孩子馬上變乖了?
是因為你告訴她 : 爸爸媽媽很忙,沒有照顧好你,你理解我們吧?或者是告訴她之後可以帶她去玩去買漂亮衣服,吃好吃的?還是告訴她你再這樣我們就要生氣啦?
其實都不是。她只是真真切切的給孩子道了歉。
她說 : 「 那時候孩子很小,我也不知道給她講啥,是否她聽得懂,只是心理突然有很多話想告訴她 。」
媽媽看到你經常哭自己也很難過,之前爸爸媽媽是因為工作忙沒能抽空陪你,忽略了你,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不知道怎麽去理解到你,現在媽媽只是特別想說‘對不起’,希望你能原諒媽媽…父母這樣誠意的道歉,在我身邊還是第一次聽到。
然而這樣的道歉居然治愈了那個幼小的心靈。她聽到了媽媽發自內心的反省,接受了媽媽第一次當媽媽的照顧不周,並理解了媽媽。然後心理的難過就漸漸化解了。
當然從那以後我那朋友越來越多的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做了很多的學習和自我反思。
原來我們都是在和孩子一同成長。
我問了我身邊很多有孩子的朋友 : 「你們曾經會有想跟孩子說抱歉的時候嗎?」 大多數回答都是 「身為家長還沒有這個習慣 …」
那你們如何彌補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者表達對孩子的歉意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孩子是故意找碴,無中生有,任性等等。也許我們沒有深入的去思考過為什麽他們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安和煩躁。我也相信如果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TA應該就像是吃飽了飯一樣不會喊餓,TA的世界應該也會很peaceful。
為什麽道歉那麽難,只是因為我們是長輩是家長?我們應該要一直保持一個我們不會犯錯的姿態而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嚴?
我們其實也知道作為家長我們也不都一定是對的,但我們很少承認。
「犯錯 」到底是一個我們需要遠離的東西嗎?
道歉對她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原諒也很容易。」
她說 : 「如果自己有時候做了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或者擰巴自己的時候也需要跟自己和解。接納自己之前錯誤的決定,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非常妙的一個妥協,我們看待自己本身可以更客觀和包容一些,但這很難做到。
在我做咨詢的時候會遇到一些來訪者,由於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好或者一些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就陷入很深的自責中,這樣的情緒還會降低我們的自信,並且降低我們的效能感。所以當我們遇到了不管與自己還是與身邊人矛盾的時候,需要看到問題,是自己當下能力不夠?價值觀不一致?還是因為我和他之間確實做事風格存在差異,看問題的角度不太一樣?導致了這樣一些不適。
當我們更好的自我接納後,才能真正的從情緒中走出來,然後再找解決的方法。
回到我朋友那個故事中來。她沒有回避自己的過失,接納了自己,告訴了孩子真實的想法,請求原諒,就像她對待自己的朋友和其他同輩一樣。
對不起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分量的詞。它也是愛的一種表現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