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一定要把自己和孩子的一切剝離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放松!
有了孩子之後,從月子開始,我都覺得自己特別疲憊,即使孩子睡著了,我躺在床上也覺得特別空虛,覺得我的生活大概率已經和孩子關聯到一起了,而且一眼望不到頭。
後來冷靜下來發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實際上是因為自我的空間被無限擠壓,和身體的疲憊感關系不大, 所以我嘗試在每天見縫插針做一點屬於自己的事情,說來也奇怪,即使時間很短,精力也會恢復的特別快。
我常做的事情大概有這幾樣:
一、午休的時候去健身
因為我是在職媽媽,每周工作五天,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午休會選擇和同事聊天或者小小的睡一下,健身的時間留在晚上。可有了孩子之後,晚上的時間要留給孩子,如果我想保持健身的習慣,必須要換個時間。
因為我覺得健身是屬於「我」作為「我自己」的愛好,是屬於我自己的時間,所以不想放棄,於是就在單位附近找到3公裏之內的健身房,午休一個半小時,剛好可以完成一次力量訓練。於是每周有三次的午休時間都到健身房去打卡,而不選擇在單位休息。
這麽堅持大概快兩年了,讓我意外的是,盡管身體上會有一些疲憊,可是精力卻越來越充沛,大概是保持了一項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感到不再委屈了吧。
二、做臉,皮膚管理
其實我不太在意保養這件事情啦,我總覺得,「人可以自然的老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很少化妝,也很少做面膜,最近解鎖了上班素顏的技能(我的工作性質也對妝容的要求沒那麽嚴格)。
既然我對自己的外貌並不算在意,為什麽成為媽媽之後又要開始皮膚管理了呢?主要是有兩點考慮。
一是,可以給我爭取寶貴的一個半小時喘息時間。如果有一天晚上孩子的睡眠突然崩盤,我沒有辦法很好的休息,那麽我就會在第二天中午(是的,也是午休時間)選擇去做臉,一邊做一邊睡一覺。
二是,我一定要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一點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給孩子的花銷會越來越多,隨便一個興趣班就要好幾千上萬,那花在自己身上的預算呢?憑什麽?所以,我會適當壓縮給孩子的經費,留給自己一點點預算,告訴自己我還愛著自己。
三、拼命工作
就也是很奇怪,過去的我在工作上實際上挺擺爛的,個性散漫,不求上進,打算就安安穩穩的等到退休,可是自從有孩子之後,我幾乎成為了工作狂,腦袋裏每天都想著要寫什麽論文、什麽評論、申請那個課題、有沒有機會評獎、職稱能不能上去。
大概屬於一種自我掙紮和價值自證吧,感覺自己在工作中變成了另外的人,有另外的生活,沒有孩子和家庭的牽絆,雖然燒腦,也感到了另一種放松。
突然想起高中的時候看議論文優秀例子,什麽愛因斯坦做實驗累了拉小提琴(不知道真假),但是還想,他為啥不睡覺,不是睡覺更能夠放松嗎?
後來發現,果然那時我是真天真了。
四、寫知乎
此時此刻,我的孩子正在醞釀睡覺,我在手機上碼字回答這道題。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我就不太喜歡發朋友圈了,覺得讓認識的人看到自己的生活會有壓力,於是在去年參加了知乎的「親子訓練營」,沒想到認識了很多同頻又努力的媽媽們,雖然沒有見過,卻也感覺到很熟悉。
於是就開始在上面回答問題,而知乎也似乎成為了我的樹洞,甚至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找到適合的問題小小的「發泄」一下,真的很解壓。
而且知乎的營運團隊 @知乎親子 (手動表白)真的超級暖心,雖然我其實不太努力,但是在中秋節也給我寄了禮物,這是我第一次在虛擬的世界得到認可,特別感動,就很想再和「家人們」熟悉一些。
所以現在,寫知乎也成為了我日常放松的主要方式,有經驗想分享、有傷心可以當樹洞、有槽能吐、還會有驚喜(偶爾)。
回頭看看,這大概是日常裏能讓我放松下來的主要的四件事情了,每一件都和孩子沒什麽關系。其實我並不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兒能夠真正的得到放松,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手機和影片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核心只有一個,讓我回到我是自己的狀態中,哪怕只有短短的十分鐘。
在屬於我自己的時間裏,請不要用「媽媽」來束縛我,我只屬於我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放松下來,這也是我每天都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謙謙媽媽栩恩,兒童文學方向在讀博士生,助理研究員,左手科研闖關打怪,右手科學陪娃育兒的成長型媽媽。在這裏分享好物品好童書、育兒經驗和媽媽成長幹貨,關註 @謙謙媽媽栩恩說 ,一起守護孩子的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