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學生講的科普知識多了去了,可加上一個前置條件「有意思」的話就得好好想想…
為什麽呢?因為現在的孩子比我們以前要難伺候多了!
以前的孩子,你隨便講一下「閃電是怎麽產生的?」「光年是什麽?」「什麽是積雨雲?」…他們就能津津有味的認真聽了。
現在的孩子可不得了!身處網絡資訊時代,人手一部智能電話或「挨派」,他們還有什麽是不知道的?
不僅上面的問題餵不飽他們的求知欲,甚至人家反過來給你科普的更細致!
說實話,在我那十歲的小侄女面前我都快擡不起頭來了。這小丫頭的腦洞大的離譜,她問的問題我從來就沒聽說過。
比如她曾問過我:「魚會不會淹死?」
我下意識的回答:「魚怎麽可能被淹死呢?」
人家就說:「那把鯨魚 的噴水口堵上呢?」
我一下就懵了,後來我好歹從鯨魚不是魚的角度勉強解釋了一番,可小丫頭的眼裏明顯流露出不屑,我心裏那個氣啊…
再這樣下去,鄙人之博學人設何在?長輩權威何在?大伯的尊嚴又何存啊?!
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
開始並不在意的我翻到目錄隨意瀏覽了一眼,只一眼就不禁讓我虎軀一震。
這似曾相識的刁鉆提問,這歪出天際的腦洞,不正是我苦苦尋找的要在十歲小臭丫頭面前重抖大伯威風的寶藏嘛!
尤其讓我覺得和這本書有緣分的是,上面有一個問題正巧是「 魚會怎樣被淹死? 」
於是,這個問題成了我閱讀本書的開始,我迫不及待的翻到這個問題…
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
作者沒有賣弄過多的專業知識,寥寥數語就把這個問題闡述的清清楚楚。
中間插入的漫畫進一步增強了趣味性,最後以「知識加油站」的形式進行了名詞解釋,更是貼心。
我一下來了興趣,整本書也就兩百多頁,計劃著工作之余,每天看七十來頁,用三天把它讀完吧。
結果我用了一天就看完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像刷某音,當心裏說:「看完這個問題就睡覺吧。」
可是看完後發現下一個問題是: 人用力握拳,會捏死手中的細菌嗎?
「哎,這個好玩耶!再看看這個,看完這個再睡覺。」
看完這個了,再下一個問題是: 章魚會統治世界嗎?
「呦呵,再看看這個!看完了一定睡。」
又然後是: 吃一小勺黑洞會怎麽樣?
「有意思,會怎麽樣呢?」接著看。
又再然後是: 吃一小勺太陽會怎麽樣?
「哎!我這暴脾氣,我再看看怎麽樣!」
最後終於把書放下喘口氣時,已經不知不覺看了一百多頁了!合上最後一頁時,還有一種深深的意猶未盡感…
「這書啥都好,就是太薄了呀!」
當這時我再從頭仔細審視這本書,才發現薄中的厚重感。
這份編委名單,無一不是知乎各領域中的大神啊!而其中幾位科普答主我早早就關註過的。
這是一本用正經的科學知識,來回答不正經的甚至是荒誕的腦洞問題的書,而在這個好像不正經的過程中,卻叫人對正經的知識印象深刻。
我盼著這個周末快點到來,那個十歲的小丫頭,你就瑟瑟發抖的準備迎接知識風暴的洗禮吧! @知乎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