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於家有小寶寶的家長來說,孩子的吃飯問題,就是「天大的事」!但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好好吃飯」的寶寶,家長因此著急上火,頭疼不已。
一、孩子不愛吃飯,分清情況巧應對
很多家長都在說自家孩子「不愛吃飯」,但這個「不愛吃飯」的具體表現以及造成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卻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先搞清楚自家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才能「對癥處理」。
「癥狀」1、才吃了幾口就說「吃飽了」,不肯再吃了。
很多家長說自家孩子「不愛吃飯」,明明自己廚藝並不差,而且也很用心地給孩子準備食物了,但孩子就是「不賞臉」,每次都只吃幾口就不吃了,甚至一口都不吃,不停地變著花樣做吃的,情況也沒有多大的改變。
原因分析:孩子根本就不餓
不少家長說自家孩子「不愛吃飯」,但是,對於牛奶(含奶粉)、水果、零食等食物,卻是「來者不拒」。換言之,這些孩子,只不過是不愛吃飯菜而已,並不是不愛吃食物。
現在的年輕家長應該都知道,6個月以內的寶寶,他們的食物只有一種,那就是奶(母乳或者配方奶粉);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輔食,但直到1歲之前,他們的飲食仍然以奶為主,其他食物為輔;1歲之後,就要逐漸過渡到以奶為輔,以各種飯菜類食物為主。
對於超過1歲的小寶寶來說,他們的飯菜類食物,不再稱為「輔食」,而是「寶寶餐」(和「大人飯」的主要差別在於相對清淡、軟爛,食材種類差異不大)了。也就是說,超過1歲的寶寶,在他們的飲食中,日常飯菜應該占主要位置。
但是,一部份家長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有的家長覺得奶比飯更有營養,有的家長嫌做輔食麻煩,直接給孩子喝奶最省事),沒有做好過渡,導致孩子的日常飲食還是以奶為主,奶都喝飽了,哪裏還需要吃飯呢?
還有的家長,「奶」確實是結束了孩子「主食」地位,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水果、零食。這些零食、水果,不但擠占了孩子有限的胃容量,而且大量進食水果、零食等含糖量比較高的食物,也會破壞孩子的味蕾敏感度,進而影響孩子的食欲,導致孩子「不想吃飯」。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孩子天生「飯量小」,雖然看著他只吃了幾口,但他確實是「吃飽了」。只是,他沒有吃到大人想象中「應該」吃的那麽多的量,就被大人貼上了「不愛吃飯」的標簽。
解決辦法:改善飲食結構
這些孩子,明顯屬於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不愛吃飯」。這些孩子雖然飯菜吃得少,但他們吃進去的食物並不少,所以,他們的胃裏已經被其他食物都裝滿了,根本就不餓,自然吃不下去更多的東西了。
要想改變這類孩子不愛吃飯的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逐步減少孩子喝奶的量,嚴格控制零食(水果也是零食的一種,只不過是相對健康的零食)的量,同時慢慢增加日常飯菜的供應量,尤其是飯前,一定不要給孩子吃零食,讓孩子養成按餐按點吃飯的習慣。
其次,飯菜的搭配要做到少量、多種,營養均衡,改「一日三餐」為少量多次,一日多餐。比如,通常說的「三餐兩點」,這「兩點」並不是「點心」,而是兩次「加餐」,依然可以是常規的飯菜,而不是水果、點心等「零食」。
最後,對於天生飯量小的孩子,也應該調整他的飲食中奶和飯菜類食物的配比,尤其是要給孩子準備一些高營養密度的食物,才能在孩子吃的食物分量不多的情況下,保證他能夠攝入足夠多的營養物質。
「癥狀」2、比較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
有的孩子,吃飯要「看心情」,這一頓高興了,不一會兒就把給他準備的食物吃完了,下一頓不順心了,就死活不張嘴了。
還有的孩子,看到喜歡的食物,一頓狼吞虎咽,一看飯菜不合自己的心意,飯菜都拉得涼透了,還沒塞進嘴裏去。
原因分析:家長準備的飯菜不合適
遇到孩子比較挑食這種情況,真的只是孩子「難伺候」嗎?那倒未必!家長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給孩子準備的食物是否有特殊的氣味或者口味不受小寶寶的歡迎? 很多小朋友都偏愛肉類,卻不愛吃蔬菜,尤其是各種青菜,還有胡蘿蔔、芹菜、香菇等氣味或者口味不大好的食材。
很多蔬菜,比如菠菜、青菜等等,是有一種淡淡的苦味的,小孩子的味蕾要比大人敏感得多,即使略微的苦味,也能被他們靈敏的覺察到。在自然界中,苦味是潛在的毒性標誌,孩子們刻意回避蔬菜,可能是基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其次,給孩子準備的食物的性狀是否符合孩子的吞咽、咀嚼能力? 對於年齡比較小,或者咀嚼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蔬菜的質地和紋理並不招他們喜歡,吃起來要花掉更多時間咀嚼,而且很難順利吞下。
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咀嚼能力鍛煉,至1歲後孩子想吃卻嚼不動,遇到硬一點、粗一點的東西就吐出來,自然而然形成孩子挑食的習慣。
還有的寶寶曾經過吃某種食物,只要有過噎住或幹嘔的經歷,家長就認為寶寶還小,還不適合這類食物,就把食物切得又細又小,還煮的又稀又爛,隨著孩子年齡長大也沒做適應力調整。
隨著寶寶逐漸長牙,咀嚼能力也會增強,這時候明明已經可以吃大顆粒的食物了,但是,家長還整天給弄些又稀又爛的泥、糊、粥、爛面條之類的,孩子自然也不願意再吃。
最後,給孩子準備的食物是否符合小孩子對食物的喜好?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小孩子,是典型的「視覺動物」,「賣相好」的食物,才更容易勾起孩子的食欲。在孩子的眼裏,「不好看」的食物,自然也「不好吃」。大人們常說的「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不錯」,這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存在的。
另外,小孩子都喜歡「新鮮感」,昨天吃到了一種新食物,他覺得新鮮,就吃得很香,家長一看,孩子愛吃呀,今天接著做,結果,孩子就「不愛吃」了。再好吃的東西,天天吃,也會吃膩的。
解決辦法: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吃的
孩子挑食,其實大部份情況下「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大人需要多嘗試,給孩子提供合適的飯菜。
首先,對於那些氣味或者口味特殊的食材,從讓孩子接受那個「味道」開始。 把蔬菜打成泥(汁),取少量和孩子願意吃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做成蔬菜面條(饅頭),蔬菜腸、蔬菜糕點之類的食物。等孩子接受之後,再逐漸增加量,直至孩子完全接受這種味道,接受這種食材。
其次,顏色巧搭配,用「色」勾起孩子的食欲。 相對於「香」和「味」,「色」更容易吸引到孩子的註意。試想一下,孩子面對著一盤黑乎乎的食物,他會有聞一聞,嘗一嘗的意願嗎?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的時候,盡量把它「打扮」得漂亮一點,把不同顏色的食材搭配在一起,讓孩子一「看」就覺得這個食物很好「吃」。要是能夠搭配好看的造型或者擺盤,那就更好了。
再次,根據孩子的咀嚼能力調整食物的性狀。 一方面,家長需要透過調整食物的性狀,逐步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以便孩子能夠嘗到更多種類的食物。另一方面,同一種食材,不同的性狀,也會有不同的口感,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用餐體驗。
最後,同種食材變換不同的做法。 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不喜歡某一種食物,擴大到了孩子不喜歡某一種食材,這是不對的。比如:把孩子不喜歡吃胡蘿蔔泥,變成孩子不愛吃胡蘿蔔;不愛吃炒雞蛋,就變成了不愛吃雞蛋。
家長們千萬不能因為孩子不愛吃某一種食物,就把某種食材踢出了孩子的食物清單。其實,這時候只需要多嘗試幾種不同的做法,總能找到孩子喜歡吃的。
比如我家若蘭,對薯仔泥很無感,但她並不拒絕薯仔餅、洋芋擦擦、炒薯仔絲等;若蘭也不喜歡吃青菜,但是菜肉粥、青菜雞蛋羹、青菜豆腐羹等,她都吃的很好。
「癥狀」3、吃飯時不安寧,追著餵都不張嘴。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大部份不好好吃飯的寶寶,都是「餵飯族」,常見的情況是孩子眼睛盯著電視,手上玩著玩具,家長端著碗在旁邊等著,孩子完全心不在焉,半天張一下嘴,家長趕緊往嘴裏塞一口。孩子還沒吃幾口呢,又跑了,家長端著碗在後面追。
問題分析:家長對孩子太過溺愛
被家長稱為「飯渣」的孩子當中,除了「挑食」的,就是吃飯的時候「事多」的: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看動畫片,一會兒到處亂跑,一會兒把飯菜拔拉的到處都是,哪怕家長滿足了所有要求,端著碗追著餵,依然能夠咬緊牙關不張嘴。
孩子吃飯的時候「事多」,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太過溺愛了。明明孩子在無理取鬧,家長也無條件滿足;怕孩子吃不飽,不停地給孩子碗裏夾菜,還要求孩子必須吃完;明明孩子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家長還怕孩子燙到、吃得慢飯菜涼了,或者是把飯菜弄灑了,非要給孩子餵飯。
解決辦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就學會了用吃飯「要挾」家長:你不餵,我就不吃;你不給我零食,我就不吃飯;不讓我看動畫片,我就不吃飯... ...家長們要記住一點: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想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從一開始添加輔食就做好引導,這樣後面就會越來越輕松。不然,一旦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後面再想糾正就會很困難。
首先,吃飯要定時定量、有固定場所。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給寶寶吃輔食,每次都讓寶寶坐在同一個位置,給寶寶準備一個合適的寶寶餐椅,每次都用同一套餐具等。
其次,提供良好的用餐環境。 如果寶寶吃飯時,周圍充斥著電視節目的聲音或嘈雜的喧嘩聲,寶寶的註意力會受到幹擾,就無法專心吃飯。所以,吃飯時最好把電視關掉,把寶寶的玩具都放在遠離餐桌的位置,家長也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或者討論問題。
再次,逐步讓寶寶自己吃飯。 寶寶8-9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用手抓著吃東西了。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條狀的食物,也可切成小塊、薄片等,要有適宜的硬度,讓寶寶方便自己用手抓著吃,增加進食興趣,有利於手眼動作協調和培養獨立進食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給寶寶練習的機會,別剝奪寶寶鍛煉的機會。寶寶自己吃飯既能鍛煉精細運動能力,又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可是個成長的好機會呢!
再其次,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寶寶吃飯。 這樣做會讓寶寶產生厭食情緒,造成後續的餵養困難。家長可以把輔食做得好看些,用鮮艷的顏色和有趣的形狀來引導寶寶對食物產生興趣;如果寶寶是不習慣咀嚼食物,就要耐心引導,多示範幾次給寶寶看;如果寶寶身體不適或不餓,就不用非讓寶寶吃飯。
最後,盡早給寶寶培養餐桌禮儀。 寶寶能自己吃飯之後,家長就要把一些基本的餐桌上的規矩告訴寶寶,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寶寶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時,也不要大聲呵斥他,平靜地告訴他這樣不對就可以了。
二、掌握科學餵養方式,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飯霸」!
其實,孩子是「飯渣」,大部份情況下,問題都出在大人身上:要麽是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合適,孩子不愛吃,導致挑食;要麽是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吃飯的時候「毛病」多。所以,掌握科學的餵養方式,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
輔食添加的是否順利,不僅關系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孩子今後的飲食習慣。科學的餵養,健康的飲食觀念,為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多學習一些輔食添加的知識,科學餵養孩子。
許多新手爸媽對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很困惑,一是不知道該給寶寶吃什麽,二是不知道什麽階段吃哪些東西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三是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比如:寶寶挑食,便秘,腹瀉等),手足無措。
給寶寶添加輔食,制作營養餐,絕對是個技術活,從添加的時間、到添加的食物、再到親手制作這些食物,每一步都要媽媽十足的用心。既然是個技術活,就需要有「專業技能」。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家長,既不是廚師,也不是營養師,自然不具備那麽多「專業技能」。不過,新手爸媽也不用過度焦慮。有句話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然新手爸媽們沒經驗,也不懂這些,那就請「專業人士」來幫忙好了。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的兒童營養專家劉長偉醫生,根據寶寶的成長軌跡,進行科學配餐,並為爸爸媽媽提供了科學的飲食建議和餵養指導。這樣一來,爸爸媽媽就能科學、有效地為寶寶制作健康美食了。
由熱心兒童營養的公益科普,得到了33萬媽媽關註的劉長偉醫生編著的【輔食每周吃什麽】,是一本專門為0-3歲寶寶打造的輔食添加書, 按照寶寶的月齡和生長特點,給出每周的飲食計劃 。在介紹輔食之前,書中還特別用好幾個章節,來介紹了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家長應該註意的問題。
比如:輔食添加的基本原則、容易進入的誤區、輔食工具的選擇、輔食添加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非常詳盡,幾乎 涵蓋了0--3歲寶寶飲食中所遇到所有的問題, 真的是 從0開始,手把手的教新手爸媽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
【輔食每周吃什麽】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 215道輔食 ,從最簡單的各種米糊,逐步過渡到復雜多樣的飲食,每一道輔食,都標註了食材、方法和時間,而且每一步的制作過程都非常詳細,不僅搭配了精美圖片,還標註了營養價值和註意事項,可操作性很強。
菜品多,選擇性強,滿足寶寶多樣化的需求,媽媽換著做,寶寶換著吃, 不僅能讓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更能幫助寶寶攝入均衡的營養。
另外,作者還根據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飲食計劃,比如補鐵、補鈣、防便秘、止咳嗽等等,可以在不同的狀態下選擇不同的輔食。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下單。有了專業人士助力,就相當於請了一位專業「營養師」回家。就算是新手爸媽,也一定能輕松地為寶寶制作出美味又營養的美食,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