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 1 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可以吃鹽?

2022-07-22親子

一歲以內的孩子輔食不需要加鹽,因為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透過飲食可以獲得身體所需要的鈉。加入鹽之類的調味劑,一方面會增加孩子腎臟負擔,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孩子的以後的飲食習慣,重鹽的飲食習慣可會增加成年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關於孩子吃鹽,家長還有不少困惑,下面匯總5大孩子吃鹽問題:

01

孩子多大能吃鹽?

至少等周歲後。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裏面的鈉元素與我們健康相關。每天鈉元素攝入超過2000毫克(即5克鹽)就可以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周歲內,孩子們的輔食不需要加鹽。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透過母乳、配方奶以及輔食中天然存在的鈉,就可以獲得身體所需要的鈉。額外加鹽之類的調味劑,一方面會增加孩子腎臟負擔,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飲食習慣不利於健康,比如喜歡重鹽口味。

周歲後, 孩子們慢慢融入家庭飲食。從長遠健康角度,不論是孩子和大人,都提倡盡量少鹽。

大家可能聽過,人要吃鹽,不吃鹽會沒力氣。的確,完全沒有鈉元素是不行的。但是, 哪怕不吃鹽,我們也能從食物中獲得鈉元素,人體只需要少量的鈉元素就可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根據澳洲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建議,不同年齡孩子的鈉元素適宜量(AI)是:

1-3歲:200-400毫克/天 4-8歲:300-600毫克/天 9-13歲:400-800毫克/天 14-18歲:460-920毫克/天 註:1克鹽 = 400毫克鈉

因此,周歲後孩子們能吃鹽,但不鼓勵多加鹽,總體原則還是盡可能少鹽。

圖源:Shutterstock

02

2歲加鹽比1歲加鹽,更好嗎?

未必。

長期吃得很鹹,就意味著長期高鈉飲食,這對健康不利,比如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孩子2歲加鹽,還是1歲加鹽,主要的差別是這1年的鈉攝入,以及可能導致短期的口味偏好不同。

但是,從長遠健康角度,相比周歲以後哪個時間點給孩子加鹽,更重要的是孩子長期加多少鹽。

媽媽們沒必要覺得晚加一天、一個月或者一年,孩子就更健康了,把更多註意力放在孩子的總體健康飲食會更有意義,比如選擇健康食品、均衡多樣化、全家人的飲食都盡量少加鹽等,才更有意義。

圖源:Unsplash

03

孩子每天最多能吃多少鹽?

對於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鹽的每日上限量因年齡而異。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鹽(即鈉元素)每日上限量:

2-3歲:< 2克/天 (即每天< 800毫克鈉) 4-6歲:< 3克/天 (即每天< 1200毫克鈉)
7-10歲:< 4克/天 (即每天< 1600毫克鈉) 11-17歲:< 6克/天 (即每天< 2400毫克鈉)

類似的,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鹽(即鈉元素)每日上限量:

1-3歲:< 2克/天 (即每天< 800毫克鈉) 4-6歲:< 3克/天 (即每天< 1200毫克鈉)
7-10歲:< 5克/天 (即每天< 2000毫克鈉) 11-17歲:< 6克/天 (即每天< 2400毫克鈉)

孩子們的鈉攝入,除了來自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鈉,還有平時做菜時加的鹽裏的鈉,另外還有高鈉的零食。 這些全部疊加在一起,就容易超出推薦的上限量。

據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一項系統回顧研究發現,我們中國3-6歲兒童每天人均食鹽攝入量達5克,6-16歲人群則高達近9克。

周歲後孩子,哪怕可以加鹽,也要註意控制量,因為孩子們很容易就吃得「太鹹「了。

04

孩子吃哪種鹽最好?

大家可能發現市面上的鹽很多。比如,井鹽、湖鹽、海鹽、巖鹽、加碘鹽、低鈉鹽、粗鹽、喜馬拉雅粉鹽、竹鹽、玫瑰鹽……不同的鹽,價格不同、宣稱的「功效」也不同。

孩子到底吃哪種?

其實,鹽就是鹽,不管是什麽鹽,主要成分仍然是氯化鈉,哪怕是低鈉鹽,成分裏大部份也仍然是氯化鈉。因此, 對於鹽,關註的核心焦點是量,而不是品種。

從健康角度,建議給孩子們選加碘鹽, 除非生活在環境高碘地區。

孩子們需要足量的碘攝入,比如1-7歲的孩子每天推薦攝入90 μg碘,11-13歲則為110μg,14-18歲為120 μg。碘缺乏可影響孩子的智力、生長發育等。人體的碘主要來自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碘(比如海帶、紫菜等天然富含碘)、食用鹽中添加的碘以及飲用水。

除少數環境高碘地區(比如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部份縣的水碘含量>100μg/L),中國大部份地區環境碘含量都比較低,因此建議選擇加碘鹽。當然對於特殊群體,比如甲亢患者,則應個體化應對。

05

吃得鹹但多喝水,危害能小一些嗎?

把5克鹽,放在一杯水裏,會比較鹹;把5克鹽,放在1升水裏,就沒那麽鹹了。那平時吃得鹹,然後多喝水,是不是就能讓高鈉(鹽)飲食的危害小一些呢?

不會。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為什麽長期吃得鹹,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人體的腎臟,每天要過濾115升以上的血液。透過這個過程,可以把代謝產物、有毒物質、多余液體等經過膀胱,排出體外。

吃得鹹,鹽攝入多,意味著鈉元素攝入多。當人體內鈉元素多,腎臟就會自動保留更多水分來稀釋這些鈉元素,這就意味著本來要被排出體外的多余液體,現在都被保留在了體內。

多余積累下來的液體會讓人體血容量增加,因此心臟就要更加用力地來泵血。而心臟泵血更加用力,全身血管受到的壓力也增加了。

長此以往,心臟更用力的泵血、血容量增加等,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管被破壞,比如血管變得僵硬,彈性變差等,這些因素就會進一步增加中風、心梗、心衰心血管問題。

現在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們吃很多鹽,同時又喝很多水,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體內血容量增加、心臟泵血更用力的情況。因此,也無法消除長期高鈉飲食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想要減少危害,還是得依靠長期健康均衡的清淡飲食,少吃鹽,減少鈉攝入。

圖源:Shutterstock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幫助,也請分享給更多家長一起閱讀,讓我寫科普更有動力,也能讓更多人受用。

我是珊珊 @婦幼博士Dr韓,關註我,一起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