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立馬就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呀、我的兒子也是這樣的。
記得在幾次自我成長課上、我曾經也有跟同修們分享過這樣的故事:
我跟老公發生爭執,七歲的兒子沒有象朋友們講的孩子一樣,立馬護在媽媽面前:「你不要欺負媽媽」。也沒有悄悄的、小心翼翼的關註著我們之間發生的沖突。更沒有嚇得哭泣、躲藏。兒子只是很淡定的走進自己的房間,拿出自己的玩具。
還記得當時我的疑問是:兒子為什麽沒有來維護我,是我們之間的親子關系不好麽?還是說兒子對這樣的場景是排斥的?還是說我們的爭執在孩子看來是無關重要的?
導師說,你看到一個小小的孩子看到你們的爭執、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是怎樣想的、你的情緒是什麽,你所期待希望的是什麽呢。
初成長、我還沒有註意到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據理力爭給到孩子的是一個怎樣的場景,我們從來沒有在乎到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尋求支持和認同,而忽略了他人和情景、以至於讓自己陷入情緒的困境、從而來質疑孩子對於我們的愛。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把向外張望的眼睛開始往裏探索,老公也開始了對小男子漢的關註,父子共讀一本書、引起了他們極大的熱情;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
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帶孩子進行紙上的奇幻之旅
真正的童年視角、幫助孩子釋放成長的壓力
樂觀幽默的精神、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讀書期間、孩子變得陽光、勇敢,與老公溝通更加融洽、順暢;在學校裏跟小朋友都相處的很好,也幫助老師承擔了很多師生之間的小橋梁作用。
家庭氛圍越發和諧,而我和老公發生爭執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兒子告訴老公一定要做「了不起的狐貍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