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這種不考試,以娛樂為主的機器人教育對於中小學生及幼兒的意義何在?

2019-06-17親子

1

機器人格鬥比賽

2019年參加了在杭州夢想小鎮舉辦的中國智能機器人格鬥大賽,在同時舉辦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上給大家講了一個報告:「國內外格鬥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

這屆機器人大賽規模很大,上百所高校的幾百個參賽隊,上千個大學生參加。該項比賽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國際機器人競技與創客教育聯盟與北京博創尚和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今年有機器人格鬥比賽、ROS機器人安防挑戰賽、空中機器人比賽三大類別。

機器人比賽很火爆。

機器人是什麽?

機器人是一種從傳感、經控制、到執行的自動化裝置,是一個模仿人的思考、行為為目的的智能裝置,是一個幫助人做工作的重復出力裝置,也是一個供人們休閑娛樂和觀賞交流用的互動裝置……

比賽是什麽?

比賽是參賽雙方相互競爭,充滿了緊張與懸疑,充滿了刺激的感覺,有著怎樣的結果未可知,有著怎樣的意外發生也未可知……

機器人比賽是什麽?

機器人比賽是一場在特定時間、限制空間內,按照預先制定的公開規則的即時遊戲。

它融入了很多的元素,采用了很高的科技,是特別具有知識性、能力性、觀賞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的挑戰活動。

在機器人比賽中,雙方既可以對抗,也可以相互學習,從而為下一次做得更好而準備必要的經驗。

在上場前允許做好各種準備,在比賽的過程中,就只有等著機器人隨機應變了。

當機器人被破壞,根據規則也特許以進行短時間的維修。

就像賽車在中繼站進行輪胎更換一般,每一個動作所需要的時間都要精確計算,因為比的就是時間,比的就是能力。稍有閃失,在比賽中就可能遭到對手的「打壓」。

2

以賽帶學

人們喜歡比賽,又害怕比賽。

喜歡比賽是因為比賽給人帶來了刺激的感覺。心中覺得自己行,現實中怎樣,還是需要比了才知道。害怕比賽是因為比賽會催促每個參賽者投入幾乎所有的時間,不能掉以輕心,時刻待命,嚴陣以待,要盡量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做最好的準備。

機器人比賽是一個機器人專業知識深入學習與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良好舞台。

在機器人比賽中,參與者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應該投入的每件事情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逐個排查解決,這種在戰鬥中學習知識是其他的學習形式無法取代的。

此外,機器人比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團隊精神重要。

在每個人都真正投入時間、花費精力之後,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作戰是無法戰勝團結起來的團隊的。

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心甘情願與人配合,把自己的這滴水放入團隊的一碗水才能有更大的作用,也更不容易幹涸。

對於團隊,溝通與交流必不可少,同時寬容和理解也需要。

3

做事三要素:動機、方法與經驗

做事三要素:動機、方法、經驗,

也稱為:想做、會做、能做。

做事情看似簡單,卻需要以下三個方面的配合才行:

1)動機:想做事情,你暗下決心

2)方法:會做事情,你知道方法

3)經驗:能做事情,你熟能生巧

「想做」就是有意識去做,知道做事情會帶來益處,知道只有這樣才不是虛度光陰,知道這樣做正確,應該而且必須。「想做」缺少的人需要的是動力來源,這是一種心理的力量。需要的是激勵因素,可以從獎賞或懲罰中得到這樣的意識,但是有時不堅定,要堅定唯有自己內心深處產生出一種渴望來。

「想做」的人是牽頭的負責人。

「會做」就是有方法。向有結果的人學習,一定能夠學到。只要別人會的,你只要願意,就一定能會做。學習模仿的捷徑是找到會的人學,向能做到的人模仿,這是老師將一直存在的原因。「會做」缺少的人是學習不夠,準備不足,需要「充電」,需要高人指點,需要名師教誨,需要循著一種學習與研究之法去探索思考。

「會做」的人是有技術有方法的人。

「能做」就是堅持將一種本領變為自己的,「據為己有」(並不影響他人),將一件事情練習到變為習慣,將每個動作都練到標準,每個環節都做到專業,去換取社會的認可。只有大量地提供服務,才能大量地得到效益。「能做」缺少的人,是明明知道卻沒有做到,目標過多導致難以將學到的變為長期使用的,長期下去學到的也會遺忘掉、遺失掉。

「能做」的人是專業人士、職業人士和熟練訓練的人。

具備了「想做」、「會做」和「能做」三方面,就能做事成功。

但是,三方面兼具並不容易也並不需要一開始就具備。

小事情做成需要三方面統一在一個人身上,但是復雜的大事情只能依靠團隊和組織,此外還有全球的分工,跨行業、跨地區全產業鏈配合。

此外還要交給時間,即一段時間是尋找想做的,一段時間是學習使自己會做,還需要一段時間讓自己成為專業人士,熟練和習慣做。

平常我們問:你會不會做某事時,這裏的「會不會」就包含了上面三種可能性。

回答「不會」時,往往可能是上面三種中缺少了至少一種。

回答「會」時,也可能只是上面三種中有了一種。

三個方面都具備,這個就是完全的會做。

三個方面具備一方面以上就可以說是會做,但是不一定完全會做。

現實中,我們總是從一個方面開始,有的是滿心歡喜,想做;有的是被迫進行,不想做,但是知道方法;還有的已經非常熟練,但是現在不想再做了。

想做與想不做是相關的。在「想做」上,一方面是要去做一些事情,另一方面要不去做其他事情。想做其實是想不做其他的事情。經常有人為了不做某些事情,總是讓自己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於是可以稱自己沒有時間做。自己正在忙於做事(其他事),於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做這些事了。哪怕這些事上,自己不僅會做而且能做。

不做也是一種做,不做事情也是為了做其他事情節約時間。有一句話叫做: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做人做事有原則,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之所以有不可以做,才能確定出哪些可以做。這是一個劃界的問題。

平時首先要想到要做什麽和不做什麽,其次要學會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最後是不斷練習已經學會的,只有不斷練習,才能最終收獲結果。

隨著情況的變化,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想做、會做與能做,配合大家一起做得更好。這樣去參賽,還沒有上場就已經充滿了信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果不想,任何東西都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只要想了,就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不學,任何東西也都沒有合適的方法,也不會做到。

只要肯學,一點一點地就能逐漸掌握。

如果不練,任何東西只是空中樓閣,缺少實際經驗,也沒有熟練度,屬於紙上談兵。

只要去練,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百煉成鋼,任何人都能夠鍛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