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8歲開始就在紐西蘭生活的獨生子女,從小就能看到身邊朋友們的爸爸媽媽都是三四個孩子輕輕松松地帶。一直到長大後老大出生,當時我是在倫敦,所以我第一次當媽媽的經驗也是一個人在國外自己帶孩子。再到老二老三出生,回到了北京,現在居住北京八年時間,也在兒童產業中,每年會接觸到上千個家庭。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成長經歷,對於題主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個總結。
老外可以一個人帶,但是在中國要一家子帶,是因為—— 沒有選擇 。同時也是一種習慣。還有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政策、歷史、文化影響下導致的。
下面我稍微總結一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現象。
第一:西方的老人更獨立
或者是說他們不會想幫你去帶孩子,在國外,每個人可能會有很多個孩子,所以他們不可能把後半生的所有的時間去幫你照顧孩子們的孩子,這個不是他們人生計劃中的一部份。所以國外的爸爸媽媽們他們沒有選擇(因為爺爺奶奶不會幫忙帶),就只能一個人帶孩子。
而在中國像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到了我們這一代去生孩子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他們有責任去幫助我們。而且有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在工作的時候。因為可能不信任阿姨/保姆,然後國家在0到3歲的育兒體系不完整的時候,那一定是需要家人幫忙的。
不過我覺得更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國外的老人更加獨立。而且他們不會把孩子看成小朋友。
在西方,家長會鼓勵孩子去獨自尋找自己的人生和價值。
比如說一個孩子他到18歲他可能就會去另外一個城市上學,或者不住在家裏,而他們日常的開銷就自己負責,家長們並不會提供幫助,大部份的家長是不會的。
當然國外的老人確實會幫忙偶爾看一下或者照顧一下孩子。但是要他們全職的照顧一個孩子是不可能的。
第二:中西方家用群組織架構不同
西方一個家庭的組織,就是爸爸媽媽孩子。外國人很少跟老人一起住。但是在中國的家用群組織,因為都是獨生子女,經常會跟家人一起住或住的比較近。那中國的家用群組織就變成了爸爸媽媽,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然後還有阿姨。
家庭人員數量的增加就會導致說整個家庭的核心成員變多。所以這個也是為什麽你們住在一起的時候,你對孩子的看護權和看護意識就會分散到每一位家庭成員身上。
那在國外,因為只有爸爸媽媽看護這個孩子,這個家庭就只有他們三個。所以他們就會自己帶孩子。他們也不會去思考跟老人一起住。
另外國外爸爸們的參與感會很強 。這個可能是一種西方的文化,也可能是因為在家庭架構中沒有老人的參與,所以爸爸媽媽要平等地去分配育兒中的需求。在國外周末會看到大部份遊樂場全都是爸爸在帶娃。有時候爸爸去接送孩子上下學等等。
第三:媽媽自我認知不同
從懷孕開始,西方的媽媽的態度就是我可以做!I can do it!在中國,從月嫂開始就是給媽媽一個「我自己不行」「我需要別人幫忙」的態度和潛意識。
在中國,因為有坐月子的習慣,我自己是第一胎和第二胎都沒有坐月子,但生第三胎的時候是坐月子,我談一下自己的感受,確實不一樣,感覺很好,會輕松很多。
但是在西方坐月子、請月嫂的這種想法和概念還是很少數很少數的。最多是會有一個人白天來或者是晚上來幫你看夜班,但是不會有坐月子的概念,也沒有月嫂這種職業或者說是需求。
那其實媽媽們懷孕的時候,對自己的育兒能力,從一開始就是覺得「我需要有人幫助」,那在坐月子期間,如果她又不去帶這個孩子,坐月子之後她會發現她不懂怎麽去帶孩子,這個是很可怕的一個現象。所以之後你要用阿姨用老人來幫忙。
這個時候媽媽對自己的育兒能力沒有那種「被逼出來」的感覺。而在西方由於沒有月嫂/阿姨的幫助,媽媽們逼著自己學會帶孩子。這個過程會非常地痛苦,你要自己摸索,但是你摸索出來後你就會變得很強大,因為你可以完全把控和掌握育兒的節奏,你會變得更有自信。這也是為什麽在西方我們會看到很多生幾個孩子的家庭,因為媽媽有自信hold住兩三個孩子。
那說回來為什麽她們可以有這種自信。除了自我能力之外,我絕對不是在強調說中國媽媽沒有能力,這個絕對不是。她的自信來源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我下面要講的——安全感。
第四:安全感
我說的安全感是什麽?是來源於國家支持、產後假期的輔助,包括國家對育兒的醫療、保險、教學後面的支持,在西方國家相比來講比較完善。
比如說在紐西蘭,從產期到生產所有的醫療一直到孩子12歲的醫療都是免費的。同時生孩子之後會有國家的補貼,如果你變成全職媽媽,也會有國家的補貼。然後在環境方面是有非常多遊樂場,圖書館也都有免費的育兒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就會有更多的自信去養育孩子。
可是在中國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在養育上經濟壓力很大。通常有了孩子後父母雙方就要回去上班工作,這時肯定就需要別的人來幫忙帶孩子。
第五:育兒觀念不同
在養育的過程中,西方人更偏向於讓孩子去獨立。而中國家庭,因為有太多人來幫助這個孩子,他的獨立性培養的時間會慢一些。
我打個比方,比如說小寶寶睡覺。在西方我們會強調sleep training,就是睡覺訓練,讓孩子可以自己去睡整宿覺。從這種很小的案例開始一直到長大自己去吃飯,自己穿衣服。像我有三個兒子,我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他們這麽細,所以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會教會他們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每天自己什麽時候刷牙洗臉。
其實當你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技能,讓他們去獨立的時候,他們就會獨立。因為孩子的本能是很強的。
在中國,大部份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整個的成長、啟蒙、學習是我的責任,我必須要為他負責。然後會精心細致的去照顧,在意他的一舉一動,然後會幫助寫作業,看護的特別好。
但是在西方,因為家裏孩子太多,沒有人照顧,媽媽還要去做飯,搞衛生。然後有些媽媽還要工作。她只能選擇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
那她放手了之後。其實某方面來講,這個孩子就會感受到他必須要獨立,他就會獨立,他就會為自己的學習、作業、穿衣服等時間安排去負責。
因為我在兩個國家都都有成長和居住和育兒的經驗。
所以其實整體來講,我覺得中國這種大家庭中的責任分配和安全感 ,老人的幫助和細心照顧可以讓爸爸媽媽安心的出去工作,真的是非常贊的一件事情。但是後面可能帶來的「弊」就是,會造成在養育中有太多人參與到一個孩子的生命線中,這個孩子會變成非常閃亮的焦點,同時自己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太多人去看護他,而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去自由的去探索自己的成長,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那在西方一個家庭是 沒有辦法選擇 讓一家人去看護孩子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像一個雙刃劍,其實也是有利有弊的。不好的地方是,可能很多孩子要從小就被送到托兒所。我身邊有在西方有生兩三個孩子的,他們真的是很辛苦。可能白天要上班,早上很早要準備早餐,然後把孩子送到幼稚園上學,還要工作,這就造成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真正享受人生。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也能找到一個適合的生活狀態。
我覺得這個話題裏沒有好壞,也沒有對錯,也沒有好或者更好,只是媽媽們在不同的環境和文化、不同的家庭架構中找到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