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問題下,大家想聽的可能是「老外特別厲害,身體強壯,帶寶寶技能特別強」,但真實的答案可能不是這樣的。即使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除了文化差異之外,有些現實因素我們可能容易忽略。
這裏想補充下:在 國外,爺爺奶奶輩幫忙帶娃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全職的很少,一周幫一兩天還是很常見的,或者上學放學順手接送也是很多的。當然,如果像我們這樣,和爸媽住得很遠,就必須全部靠自己了。如果住得近,我們也想周末把孩子交給爸媽,自己出去享受一天或半天的二人世界啊,他們肯定願意的(但是要提前約,文化差異)。
我老婆是加拿大人(英國後裔),我們在加拿大生活,育有兩個寶寶,大的兩歲,小的六個月。我全職上班(但也全程參與帶寶寶),她全職在家帶寶寶,我們從頭到尾沒有上一代人幫手。累是累,但是自己帶孩子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想看全家照的關註我下面的回答:
關於我們養娃,可以關註這裏:
有這樣幾個因素要考慮到:
第一,已開發國家比較人性化的醫療制度:
我們在加拿大,絕大多數的醫療健康服務都是免費的,生孩子也不例外。從孕早期的檢查,到醫院或在家生產,再到生完孩子的康復,都是涵蓋在醫保裏的。
加拿大這邊生孩子從懷孕開始就可以約專屬的醫生,要麽是定期去看婦產科醫生,要麽是定期去看助產師(midwife)。
和婦產科醫生相比,助產師更加人性化,不會把懷孕生產的規程過度醫療化,並且不是生完孩子就不管事了,她會在生產完上門給媽媽和嬰兒做檢查。所以我們家兩個寶寶都選擇了助產師。
大寶是在醫院生的,當時住了一個晚上就回家了,但能這樣做的前提是,在產後助產師會每天或每幾天上門檢查一次,順便還會教我們餵奶、照顧新生兒。
但是在醫院生寶寶總有種種麻煩,最棘手的就是需要收拾行李,沒有幫手真的很頭疼。出院的時候,媽媽身體虛弱,爸爸要抱寶寶還要拎行李,實在不方便。所以到了生二寶時,我老婆選擇了在家生產(比較方便,人也會更放松,加上去醫院大寶沒地方去),兩位助產師會24小時待命,一旦有生的跡象就會立馬上門,架設好各種儀器,真要是有意外可以直接救護車去醫院(床位有預留好)。
等生產完,確定寶寶健康,這兩位助產師就打包收拾好東西,清潔好房間,了無痕跡地離開,讓我們充分享受這特殊一刻。在接下來數周裏,助產師會不斷上門檢查,一有問題我們可以馬上電話聯系到他們,這樣我們帶新生兒就容易得多,不需要往醫院跑,連血檢都是上門來做的。
生二寶的時候,家裏就我一個人在場,其實這樣也夠了。我把大寶哄睡著,然後全程參與了二寶的生產過程。
第二,高福利國家對新生兒/新手爸媽的政策支持:
在加拿大的話,如果媽媽有上班(有定期繳納工作保險),那麽可以休一年或一年半的產假,期間照樣可以拿錢(但是比正常薪金要少)。而且法律是極其保護休產假媽媽的權益,不僅要保證產假休完可以重返工作崗位,而且這個工作崗位和薪酬是絕對不可以受產假影響的。如果有雇主敢因為產假辭退雇員,或者變相懲罰/歧視休產假的雇員,是一定會吃官司的,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和來自大眾的譴責。
講到錢的問題,產假期間收入來自於工作保險,具體拿多少要看平時的薪水,最多可以拿到2000加幣一個月,不是特別多,但如果工作單位還有給津貼,加上爸爸繼續工作,生活水平一般不會收到顯著影響。
當家裏有了寶寶後,政府還會按月發放「牛奶金」,具體金額多少取決於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是每個寶寶每個月領幾百刀應該是正常的。
如果是像我家這樣的情況,媽媽全職在家帶寶,爸爸全職工作。那麽爸爸也可以休育嬰假的,因為二寶出生,我從2019年10月中旬開始休假,目前計劃是2020年5月回去上班,一共是休了六個半月。不同雇主會提供不同的育兒津貼,我工作的大學在育嬰假的前17周,會提供額外的津貼,讓我的收入維持在休假前薪資的95%,福利不受影響。
也就是說,我作為一個爸爸在這裏休「產假」,在頭17周繼續拿平時的薪金,然後接下來的兩個半月,拿到手的會少一些,但是加上之前的一些積蓄,也夠了。
而且休產假的這段時間,可以繼續漲薪金,可以繼續積累年假,為何不休產假呢?
這樣的制度下,夫妻中至少有一位可以在家全職帶寶寶,還有可能兩夫妻同時宅家帶寶,不用擔心錢,不用擔心工作,這樣帶寶寶就容易多了。
第三,已開發國家的托兒所費用太高:
很多時候,媽媽在家帶寶寶是「相對無奈」的選擇,因為社區裏的托兒所費用太高了。
在加拿大這邊(多倫多市附近),一個寶寶的托兒費用大概是1500刀/月,那兩個寶寶每個月光是托兒費就是3000刀了。這裏的3000刀還是稅後,那麽很多情況下,媽媽一個月的稅前薪金也就幾千刀,扣除稅費後,拿到手可能每個月就3000多刀。也就是說,辛苦工作的薪金基本全數上交給了托兒所,這樣的情況下,全職在家帶寶寶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
雖然說對於托兒費用有稅收減免的支持,但還有幾個因素要考慮到:第一,很多托兒所可能要排隊很長時間,從預約到有空位,很多時候要等上半年到一年時間,很多人從懷上寶寶那一刻就開始排隊了;第二,托兒所上下班要接送,有的時候和自己的上班時間可能連不上來,加上寶寶經常生病,爸媽有一人需要請假,家裏有一個全職帶寶的家長的確比較方便;第三,托兒所能不能放心,或者說是否能提供最好的照顧和服務,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考量,我們傾向於自己在家培養孩子,等孩子可以上幼稚園時,媽媽再重返職場,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還有一個因素,但是我覺得說是文化差異可能不太恰當,國內國外的差別不一定有我們想象的特別大, 那就是爸爸在懷孕、生產、育兒中的參與程度:
如果爸爸有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可以幫手帶娃,那麽媽媽的工作就容易得多。從主觀意願上來說,高福利國家(特別是北歐)是很時興爸爸休「產假」在家帶寶寶的,而且很多爸爸就是想在家帶娃(國內也有的),「在家帶娃」已經成了男性的一種「新性感」;從客觀條件上來說,國外工作一般是朝九晚五,很少存在加班的,工作和家庭可以分得很清楚,像國內的996是基本不存在的,這個也方便了父母育兒。
具體情況可以關註我下面的回答:
所以很多時候,西方人一個媽媽帶上幾個寶寶,看起來很輕松,但這和政府的利好政策分不開,還有的時候,是托兒所費用太高給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