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孩子,才算優秀呢?之前聽過一位媽媽的回答,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她說:
「只要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即便他的成績一般,未來也不會太差!」
在這位媽媽的概念裏,優秀的孩子不是成績有多好,而是有很多好習慣。確實,這些好習慣就像「驅動器」一樣,能激發孩子內在的很多潛力。
說到好習慣,很多父母會說:懂禮貌、自律、勇敢、好奇心強……的確,這些好習慣會給孩子的人生賦能,讓他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或許是父母的目光都放在好習慣上,反倒忽略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殊不知,這些「不起眼」的壞習慣殺傷力極強,孩子壓根承受不住它們帶來的嚴重後果。
這些壞習慣,父母務必要重視起來
第一個:拖延癥——時間的竊賊
拖延,是孩子學習中最常見的壞習慣之一。
起初,可能只是偶爾的「等一下再做」,但時間久了,拖延便成了一種慣性,消耗著孩子的時間、精力和自信心。
它不僅影響學習效率,更讓孩子在心理上形成逃避、自責的惡性迴圈,不利於責任感和自律能力的培養。
第二個:不良飲食——健康的隱形殺手
孩子的飲食習慣,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和成長發育。
偏愛零食、暴飲暴食、忽視蔬果攝入等不良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會出現營養不良或者肥胖的後果,進而引發一系列慢性疾病。
眾所周知,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若是連健康的身體都沒有,還有什麽資格談其他的事情呢?所以說,忽視健康的飲食習慣,後果真的很嚴重。
第三個:網絡沈迷——虛擬與現實的迷失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網絡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份。
原本,父母是希望孩子透過網絡學到更多知識。誰曾想,他們卻過度沈迷在網絡遊戲、社交媒體中無法自拔。
長期沈溺在網絡中的孩子,他們的視力和睡眠質素都會受到影響。重要的是,很多孩子已經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出現了一系列的「後遺癥」。
第四個: 消極情緒表達——心靈的陰霾
每個人都有壞情緒,可要總是被壞情緒包裹,那就要重視起來。
面對挫折和困難,一部份孩子習慣性抱怨、發脾氣,用這些消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渾身上下都透露著負面親故。
這種習慣對孩子而言,不僅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且還可能影響和周圍人的關系,甚至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要從這些方面出發
1、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因此,想要幫助孩子改掉身上不好的習慣,父母就先要從自身開始做起,樹立正面的榜樣才可以。跟孩子相處時,多展現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娃學習來。
2、制定規則,明確界限
合理的規則,是引導孩子行為的重要手段,這一點父母要清楚牢記。
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明確哪些行為是鼓勵的,而哪些是不被允許的,並設定相應的獎懲機制。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又能讓他們明白行為的後果,學會自我約束。
3、耐心引導,正面激勵
改變習慣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不要急著用粗暴的語言去批評或者懲罰,而是選擇用溫和堅定的態度指出問題所在,先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接下來,再鼓勵他們嘗試新的方式去解決,對於孩子的進步要正面肯定和鼓勵。
4、培養興趣,豐富生活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就得從興趣開始著手。
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學習,要鼓勵他們發展多元化的興趣愛好,參與到體育活動、藝術創作或者閱讀中,只要能豐富到孩子的課余生活,培養更積極的情緒就可以。當孩子知道興趣可以帶來很多樂趣的時候,就會慢慢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寫在最後:習慣雖小,卻能像細流一樣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影響著他們的成長軌跡。作為父母,要學會用愛和理解去呵護孩子的習慣,哪怕是不好的習慣,也要慢慢引導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