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的是日常的養成教育。
全文1352字,閱讀約需3分鐘
撰稿/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遲道華 校對/楊利
▲為防止孩子誤入歧途,一家長火燒了兒子收集的近3000張煙卡。圖/網絡影片截圖
近日,黑龍江一家長火燒孩子的「寶貝」煙卡引熱議。
據媒體報道,家長稱,本來不反對孩子玩煙卡,畢竟誰還沒有個童年。但後來發現,很多小孩為了煙卡會去偷搶,為防止孩子誤入歧途,他火燒了兒子年年(化名)收集的近3000張煙卡。對此,有網友調侃,「這麽多煙卡,得值好幾萬」。
在新學期開學時,家長燒掉孩子成堆煙卡,可能也是想給孩子一個新的開始。隨著小學生玩煙卡的流行,不少家長為此頭疼,希望也將孩子的煙卡「一燒了之」。
但是,燒孩子的煙卡並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對待煙卡、阻止孩子玩煙卡,反而有可能制造親子矛盾。要讓孩子正確對待煙卡,需要家長在孩子剛玩煙卡時就重視監護引導,防止孩子沈迷其中。同時,要透過陪伴,與孩子一起玩其他有益的遊戲,滿足孩子的遊戲、娛樂、社交需求,培養孩子的興趣。
從報道看,這位家長燒掉的煙卡甚至可以用「成堆」來形容。孩子能積累這麽多煙卡,某種程度上也是家長放縱的結果。在發現孩子沈迷其中之後,采取一把火燒了的方式,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都存在類似情況。比如,有的家長把自己的賬號給孩子,讓孩子玩遊戲,對此又缺乏監護、引導。在孩子出現沈迷問題後,家長怒砸孩子手機,可這樣的教育有效果嗎?家長對孩子為何沈迷有反思嗎?
小學生沈迷玩煙卡,有諸多問題。包括趴在地上玩煙卡、在垃圾箱裏找煙卡不衛生;對煙卡品牌如數家珍,不利於禁煙宣傳、教育;還有一些孩子利用煙卡進行交易,甚至為煙卡進行偷盜等等。因此,需要對這一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但是,對此也不能采取「一禁了之」「一燒了之」的方式。首先要分析孩子為何流行玩煙卡。這反映孩子有簡單遊戲、社交的需求,也折射當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給孩子提供的好玩的遊戲不多。如果不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去治理玩煙卡問題,禁止了煙卡,還會出現其他「卡牌」。
近年來,孩子玩的東西就從蘿蔔刀變為煙卡、「養臭水」等,不少人不理解孩子為何會玩這些幼稚的遊戲,有這種「惡趣味」。其實這是不了解孩子,沒有「兒童中心」視角的表現。
這其中,尤其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是否給予了孩子高質素的陪伴。家長在履行監護責任的同時,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遊戲、娛樂、社交,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興趣。
不少家長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疏於對孩子的監護、引導,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慣,在發現孩子的狀態不對後再病急亂投醫,希望快速扭轉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擺脫沈迷。這種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往往沒有什麽效果。有的孩子可能還會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擺爛」,對抗家長的管教。
因此,對家長燒掉孩子成堆的煙卡的這種粗暴式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叫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的是日常的養成教育,多采取符合孩子天性、成長規律的方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