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含大量幹貨,建議收藏。
業界公認,讀繪本會對孩子帶來諸多好處。
2002年美國時任總統簽署了【不讓任何孩子落後】(NCLB)法案,並在這一法案中增加了兩個重要的新閱讀計劃,即閱讀優先(Reading First)和早讀優先(Early Reading First) [1] 。
其中,「早讀優先」計劃的推出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激進」,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家長和教育機構都在擔憂很多孩子毫無任何學習基礎進入幼稚園以後,不能很好地適應正規的學校教育,以至於在開學伊始就落後了。而「早讀優先」計劃,則鼓勵家長和幼托中心教孩子奠定好必要的學習基礎,包括培養他們入學前所需具備的語言、認知和早期閱讀能力。
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幼兒學習應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從人類發展天性來看,以「識字」為基礎的「閱讀」並不是一項生物技能的覺醒(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會聽會說,但不會讀寫的文盲了),而是一種需要後天學習的技能。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語言和讀寫技能,「閱讀優先」和「早讀優先」計劃特別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包括:
繪本閱讀,被認為應該從1歲左右就及早開始。
為此,美國教育部釋出了一系列「shining star」的官方手冊,就是為了告訴父母,如何手把手帶孩子做早期閱讀:
在我家,基本就是按照上述指南給孩子進行的早期親子閱讀,目前的進展是:
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陪、如何讀、如何放手呢?
以下是幹貨。
1~3歲:從讀繪本到聊繪本
很多家長認為繪本很不劃算,花了幾十上百塊買回來一本厚厚的書,實際上內容並沒有多少,「字」簡直少的可憐。
實際上,繪本的存在價值就在於它不僅有字,還有大量豐富的圖片。
因此,美國教育部建議,在帶1~3歲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除了照本宣科的讀那些少得可憐的字,更重要的是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提更多的問題:
1. 指著圖片提問
2. 聊聊這些圖片
3. 學習初步的識字技能
3~5歲:從畫面情節進入故事理解
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了新的認知發展階段,在國內就是典型的「幼小銜接」階段。
這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聊的東西就更多了。
1. 聊聊故事
2. 聊聊漢字和詞語
3. 聊聊書面語(成語、典故)
5~6歲:從簡單理解進入故事探究
孩子5歲左右,就不只是看書就是書了,還需要理解一些故事情節發展、走向,從書中辨認出人物的情緒,為進入深度閱讀做鋪墊。
這一階段,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跟孩子邊讀邊聊:
1. 聊聊書本身
2. 聊聊詞語
3. 聊聊故事
6~8歲:從繪本過度到新階段(橋梁書、字書)
對於很多純粹玩了6年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就是要從「看圖」到「識字」到「閱讀」的重要過渡期,用繪本作為識字閱讀的載體。
對於那些6歲之前做到了上面這些「家庭功課」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會非常輕松了,典型的表現包括: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必再堅持給孩子讀 繪本 了;而是可以過度到 橋梁書、字書 對孩子的滋養了。
題主問:
你覺得讀繪本好嗎?你會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嗎?不需要我覺得,家長堅持陪孩子讀繪本的好處非常多,是業界所公認的。
在堅持陪我家兩娃讀了5年多繪本以後,我現在已經可以放手讓6歲的小萌自主閱讀了;但4歲小乖的閱讀還在從看圖過度到識字、自主閱讀的階段,肯定需要手把手地陪伴。
總的來說,我摸索出來比較輕松的做法是:
1~5歲:堅持給孩子讀繪本,同時由淺入深地提問;
5~6歲:從繪本進入橋梁書、章節書等字書;
6歲以後:陪孩子精讀部份書,但剩下95%的閱讀,完全靠孩子自己讀,家長重點參與對故事、人物、作者、文本等的討論即可。
「繪本共讀」「識字啟蒙」「自主閱讀」,把早期的這三件事做好,後期只需要帶孩子去書店挑書、持續給孩子借書和買書就好了——這些都是體力活,不再是腦力活,家長的負擔也大大減輕了。
最近國慶假期,我還得去公司加班,就把小萌小乖撂我爸媽家裏放幾天假。
一推門,我爸就抱怨道:
「快去喊你兒子吃飯!昨天一整天,一直坐在桌子前看書,喊都喊不動!」
我是萌媽Cecilia,六年全職親帶兩娃的二胎媽媽。
現在我回歸職場,成了一名職場媽媽。
歡迎關註我的知乎,育兒不易,咱們一起努力!
參考
- ^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arly Reading First. Parents prepare my child for school. https://www2.ed.gov/programs/earlyreadi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