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關註兒童健康,既要防患未然也別小病大治

2024-10-08親子
近日,6歲的澤宇被媽媽帶到醫院做了腺樣體切除手術。此前,他被帶到另一家醫院口腔科拔掉了沒有脫落的舊牙,國慶假期,他還將被送到醫院檢查視力。
隨著診斷手段和器材更新,兒童病癥更容易被診斷和治療,家長對孩子的健康也日益重視。然而,記者近日探訪多家兒童醫院和兒科診室了解到,目前,不少家長存在因健康焦慮導致讓孩子過度醫療的情況。
「兩三個月發燒一次,太影響學習了。」張莉對記者說,其孩子澤宇3歲時確診腺樣體肥大。其間,確診過鼻竇炎、中耳炎,發病期會出現口呼吸、頭疼等癥狀。「每次犯病都會影響學習狀態,還要請假去醫院」,為徹底解決問題,張莉想到了腺樣體切除手術。
腺樣體位於鼻咽頂壁和後壁交界處,孩子2~6歲時會增生長大、肥大,影響呼吸,如果出現病理性肥大,還會造成口腔和面容發育畸形。
澤宇的主治醫生趙興偉介紹,腺樣體是免疫器官,通常達不到標準不建議切除,澤宇每晚的口呼吸次數不多,8~10歲時腺樣體還會萎縮變小,建議保守治療。但張莉還是堅持選擇切除。
趙興偉說,今年暑假,他所在的醫院耳鼻喉科迎來手術高峰期,單是腺樣體切除手術就做了幾十台,而且早在暑期前兩三個月就預約爆滿。
在孩子視力方面,一些家長也存在過度矯正問題。一位從事小兒眼科疾病治療10年的醫生周文峰告訴記者,人眼發育是個動態過程,隨著眼球的發育和正視化,遠視和散光度數會明顯降低。年幼兒童多以看近為主,如無外斜視,低度近視可不予配鏡,但是很多家長熱衷於讓孩子戴眼鏡。
此外,還有牙齒方面的問題。7歲女孩小滿的媽媽王海新告訴記者,她在中學時常含著食物打瞌睡,長期下來,牙齒竟出現13處齲齒,成年後一直被牙科疾病困擾。王海新直言,不希望自己的女兒以後出現這些「小毛病」,因此,她頻繁翻閱一些平台的科普帖,為女兒購買各種保護牙齒的網紅含氟牙膏、軟糖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因醫學常識不到位、習慣養成不夠,進而導致科學養育能力不足,是家長們健康焦慮的誘因。多位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醫生表示,隨著新媒體傳播形式的豐富,關於兒童常見健康問題,如腺樣體肥大、近視、齲齒、牙齒畸形等健康問題的傳播資訊增多,家長們形成了為孩子「治未病」的意識,但與此同時也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
醫生介紹,家庭過度使用消毒劑、抗生素,導致兒童免疫力下降,加之兒童在學校易引起病毒交叉感染,造成反復感冒,刺激腺樣體,最終導致其肥大。但是,並非所有腺樣體肥大都需要做切除手術,而是要結合具體情況判斷是否符合重要指標。
此外,醫生提醒:近視和戴眼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近視不受控制地發展下去,發展成高度近視,甚至引發致盲眼病,因此,家長應重視定期帶孩子復查視力,而非企圖透過戴眼鏡一勞永逸。青少年時期會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牙齒健康問題,例如,清潔不當導致齲齒,長新牙時會產生咬合幹擾或者牙齒長歪,會對下頜運動軌跡產生幹擾,出現大小臉、側臉歪等情況,家長平時要養成督促孩子養成健康的口腔習慣,避免輕信網上的護牙產品。
「家長看科普、學習醫學知識,不是為了自己當醫生,而是為了面對過度用藥、檢查,以及不必要的治療時,能有所察覺,從而拒絕。」小滿的口腔科主治醫生梅傑說,科普學習的目的是讓家長對待病癥時更理性從容。每個孩子的具體病情及癥狀、所處內外環境不同,個例的成功經驗難以適合所有孩子,做出治療方案也並非易事,需要家長和醫院協作努力。
趙興偉呼籲,要加強對網絡醫療科普內容的監管與稽核,嚴厲打擊其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科普行動的規範性和公益性。同時,家長也要主動提升辨別能力,增強健康素養,審慎辨別和篩選網絡資訊,避免被虛假科普誤導。(記者 劉旭)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