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圓孔是胎兒期生理學通道,引導臍靜脈血從右房流入左房,維持胎兒血液迴圈。出生後大多數人的卵圓孔會閉合,但仍有約1/4的成年人存在卵圓孔未閉 (PFO)。
大部份PFO沒有病理意義,但如果年輕患者反復發生缺血性卒中,應考慮與PFO有相關性。
其主要的機制可能是 血栓從靜脈透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系統 ,另外 PFO本身也被懷疑是血栓形成的部位 ,但沒有明確的臨床證據來支持這一機制。
中國學者在 【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 發表研究,初步分析了卒中與非卒中患者的PFO內原位血栓, 提示PFO相關的卒中可能由原位血栓形成脫落引發。
研究方法
高分辨率光學相幹斷層掃描 (OCT) 可檢查出血栓並評估血管的微觀結構。利用OCT來檢測卒中和非卒中患者,其PFO隧道內是否存在原位血栓。
可參考的檢查方法
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曾報道的一個病例為例:
局麻下穿刺右股靜脈,5F豬尾導管肺動脈造影排除肺動靜脈瘺。使用0.014英寸冠脈導絲在5F MPA2導管的輔助下從右心房穿過PFO到左心房,然後滑入左上肺靜脈。
然後交換為6F冠脈指引導管,沿導絲送入PFO右心房入口,將OCT導管送入 PFO,註入造影劑的同時行OCT檢查(如下圖)。
圖1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團隊刊發的一個病例報道
在PFO內,計算了原位血栓的數量和體積(附著於心內膜表面≥100 μm的不規則團塊),並評估了心內膜情況(心內膜表面不規則;附著於心內膜表面的 <100 μm細微顆粒;心內膜表面不連續;心內膜表面的局部缺損)。
研究結果
研究納入了11例卒中患者(平均年齡 30.5±10.1歲;63.6% 的女性)和7例非卒中的患者(平均年齡30.9±7.1歲;57.1%的女性;6例無癥狀和1例偏頭痛)。
在PFO內, 所有卒中患者均發現存在多個血栓 ;沒有卒中的患者,發現有1例偏頭痛的患者存在多處血栓(100% vs 14.3%;P<0.001)。
圖2 有和無卒中患者的PFO特征
卒中患者的平均血栓數量為12.6±11.0個(範圍2-35個),平均總血栓體積為 0.04±0.04 mm³(範圍0.01-0.14 mm³)。有9例患者(81.8%)的心內膜表面不規則,經檢測發現,3例心內膜不規則患者的心內膜表面存在原位血栓,3例(27.3%)心內膜表面不連續(圖3)。
圖3 A:卵圓孔未閉正常節段心內膜光滑,無原位血栓。B:在心內膜表面檢測到多個原位血栓(白色箭頭)。C:心內膜表面不規則與自由浮動的微血栓(白色箭頭)。D:觀察到心內膜表面不連續(藍色箭頭)伴原位血栓(白色箭頭)。
在無卒中無癥狀的患者中均無異常發現。經導管閉合後所有患者隨訪期間均未發生卒中。
點評
在該研究中, 所有卒中(11例)和1例無卒中但有偏頭痛的患者均檢測到PFO記憶體在原位血栓。
在PFO內發現血栓有兩種可能:①PFO原位血栓形成;②血栓透過隧道時殘留在PFO。
12例發現血栓的患者中有9例心內膜表面呈不規則,3例發現心內膜不連續,說明了有發生原位血栓的病例基礎。這些證據支持了 PFO可能是導致卒中的血栓來源地。
盡管研究樣本量很小,但原位血栓檢測率達100%。因此有理由相信, PFO相關的卒中是原位血栓形成脫落導致的可能性大。 而血栓要從靜脈系統透過PFO轉移到動脈系統需要一些條件,比如PFO足夠大,或者碰巧做個Valsalva動作。
當然解剖因素也會大大增加血栓轉移的可能性,從而支持PFO是個血栓過道的理論。
01
PFO合並房間隔瘤
因為合並房間隔瘤會在每次心跳時開啟 PFO,增加了血栓透過的機會。薈萃分析發現兩者並存能增加卒中風險4.96倍、卒中復發風險達23.93倍。
02
存在歐氏瓣(EV)
可以將下腔靜脈的血引導至未閉卵圓孔(圖3)。
圖4 同一視角下封堵前食道心超(右)和封堵後血管造影(左)。EV為歐氏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