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白天出生和晚上出生的孩子,將來智力有差別;中午十二點出生的孩子有福氣,以後少生病,而且長的還壯實,因為中午十二點是一天中陽氣最足的時候……
這些說法,大家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日常迷信系列」,這背後沒有科學依據支持。
不過,還有說法認為在早上或中午出生比較好,因為孩子早上或中午出生的話,產婦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精力比較充足,生孩子時更有力氣。醫生、護士們在早上也精力更充沛。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寶寶的出生時間要人為控制嗎?
01
早上或中午生,精力更充足?
說這話的人可能沒生過孩子。生過孩子的都知道,假如孩子早上9點出生的話,除非打了無痛,否則前一晚是沒法睡的,因為宮縮痛,真的很痛,不存在經過晚上休息早上精力充沛的情況。對媽媽們來說,不管哪個時間點把孩子生下來,順產生孩子這個過程都是很辛苦的。
至於醫護人員的精力是否充沛,這個說法似乎有一點道理,但從家長角度其實也沒必要過於糾結。一則,家長沒有太多可以選擇或者控制,比如醫院或者醫生有更緊急的手術要做,對於不那麽緊急的擇期剖宮產就會換時間。二則,如果是自然發動的分娩,不是家長或醫生可以決定幾點生。現實情況是一旦分娩發動要生了,醫護人員都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那孩子出生時間真的一點規律都沒有?任何情況都不需要幹預嗎?
倒也不是。
02
寶寶出生時間有一些規律
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1],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期間,在英國出生的500多萬單胎出生嬰兒的出生時間點,發現71.5%的寶寶是在周末、公休日、或者是工作日的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8.59分之間出生。
所以,這麽來看,寶寶們出生都是很會「挑」時間的,似乎專挑非工作時間。這個研究還根據不同的分娩方式,對寶寶們的出生時間點進行了更具體的統計:
- 當分娩是自然發動的
1)順產,不需要任何幹預
淩晨4點最多見
根據該研究統計發現,自然發動的順產,較多見於淩晨1點到早上7點,其中最高峰的是淩晨4點,且工作日出生更多見。
2)順產,但需要人工助產
早上9點到下午5點更多見
當分娩過程需要人工助產,比如借助產鉗、吸引器、側切等方式幫助胎兒娩出,則更可能在上午9點到下午5點出生。
2. 當分娩是引產發動的
出生時間點:深夜11-12點之間出生最多見
醫生或助產士透過人工輔助方式 「引發生產」的過程就叫做引產,比如當孕周已經超過41周 ;寶寶狀況在子宮內不佳;母親有某些健康問題等情況,可能需要引產。
引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人工破羊水、打催產素等,多數媽媽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引產方法最終順利生下孩子。
如果分娩是透過人工引產發動的,更可能在接近半夜12點的時候出生,且一般在周二至周五,以及公休日的前幾天出生;周一、周日、或者公休日的後幾天出生的相對少一些。
3. 當孩子是擇期剖宮產出生的
出生時間點:工作日的早上9點到10點59分
這個其實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為了協調醫生、護士以及家庭成員的時間,這項研究發現擇期剖宮產大部份安排在工作日的9點到中午12點之間,其中最高峰時間是早上9點到10點59分之間。
擇期剖宮產極少出現在工作日的下午五點到早上7點之間,而在周末或者公休日就更少了。
當然,以上規律是基於2005年至2014年期間,在英國出生的500多萬寶寶的數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份,也許就是不同的規律。
03
出於健康考慮幹預出生時間
幹預寶寶出生時間或日期,不是為了哪個時辰出生更有福氣之類的說法,而是因為真正的醫學原因,為了盡可能的保障孩子和媽媽的安全和健康才作出的選擇。比如:
在分娩過程,發現胎兒、媽媽、或者胎兒和媽媽出現重大健康風險,醫生會建議是否需要緊急剖宮產。不少媽媽說的「順轉剖」,其實也是因為自然分娩過程出現了問題,為了保障寶寶和媽媽的安全,臨時決定選擇剖宮產,讓寶寶盡快平安、健康的生下來。
另外,早產寶寶(在孕37周前出生)會面臨很多健康風險。因此,醫生會仔細評估早產風險,分析風險因素等,及時作出可行的幹預,從而希望寶寶出生時間盡可能晚一些,最好是靠近足月或足月了再出生。
與早產相反的是過期產,也就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裏待了超過42周。過期產對胎兒帶來風險,比如出現宮內窘迫、胎糞吸入症候群等風險增加,嚴重過期產甚至可能導致胎兒死亡。因此,胎兒過了預產期(孕40周)之後,醫生會更緊密的隨訪胎兒健康狀況,母親宮頸條件等,必要時會與孕媽媽商量,采取醫學幹預來讓胎兒早一點健康生下來。
總結一下, 寶寶們會自己「決定」什麽時候跟媽媽爸爸見面。從科學角度,家長沒必要糾結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寶寶有什麽不同。對家長來講,唯一的追求是孩子健康、足月出生,媽媽分娩過程順利、少遭罪。萬一因為醫學相關原因要幹預孩子的出生時間,建議與醫生積極溝通,個體化權衡利弊後,做個最有利於孩子和媽媽健康和安全的選擇。
部份參考來源:
1. Martin P, Cortina-Borja M, Newburn M, Harper G, Gibson R, Dodwell M, et al. (2018) Timing of singleton births by onset of labour and mode of birth in NHS maternity units in England, 2005–2014: A study of linked birth registration, birth notification, and hospital episode data. PLoS ONE 13(6): e0198183. https:// doi.org/10.1371/journal .pone.0198183
2.https://www. thewomens.org.au/health -information/pregnancy-and-birth/labour-birth/caesarean-birth
3.https://www. health.gov.au/resources /pregnancy-care-guidelines/part-d-clinical-assessments/risk-of-preterm-birth
4.Department of Health (2018)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Pregnancy Care.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