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北京有一位叫孫維剛的數學老師,他當時帶了一個班40個學生,最後有22個考上了北大、清華。重點是,這些學生剛上高中的時候,一大半的中考分是低於區重點分數線的;也就是說,這都是一群沒有特別數學天賦的普通學生;然而,經過刻意的訓練,一樣可以奔向清華、北大。他們成功逆襲的秘訣就是:自主超前學!
學生們透過提前一拍自主學習,已經把對應數學知識學了個八九不離十了,然後孫維剛老師再以此為基礎,酌情安排教學進度的加速,教學內容則更註重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進而將整體的學習行程和節奏,實作超前:
把整個高中的,數學知識體系,先快速、完整地搭建起來,然後再不斷去專題強化各個知識板塊。一般而言,高中數學的內容,學校的安排是兩年學完,一年復習。而孫維剛老師的方法是反過來的:用一年的時間,先把整個內容學完,然後用剩下兩年的時間來復習,這樣下來,到第三年結束的時候:
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程度、基本功的紮實程度,以及專題拓展、靈活運用的能力,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就更現實的能達到足夠的段位。然而高考,絕對不是考察數學天賦,而恰恰在於考察數學內功(也就是以上三個方面)。
所以,針對數學超前學,我特別跟大家補充說明這三點:
第一,透過超前補課實作超前學,毫無意義。
同學們記住:凡是你能夠比較輕松做到的事情,停留在形式上做到的事情,其實都不會具備真正的競爭力的。超前學習這事兒,在形式上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你去輔導班上,提前知道一些新的數學知識、提前了解到幾個公式,提前套用公式能解幾個題,這些……對於數學能力的提升,並沒有什麽實質意義。
第二,透過自主學習實作的超前,才是真正的超前。
因為透過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方式,完成數學知識體系的自我構建的過程,正是學數學的核心環節,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把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前前後後都思考明白,才能做到關聯運用、融會貫通,最終能做到真正的完整和紮實。
所以形式上超前不重要,真正給你帶來競爭力的,恰恰是形式上很難做到的:知識體系完整、基本功紮實的超前。
第三點,只能是適度的超前,需要把握恰當的超前節奏。
我一直提倡的自主學習體系,已經很明確的告訴大家了:如果每天堅持15分鐘的自主學習練習,每天一小步,積累一大步,就能夠做到:
孩子的學習、成長本身是需要符合心智發展規律的,到了有必要加速的年級,你才考慮加速去超前,到了需要血拼的階段,你再開啟血拼模式。
在我見過的所有的、真正的學霸中,沒有一個,是從一年級開始就搞百米沖刺的,而多數是做到了張弛有度。
那麽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展自主學習的核心,在於引導孩子養成一個重要的學習觀念:「數學,不用老師講,我自己也能學明白的」。千萬別小瞧這個觀念,它代表了對學習的認知和自信,這恰恰就是自主學習的入門啊;
所以你每天訓練15分鐘以內,逐漸超前一個學期足夠了,而真正需要加速發力的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孩子的心智相對成熟,再有孩子的生理發育程度,能夠確保更長時間的專註力;這個時候,
孩子是可以去實作更大振幅超前的,但是,你仍然要留一點余地,讓孩子到了初中,再去加速、為血拼中考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胡老師有講過,中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最後,關於數學超前自主學習,具體如何開展呢?可以關註公眾號:【數學思維開竅】,檢視【數學自主學習原理和行動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