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學前階段。
英國這裏,只有三歲以後送幼稚園有政府補助,新生到三歲的孩子送托兒所是全自費。
在我所在的小城,托兒所收費標準是一個全天九十英鎊,一個半天五十英鎊,報名時至少要選四個半天或者兩個全天。全天托兒班的時間從早上八點開始,實際上七點半就可以送去,大多數於晚上五點結束,有一些晚上六點結束。半天時間段在中午一點吃完午飯後結束。午飯後全日托的娃睡午覺,半日托的娃兒,家長要在最晚一點半接回家。
如果父母是雙職工,可以憑稅表向政府申請補助,政府會支付總托兒費的15%到20%。
幼稚園的時間表和托兒所類似,上午和下午在室外活動的時間多一些,下午結束時間比起托兒所還要提早半小時到一小時。
為什麽說英國政府是為幼稚園發補助,而不是完全的公立免費呢?因為政府給家庭發的津貼剛好夠一周入園三個全天或者五個半天,剩下的錢要自己補,至少我們這裏是如此的。
拿補助的方法和拿其他福利一樣,用稅表和個人社保號申請。申請人去開一個補助賬戶,政府每月向裏打錢,育兒機構每月從裏扣錢。
以我們這裏托兒所一天九十英鎊算,一周四百五。按一個月四周算,每個月一千八,扣掉政府的補貼,如果一周五天托兒,要交一千四。
英國人民的月平均薪金差不多兩千英鎊,是的,你沒看錯,就兩千英鎊。所以,在照顧零到三歲娃的問題上,上五天全托班對大多數英國家庭是不可承受的負擔。實際上,我周圍八成的英國婦女,在生娃後到三歲前這三年裏,是脫產居家帶娃的。因為你出去上班一個月的薪水,也就勉強能交托兒費。
對於少數有事業追求且有高薪托底的女性,比如我在投行,大企業和院校裏工作的同學,全天上托兒班是付的起的。幾位在投行工作的女同學,都是產後三到四周就重新投入工作,孩子上的都是全日制托班。
對於一部份有事業追求,但無經濟承受力的中產女性,通常把娃一周送托兒所三個整天,或者五個半天,這樣一個月的托兒費用在一千英鎊左右 還算可以承受。不上托兒所的日子,可以請求公司調整工作時間,讓老公幫忙調休一到兩天,找閨蜜中有差不多歲數娃的幫忙,或者和中國一樣召喚父母。
以上幾種我都見過,其中最常見的是父母幫忙,或者工作單位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我遇見過很多幫兒女帶孫輩的英國老人,比如我的兩戶鄰居。對門的那家老頭老太每天都在幫女兒帶外孫,靠左邊的每周三四五六幫小女兒帶外孫女。中國國內以前有種說法,認為歐美的老人不願意帶孫子,但我的見聞讓我覺得這種說法有局限性。我發現,boomer世代的老人,也就是四十五十年代出生的歐美老人,確實不喜歡帶娃。但最近的新一批老人,六十到七十年代出生的,很多都願意帶孫子。
至於工作場合的照顧,我只能說一個英國女性的工作越好,帶娃的問題反而越小。因為英國的大型公司,公立機構以及院校,都會為女性員工提供許多照顧性政策。比如我以前供職的能源公司,為女員工提供六個月連獎金都發的全薪產假,為男員工放最多五十天的全薪陪產假;在公司大院內部開有托兒所和幼稚園,上內部幼稚園公司可以代出一部份費用;在工作時間上,女性員工除了可以和大家一樣申請彈性時間,還能下午三點就早下班。作風和中國以前大鍋飯時代的大國企一樣。
在這些好的企業上班,育兒負擔可以減輕許多。
不過,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提供優待,比如,大部份公司只會給半年無薪產假,過期不來上班不保留職位。至於申請幫付托兒所費用和早退接孩子,想都別想。
娃兒上學後,要解決的是低年級時每天三點放學和你五點下班的時間差。我不知道倫敦這樣的大城市怎麽處理的,在我們村裏這樣的小城市,倒是不難解決。
首先,因為就近入學嗎,幾乎所有的小學都靠附近居民區很近。比如,我家附近有三所小學,一所離我家走路距離十分鐘,跑過一片綠地就到;另一所走路二十分鐘,不用上大馬路,全程從居民區裏的步行道穿;第三所小學過三條馬路,直線距離也差不多只有二十分鐘。整片小區裏,只要你在這片地區住了超過五六年,差不多人人間互相都認識,除非你是極度社恐人士,否則肯定會認識幾個其他孩子的家長,你接不了孩子,讓關系好的家長接回家幫忙照看一下唄。
然後,我們這裏小學都有一塊綠地。三點放學後,學校會有一個半小時的活動課,說是課,其實就是在學校的綠地上撒野狂奔。低年級的娃會穿個熒光馬甲,馬甲上印個校名和school activity的字樣,十來個聚在一起,有看書的有翻跟頭有玩捉迷藏的,老師在一旁看著。大一點的孩子會玩專項的運動,最簡單的是踢足球。活動結束後,自己回家,或者家長正好來接。
活動不是強制的,而且也不是所有家長都上心,確實有不少娃兒是街溜子,但數量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麽多。許多娃確實是輟學了,但是為了去打工,而不是無聊的壓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