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家裏有一個得了自閉癥的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0-03-31親子

很遺憾,這個知乎經典句式的問題,可能很多自閉癥的孩子沒法親自回答你。

因為「自閉癥」(在醫學上叫 「孤獨癥」 ),真的 不是簡單的「不想說話」或「內向」,而是確確實實的神經系統疾患。

他們是天生的腦損傷,其中很多人,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刻板重復動作。

也就是 低能、只能說簡單的話甚至不會說話、有社交障礙、行動異常。

但很多人對孤獨癥的認知,只停留在影視劇裏的 「沈默天才」 形象。

今天是 4 月 2 日,「世界孤獨癥日」。

雖然我們沒法讓孤獨癥患兒們講出「這個病是怎樣的體驗」,但是,我找到了一些孤獨癥患者的父母,花了很長的時間,嘗試了解他們作為離孤獨癥患者最近的人,背後的故事。

希望你能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了解到一個不被美化也不被妖魔化的「孤獨癥」:

孩子被確診時,父母的心情各不相同

當醫生確診聰聰是孤獨癥時,聰聰媽媽「還是有些僥幸心理的,覺得可能是從小陪孩子的時間少了吧。」

聰聰一家在河南長垣的農村,聰聰媽媽平時除了農活,也會去村裏的醫療器械廠工作。而聰聰的父親是個大卡車司機,常年不在家。

聰聰一歲多也正常學會說話、認字,只是不願意和別的小孩子相處。在他們村裏,沒有過這樣的病, 聰聰媽媽壓根兒沒有聽過「自閉癥」,覺得他是內向而已。

聰聰兩歲多後,也按部就班地進了村裏的幼稚園。

然而這段求學只持續了一周。他在幼稚園裏依舊特立獨行,自己玩自己的。別的小孩子也都不跟他玩,甚至會嘲笑他是傻子。

有時候聰聰想要的別人正在玩的玩具,也不會說,而是直接把別人的手給咬了。

後來在幼稚園老師的建議下,聰聰媽媽帶著孩子去了鄭州兒童醫院。確診的時候,她雖然懵了,但也不覺得是嚴重的病。

但對於事先了解過孤獨癥的父母來說,確診的那一刻,就是截然不同的心情了。

另一個孩子阿朗,是在 5 歲的時候才確診為「孤獨癥」的。

哪怕很早就開始懷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但是確診的那一天,阿朗媽媽帶著他走出診室後,還是忍不住在醫院的大廳裏抱著孩子痛哭。

阿朗和媽媽▼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她說「40 度的盛夏裏,從頭到腳都是冰涼」,而在懷裏的孩子並感知不到她的情感。

甚至有一些父母告訴我:

當時覺得,寧可女兒得絕癥也不要是孤獨癥。 因為知道孤獨癥是沒法治的,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好的。

每個照顧孤獨癥孩子的人,都有過崩潰的時候

孩子確診之後,幾乎每個家庭的軌跡都會發生改變。很多家庭,會有一方需要辭職照顧孩子。

小昊的爸爸就是其中一位。

我打給小昊爸爸的時候,正好聽到一旁有「咿咿呀呀」的聲響,他跟我解釋:

那是小昊找我要零食了。

今年五歲的小昊,還沒學會講話。

一開始他把小昊放到特殊學校「幹預」,但上了兩年,孩子的「進步」微乎其微,於是他決定自己進行幹預。

但這讓他更加地崩潰,他曾經在我們的一篇微信文章底下評論:

每次看到推播有關孩子的都非常著急,因為沒有看到有關自閉癥的。像我這個兒子五歲多了會的東西不多,也不會說話,難道這輩子就這樣過了嗎?

小昊▼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他用了兩年的時間,也只是教會小昊開門、上廁所這些「普通人看著很簡單的生活技能」。

從今年開始,小昊爸爸也開始打算找一些兼職。

如果浪費時間換來他的進步,我覺得是值得的。但是,我沒看到什麽進步,付出太多,獲得太少。

葉子掉在水裏,還能泛起漣漪。照顧孤獨癥孩子,卻不一定會得到想要的收獲。

一部份孤獨癥的孩子還會缺少共情的能力。他們的思維裏,人和物是沒有區別的,哪怕是照顧陪伴他們的父母。

比如,聰聰媽媽在孩子確診之後,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孤獨癥意味著什麽。

在我跟聰聰媽媽打電話的 40 多分鐘裏,她七八次長長地嘆出一口氣「唉」。

確診之後,她陪著孩子在鄭州上了兩個月的特殊學校。

突然有一天,家裏人催促她回去,雖然沒有解釋原因,但她還是察覺到異樣。回長垣的車上,聰聰在一旁自言自語,而她在電話裏得知:她的丈夫在拉貨的時候,出車禍身亡了。

掛了電話,聰聰媽媽抱頭痛哭,她也告訴了聰聰:「你的爸爸沒了。」

聰聰聽完,繼續在一邊自言自語,說說笑笑,啥也不知道。

聰聰▼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阿朗媽媽在采訪裏告訴我,有一次她發燒到 38 度,但還是要接阿朗放學,然後給他做飯、洗澡,再安置他睡覺。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會給阿朗講繪本。盡管嗓子疼得要冒煙,還是把三本都講完了。關燈,躺下,阿朗說,要媽媽唱長亭外,古道邊。

我說,媽媽嗓子很疼很疼,今天不唱了好嗎?

阿朗說,要媽媽唱長亭外,古道邊。

我說,媽媽生病了,媽媽很難受,媽媽好了再給你唱好嗎?

阿朗說,要媽媽唱長亭外,古道邊!

我說,媽媽嗓子太疼了,不能唱。

阿朗就哭起來,說,要媽媽換個新的嗓子!

我說嗓子不能換啊。阿朗就哭著說,要打媽媽!

摟著哭泣的孩子,我心如冰凍。

他不知道媽媽生病了是什麽意思,他不明白媽媽發燒時痛苦的樣子是什麽意思,他不理解嗓子疼時不能唱歌。

他認為媽媽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很生氣,他想打媽媽。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我曾無數次想過帶著孩子自殺,但最終放棄了。」 阿朗媽媽在采訪中這樣對我說。

「我明年就要 40 歲了,也許我能活到 80 歲,那我還有 40 年的時間陪伴他。如果最終的結局不過是漂漂亮亮地帶著阿朗從橋上跳下去,那我為什麽要剝奪他這 40 年的快樂。」

我們的孩子,只是長得很慢

雖然從孤獨癥孩子身上得到回應很難,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森森媽媽是在我們采訪到的家長裏,唯一說自己「還算輕松的」。

盡管孩子剛確診的時候,森森的爸爸開車經過一個流浪漢,看到他在垃圾桶裏翻東西吃,當時他的情緒就崩潰了,想到自己的孩子以後會不會也是這樣。想到這兒,他就沒有辦法繼續開車,只好把車停在路邊,趴在方向盤上哭起來,直到情緒平復才繼續前行。

但是在他們一家人的努力下,森森像普通小孩一樣上了幼稚園、小學、初中再到高職。

森森成人禮▼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今年的一月份,森森也順利地參加了高考,考上了離家不遠的一所專科學校。出分數的那一天,森森媽媽覺得比自己當年考上中山大學還要高興。

事實上,像很多電影裏面那種「孤獨天才」式的孤獨癥患者很少,即使是森森達成的成就,對於一些孤獨癥患者的家屬都是很難想象的。

和森森年齡相仿的聰聰,確診後斷斷續續地在特殊學校上了一小段時間課。現在,他每天就是在家裏玩手機或電腦遊戲,也沒有幫忙做家務、做農活,甚至在農忙的時候,也沒讓聰聰媽媽省心。

但即便是不斷嘆氣的聰聰媽媽,也有帶著笑意的時候。

聰聰媽媽在丈夫過世後幾年,又重新組建了家庭,並且給聰聰生了兩個弟弟。

在最小的弟弟出生之後,聰聰媽媽還在坐月子,每天躺在床上。聰聰在那一段時間,每天都會主動地把飯端去給媽媽吃,雖然依舊一言不發。

弟弟在用學步車學走路的時候,有一次差點滑下斜坡,聰聰也及時地把他拉了回來。

聰聰媽媽其實對現狀也挺滿意,至少聰聰現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聰聰在教弟弟認車▼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而不止一次用「蠢」來形容小昊的爸爸,在老婆提到生二胎的時候,還是拒絕了。

他還是希望有一天,小昊能夠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

我就當他是一個長得很慢的孩子,比別人慢五倍十倍,那他現在只是相當於一個一歲的孩子。

采訪的最後,小昊爸爸給我分享了作家張文亮的書【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裏面有一段話: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麽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麽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麽?」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麽?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裏的風這麽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

咦?以前怎麽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森森和媽媽▼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想起森森媽媽說的,「有時候不知道是自己在陪孩子,還是孩子在陪我。」

這樣看來,很多人給爸媽的陪伴,或許真的不如一個自閉癥的孩子多。

但是另外兩個家長看到森森媽媽的觀點,卻也對我說:

其實,我寧願孩子翅膀硬了,遠走高飛。

我也整理了孤獨癥的一些常見「誤區」,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群體,希望你可以再花一點時間簡單看看。

➊ 自閉癥是是什麽?家庭教育不當會引發自閉癥嗎?

自閉癥也叫孤獨癥,不只是孤獨、不合群。它不是簡單的情緒問題或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

孤獨癥的孩子一般 18 個月 ~ 3 歲就會確診。 表現為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刻板重復動作,這都是因為他們天生的腦損傷,不會後天產生,發病原因和家庭教育無關。

目前看來,遺傳因素的影響趨於明確,但孤獨癥的成因和發病因素還沒能最終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孤獨癥不會傳染。

➋ 孤獨癥的發病率高嗎?

根據【中國孤獨癥(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推算,目前中國的孤獨癥患者可能超過 1000 萬,0 ~14 歲患者或超 200 萬,並以每年近 20 萬的速度增長。 也就是說每 113 個兒童中,可能就有 1 個孤獨癥。

部份地區根據 2010 年的報道,廣東孤獨癥患病率為 0.67%,深圳地區高達 1.32%。中國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趨勢,男童比例高於女童。

➌ 孤獨癥兒童都是「星星的孩子」,是天才嗎?

不一定。

對於這種看法,受訪者阿朗媽媽對我們說: 請不要美化這個病。不要再說是「星星的孩子」了。

在現實中,絕大部份孤獨癥孩子智力都不高,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他們中僅有 10% 不到的孩子可能有一些突出的能力,比如畫畫、比如算數。但這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對這件事有獨特的註意力,在這上面花的時間更多。所以,我們不能認定他們都是「天才」。

➍ 孤獨癥可以治愈嗎?

目前來說, 還沒有治愈案例。 而且孤獨癥沒有特效藥物,只能早發現,早幹預。治療年齡越小,改善的程度越好。

➎ 最後,我們能為孤獨癥兒童做什麽?

森森的母親在采訪中曾對我們說 :別說什麽愛不愛的,把他們當人看就好了。

我們能做的很少,當遇上孤獨癥孩子的時候,不歧視、不排擠。

今年「世界孤獨癥日」的主題是「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如果可以,請再多些包容,多些關愛。

PS:我們訪談過的孤獨癥家庭其實並不止以上幾個,囿於篇幅,沒能放在文章中。
但很感謝各位接受采訪的家長給予的幫助。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微信文章:

本文經由神經科學碩士 莊時利和 @莊有貓 稽核

作者: Jame 小糖 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