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理響中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11-25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素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基礎;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有力保障;啟用數據要素潛能,抓緊抓實實作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編 者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為我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
產業的興起、發展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關。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工業生產函數,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方向、開辟產業發展的新賽道。只有緊緊跟蹤並把握科技前沿變化,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要看到,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為了利用其技術優勢控制產業鏈價值鏈,遏制別國發展,大搞單邊制裁、極限施壓,幹擾全球產業分工,在高技術領域構築「小院高墻」,極力阻礙中國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這也說明,只有抓住機遇推動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競爭力,才能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在這一背景下,積極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不僅有利於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形成的產業高地,推動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而且有利於提升中國產業整體實力、質素效益,增強中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當前,中國在5G、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發展處於世界前列,擁有超大規模市場、龐大的工程師隊伍、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等多方面優勢。這為我們積極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產業數碼化轉型,努力搶占全球產業體系智能化的戰略制高點。推動數碼基礎設施建設,協同推進數碼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轉型,創造與數碼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促進數碼經濟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在原始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領域實作跨越發展,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也是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把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更好融會貫通起來;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數碼化轉型公共服務,加強數碼技能教育培訓,提升全民數碼素養和技能,為企業培養更多數碼人才;發揮大企業數碼化轉型的示範作用,透過供應鏈等渠道帶動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
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也是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關鍵環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抓住全球綠色經濟、綠色技術、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用好綠色發展政策工具,一方面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另一方面在綠色轉型發展中培育新的有利競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各行業各企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政策措施、強化務實行動,推動中國產業發展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把握全球綠色發展的大趨勢,推動中國產業綠色化發展,是推動高質素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於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和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利於在綠色轉型中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充分利用碳交易、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綠證)、環境保護稅等市場化和財稅手段,加快先進綠色技術推廣套用,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同時,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從政策、要素、技術、市場等多方面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努力培育新的產業有利競爭。
適應產業發展新趨勢,推動產業融合化發展
當前,產業發展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回顧過去幾次科技革命,往往是技術進步在某個行業或領域形成重大技術突破,帶動這些行業或領域實作創新性發展,取得創新性突破的產業交替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分工的不斷深化。比如,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分別催生出紡織行業、汽車行業等,它們快速發展並成為拉動當時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與以往不同,新一輪科技革命屬於通用性科技革命。隨著以人工智能、雲端運算、區塊鏈、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碼技術迅猛發展,在數碼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數據也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極大改變了各行各業的技術經濟範式,推動產業發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產業融合化也將改變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方式。隨著產業融合化發展的深入推進,經濟增長可能不再局限於某個產業或某個部門單方面的快速發展,而表現為各行業之間的協同與融合,從提升服務質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滿足多樣化需求等方面共同提高經濟發展質素。
近年來,中國產業融合化發展行程加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上升,制造業服務化水平上升,供需協同性大大提升,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糊生活品質也有了大幅提升。產業融合化發展推動生產組織和社會分工向網絡化、扁平化、平台化轉變,促進以平台企業為主導的新業態加快形成;催生了平台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組織、個人化客製、數碼化管理等新模式,加深了產業之間的聯系;促進提升產業與城市發展的協同性,對於區域協調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面向未來,廣泛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構建並完善與產業融合化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將進一步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產業基礎
當前,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網絡、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網絡零售市場。但同時,中國產業發展仍處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還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等。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弱項,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堅實產業基礎,推動中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健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公共品,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產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聚,特別是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在一定空間上集聚集群發展,可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利用效率,有效降低集群產業的生產成本、配套成本及物流交易成本,並產生技術、知識與資訊的外溢和共享。因此,要堅持以整體最佳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實作集群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弱項。緊緊抓住制約高質素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科研攻關,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充分尊重科研規律,完善科研資源配置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最佳化機制、協同攻關。
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有利於改善中國生產要素質素和配置水平,塑造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壁壘,推動重點產業有序轉移,最佳化生產力國內布局。堅持全球視野、開放思維,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高水平開放,努力在國際競爭中推動產業體系高質素發展。
(作者史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近年來,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範圍蓬勃興起,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當前,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要素——數據、演算法、算力,都在發生重要變化:數據規模急劇增加,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測算,到2025年,全世界將建立和復制163ZB(1ZB約為1萬億GB)數據,是2016年所建立數據量的10倍,其中大部份將來自於物聯網器材而不是人類活動;演算法效率不斷提高,促使人工智能從感知走向認知、從關聯走向因果,不斷拓展深度學習的能力和領域;算力水平持續提升,雲端運算技術、彈性計算服務等已經可以組織近乎無限的算力。
數據、演算法、算力等要素的發展變化,推動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極大改變著人類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推動科學研究從過去以假設為驅動的方式逐步向基於大數據進行探索總結的方式轉變。傳統的科學研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透過實驗設計和實施驗證假設、獲得科學結論等步驟,這是一個從觀察走向科學,透過試驗走向技術、形成產品的過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科研活動逐漸轉向從數據開始,首先用機器去歸納演繹匯出結果,然後透過實踐套用到化學、材料、生物、分子等方面,最後經人工智能直接變成知識和產品。這一方式推動整個知識和產品的生產路徑縮短、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產生更多新的數據,在叠代最佳化中持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不斷演進,使機器可以在人類尚未觀察和歸納的地方發現新的科技發展空間,極大擴充套件知識的空間和範圍。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科技創新路徑,使數據不僅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成為重要的創新要素,為科研創新、科技趕超註入強大動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巨大作用,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合理界定數據產權,推動數據資產化,實作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
數據作為一種具備獨特內容的生產要素,具有非競爭性、無限供給、易復制、邊際成本極低等特點。這給推動數據資產化帶來一些挑戰,比如,數據產權歸屬難以界定、人們在數據安全和私密保護等方面還存在擔憂、參與者的收益分配原則尚不明確等。對此,要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推動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和有序流通;強化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把安全貫穿數據供給、流通、使用全過程;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擴大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和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渠道;等等。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形成針對數據資產的治理框架和機制,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營運體系,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交易市場體系,讓數據大規模流動起來,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中國是數據資源大國,具備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套用場景優勢。根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數據資源國。當前,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數碼經濟快速發展並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數據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加快推進數據資產化行程,努力打造大規模高效執行的數據資產市場,有利於把中國海量的數據資源轉化為科研創新活動的巨大推動力,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作者朱民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制度支撐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素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是科技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
科技創新與市場體系緊密相關、相互促進。一方面,高標準市場體系能夠形成高質素的產品服務供給、高水平的生產技術投入、高效率的供需對接。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有利於創新資源最佳化配置,激勵各方投入創新、推進創新。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提供技術基礎,能夠孕育出顛覆性的創新產品,推動企業之間、消費者之間以及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形成新型互動。這將催生新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方法,推動市場行銷戰略、策略、模式、工具等方面的創新,更好實作產需精準對接。為此,要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暢通市場迴圈,疏通政策堵點,打通流通大動脈,充分發揮中國市場的規模效應與集聚效應,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這是市場體系有效執行的基礎。要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平等、全面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產權,激發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活力、促進創新創造。全面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公平競爭是市場執行有效的基本條件,要全面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持續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增強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促進生產經營主體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實作資源最佳化配置。
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要素市場是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要素高效配置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要建立促進生產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的機制,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要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發展知識、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等,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集聚。
強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高效的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結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為此,要強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多式聯運、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套用和發展,強化支付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平台企業健康發展,以設施完備、高效聯通支撐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動。
加快改善市場環境和質素。要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幹預行為,完善和落實助企幫扶措施,設身處地為企業出實招、解難題,使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獲得感更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素,推動商品市場創新發展,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簡化消費爭議處理常式。
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必然要求高水平市場開放。要透過強化市場基礎規則統一,推動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迴圈。同時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為中國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提供支撐。
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促進市場健康發展;提高市場規制能力,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安全。推進綜合協同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方式,加強各類監管的銜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智慧監管。
(作者宋葛龍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助於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我們要抓緊抓實實作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在重點領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機遇,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加快數碼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新興產業是中國培育經濟新動能、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要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形成的新機遇,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套用推廣,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數碼產業集群,創造新的有利競爭。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這有利於推動形成具備強大創新能力和高端引領能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在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統籌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協同構建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與套用,加快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建設。
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平台經濟有利於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和產業變革朝著資訊化、數碼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依托數碼平台建設,企業可以實作產業鏈上下遊研發、生產、服務、商務、物流、投融資等資源和能力數碼化、網絡化線上匯聚,實作行業資源和能力線上釋出、網絡協同和即時交易,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遵循市場規律,適應平台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規則制度,最佳化平台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有助於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支持作用,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生態。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最佳化產品、市場和服務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及時產業化,把科技創新、產業進步和金融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作者鄧子綱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來源 人民日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