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離不開耳機,不論是對音訊、影片音質的享受,還是個人私密事項的處理,都要出現使用耳機的事宜,特別是近年來耳機作為潮品的打造,已經成為日常穿搭的必備品之一。
然而,耳機的不正確使用將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傷,甚至不可逆轉。
選耳機之前,一定要記住,合理使用耳機,保護聽力,請牢記「60-60-60原則」
即耳機音量分貝須少於60分貝,耳機音量須少於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時間須少於60分鐘。
耳機從佩戴分類上來說,一共有4類,入耳式(耳塞)、頭戴式(包耳式)、半入耳式、骨傳導式。它們因為佩戴形式的不同,會在耳朵裏有不同的聲壓大小。
聲音經由兩條途徑進入內耳,進而傳導至聽覺中樞,這兩種方式一種是空氣傳導,一種是骨傳導。而在這個過程中,對耳朵造成傷害的因素主要有:音量、聽音時間、耳機密閉度、相對(環境)音量。
耳掛式、半入耳式對耳朵造成的影響很小,是因為它沒有與耳朵構成密閉空間,所以聲音常常是一半流入了耳朵,一半外散了出去。因此它的隔音效果往往並不好,但帶久了不會頭脹。
骨傳導式相對來說危害會輕微很多,因為它開放雙耳,利用顱骨直接傳遞聲音。但是,即使是骨傳導耳機,也不能將聲音開到很大,一樣會加速耳蝸的損耗。這種設計,不會存在耳機帶久了頭脹不適的缺陷,最多就是掛著耳朵有點疼。
頭戴式耳機又分為開放式大耳和封閉式大耳。它們的區別大致就是,你聽得見別人別人聽得見你>開放式;你聽不見別人別人聽不見你>封閉式。開放式通常聲場大舒暢久帶不累,封閉式普遍悶但隔音。開放式聽起來像大舞台,封閉式感覺像四邊有墻壁圍起來的錄音室。在公共場合你戴著開放式耳機聽音樂別人也能聽到你的音樂,別人與你說話,你也能聽到。
入耳式耳機到底會不會損傷聽力。爭論是一直沒有停歇過。有的認為入耳式耳機會將所有的聲音都傳遞到鼓膜上,所以對聽覺系統有很大的傷害,而有的認為由於入耳式耳機會起到被動降噪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用入耳式耳機聽音樂的時候所用的音量會比較小,反而會保護聽力。
再說骨傳導耳機。從我開始使用骨傳導耳機,有兩類觀點就一直在掐架爭辯。
「骨傳導耳機就是智商稅,戴久了對耳朵聽力有害。」
「傳聲不經過鼓膜直接入耳,骨傳導耳機才是可以有效保護聽力的耳機。」
這兩種觀點都不夠全面。單純用耳機來保護聽力,都不如不帶耳機來的實在。
任何形式的耳機佩戴時間過長都會對耳朵有害,因為過度用耳損傷聽力。戴耳機時間長了耳朵痛。耳朵痛一般是兩個原因,一是耳機尺寸不合適,擠壓耳道引發炎癥,另外一個就是佩戴耳機的時間過長,音樂音量過高對外耳道神經產生了壓力,引發神經痛。
全入耳式耳機一般能連續戴2個小時,半入耳式耳機可以戴3個小時左右,頭戴式時間長一點,戴3-4個小時,只有骨傳導式耳機,可以戴4個小時以上,相比之下,骨傳導耳機對聽力健康的確有起到保護作用。
單純根據自己的感受說耳機對耳朵有害,這個觀點不是很嚴謹,保護聽力不能僅僅依靠升級器材,有一個合理健康的用耳習慣更為重要。
骨傳導耳機的傳聲方式和傳統耳機完全不同。
傳統耳機透過外耳道、鼓膜、鼓室等傳統氣導傳遞介質,將電訊號轉化的聲波振動訊號直接透過顳骨傳至聽神經,最終接受音訊內容。而骨傳導耳機透過將聲音轉化為不同頻率的機械振動,透過人的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柯蒂氏器、聽神經、聽覺中樞傳遞聲波,隨聽神經產生神經沖動,傳遞給聽覺中樞,大腦皮層綜合分析後,最終「聽到」聲音。
骨傳導耳機佩戴時腔體無需貼近耳朵,也不需要營造物理隔噪的環境,從根本上來說,你的耳朵仍舊保持正常的外界環境感知,音訊內容只是透過顱骨以及骨迷路等途徑來傳達到聽覺中樞。對於耳朵是完全沒有任何需求和負擔的,應該不會對聽力有任何的損傷。
所以,骨傳導耳機對耳朵也是很友好的。但是現在骨傳導耳機的性價比還是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綜合來看,個人比較習慣使用頭戴式耳機。
不論是外形,還是質感都是其他耳機替代不了的。
更加適合長時間佩戴,不用插入耳道,雖然重量更大但是有頭梁分擔重量。待機時間更長,能夠有更大容量的電池作保證。獨特的包耳式的設計,也能夠更好的與外界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