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瞭望丨動能煥新 賡續文脈 守護民生——2024地方兩會觀察

2024-02-03新聞

◇在實踐討論中加深理解,在創新發展中豐富內涵,「新質生產力」正指導各地更加自覺地細化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措施

◇ 「我深切感受到了東北地區作為向北開放重要門戶、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地位。」

◇ 「2024年,我們將繼續融合現代設計理念,為非遺文化註入新的時代活力。」

◇ 各地兩會謀劃務實舉措,推進養老托幼服務體系建設,擴大服務有效供給

在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迎新春展銷活動上,人們在逛年貨展(2024年1月23日攝)。 張啟富攝/本刊

年初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集中公布各地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施工圖」,鮮活記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豐富實踐,充分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在中華大地深入展開的生動圖景。

近期,2024年地方兩會陸續圓滿收官。從地方兩會觀察中國高質素發展,腳步堅實、活力湧動——「新質生產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新概念新部署成為代表委員熱議重點;以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應對國際局勢復雜演變,以進一步提升「一老一小」服務水平因應中國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在多地呈現新進展。

新質生產力實踐蓬勃興起

從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持續引起海內外高度關註的熱詞「新質生產力」,同樣成為地方兩會規劃2024年發展路線圖的高頻詞匯。在實踐討論中加深理解,在創新發展中豐富內涵,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指導各地更加自覺地細化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措施。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激發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推進福州、廈門、泉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福建省兩會上,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相關的內容,多次出現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將有效構築福建發展的新有利競爭。」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程樹英說。

前不久,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商湯科技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和復旦大學正式釋出了新一代大語言模型「書生·浦語2.0」,該模型可以一次性處理約30萬漢字輸入內容,準確提取關鍵資訊,在長文本中「大海撈針」。「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未來應加速科研範式變革,更大力度匯聚戰略科技資源和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構建力量集聚又開放融合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生態。」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助理王延鋒在上海兩會期間建議。

——加快傳統產業數碼化轉型升級,啟用新質生產力。多地兩會部署以高質素「智改數轉」,加快數實深度融合,帶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比如,寧夏提出2024年實施產業數碼化質效提升行動,大力發展「數碼+」「數碼×」產業,推動新增上雲企業1000家,規上企業數碼化轉型比例提升到55%。「近年來,我們利用數碼技術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實作降本提效,創新能力增強。」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代表、中衛市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局長薛軍勇說。

位於河北邢台的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G智能車間,機械手臂、自動導引運輸車等智能化生產器材緊密協作,高效生產。作為光伏發電解決方案供應商,該公司選用智能自動化器材與系統,自動完成生產數據的采集、傳輸和整合,推動光伏企業數智化轉型。「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突出了科技創新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素發展的新動能。」河北省人大代表、晶澳科技董事靳軍輝說。

——加快發展新型基礎設施,釋放新質生產力。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北郊的中國聯通雲數據中心機房裏,一排排伺服器和密密麻麻的硬碟,掌控著2000多公裏外城市無人駕駛安防車的一舉一動。這是「東數西算」工程的典型套用場景。

寧夏自治區兩會提出,加快建設中交集團數據中心、美利雲B1數據中心等七大數據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代表、中衛市市長馬洪海告訴記者,目前,中衛已建成14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聚200多家雲端運算和配套企業,為美團、小米、小紅書等4000多家企業提供數據儲存和雲端運算服務。「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算力賦能經濟高質素發展。」馬洪海說。

以「東數西算」為代表,前沿技術產業鏈在支撐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同時,對鏈上各環節輻射帶動作用也日益凸顯。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東數西算」工程國家樞紐節點,構建算力、存力、運力一體化算網融合發展體系。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段江認為,四川在算力、電力、人才等方面具備比較優勢,「應搶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黃金發展期,帶動地方數碼經濟創新發展,助力打造科創產業新高地。」

全面開放新格局邁向縱深

2023年,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地方兩會來看,更多孕育深刻變化的趨勢初露頭角,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深化。

「前沿意識,開放意識」,在黑龍江的2024年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提到這兩個詞。該省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3%,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增長13.5%、出口增長67.1%,向北開放重要門戶的戰略價值進一步顯現。

來自中俄邊境口岸城市的黑龍江省人大代表、同江市經濟合作促進中心副主任尤婷婷說,同江中俄黑龍江鐵路大橋開通一年多來,連通中國東北鐵路網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的帶動效應明顯,「我深切感受到了東北地區作為向北開放重要門戶、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地位。」

記者從黑龍江省兩會上了解到,2024年,黑龍江將實施「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方案,加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推動哈爾濱、綏芬河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素發展。「哈爾濱要當好中俄貿易‘中間人’,打造全國對俄合作先行市、龍江集中發展區。」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於洪濤表示。

從昔日邊陲到對外開放合作前沿樞紐,「對內對外開放」也成為廣西兩會熱議焦點。2023年,廣西對RCEP成員國貿易增長23.7%,「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85.6%,面向東盟的大通道作用更加凸顯。近年來,當地對外開放已從基礎設施布局進入商事服務機制、專業人才建設等更深層領域。

自治區人大代表、廣西貿促會會長楊雁雁說,以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聯席秘書處啟動第一年為契機,貿促會將服務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國際化商事法律服務體系,助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上海兩會期間,【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釋出,吸引代表委員們高度關註。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吳金城表示,浦東將用好實施方案提出的通關便利化、中外標準互認等措施,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在電子支付、國際數據服務等領域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高標準且與國際接軌的數據安全管理規則和更加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王振建議,以自貿區、進博會、海關特殊監管區等為試點載體,主動對標CPTPP供應鏈貿易規則,率先建立高水平供應鏈貿易國內規則,更好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

擔起文化傳承發展使命

去年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全面部署,各地文化現象、文化熱點不斷湧現,在各地兩會上激起層層回響。對本地特色傳統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利用的高度關註,成為地方兩會的一道文化風景線。

北京將以中軸線申遺等重點工作為抓手,深化「演藝之都」「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建設;山東將打造曲阜優秀傳統文化、沂蒙紅色文化、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河南將推進重要遺址考古發掘和保護展示,推動歷史、文物、文化活化、具象化,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品牌……各地兩會展現出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自覺。

——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城市記憶工程,深化上海地域文明歷史研究。當地兩會召開時正值電視劇【繁花】熱播,五湖四海的人們操著南腔北調「打卡」上海,外國遊客也「紮堆」入境,歡度中國年。「挖掘本土題材要著重藝術作品的人民性、時代性與藝術性,這是一個深入探索、認真思考、積極創作的過程。」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喻榮軍認為。

套用全像影像、虛擬觸摸等數碼化技術做好花山巖畫等文化遺產的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播;從表現形式和手段上增強壯劇、彩調劇等地方戲曲的創新性表達、沈浸式體驗……廣西兩會分組審議討論中,代表委員熱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出現代形態的實踐和思考。自治區人大代表、河池市鳳山縣文化館(非遺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韋孟榮說,當地「藍衣壯」已經從原先的單一形式豐富為短裙、長裙、旗袍等多種樣式和花束、抱枕、裝飾物等多種文創,「2024年,我們將繼續融合現代設計理念,為非遺文化註入新的時代活力。」

——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盧艷華,是赫哲族非遺文化傳承人代表,熟練掌握兩部「伊瑪堪」大唱、32部神話傳說故事。這次,她為地方兩會帶來了「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建議。「‘爾濱熱’從旅遊輻射到民俗、文化領域,帶來很多啟示,‘伊瑪堪’等文化瑰寶完全可以搬上舞台、景區,與現代科技、時尚元素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全世界的精神財富。」盧艷華說。

總部位於上海徐匯的數碼文娛企業米哈遊,將一系列中國最美山水搬進自主開發的遊戲【原神】,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玩家,連續數月蟬聯中國出海手遊收入冠軍。「我們復盤發現,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作和推廣過程中加入了大量中國文化元素,並運用先進的數碼技術向全球玩家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上海市人大代表、米哈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偉說。

回應「一老一小」急難愁盼

與「一老一小」相關的急難愁盼,在各地兩會上得到具體深入的回應。各地兩會謀劃務實舉措,推進養老托幼服務體系建設,擴大服務有效供給。

「一老」方面,各地強化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比如,民進福建省委會在一份集體提案中建議,進一步完善失能老人認定與保障制度;重慶把「做好城鄉特困人員和全失能低保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天津表示將培訓100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護服務提供者;雲南要辦的十件惠民實事中,包括對6000戶失能、殘疾、高齡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

穩穩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各地將農村作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山西提出新建改造100個農村區域養老中心,改造30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提質升級,為農村老人提供長期穩定的高質素助餐服務。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建立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勢在必行。」省政協委員、保定市看護誌願者協會會長朱海說,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加強統籌規劃,促進農村養老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和方式多樣化。

老年助餐服務既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建400個示範性長者食堂。省政協委員、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陳曉東建議,將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納入城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解決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場地問題。

「一小」方面,多地兩會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減少家庭「三育」開支,作為2024年補民生短板、推動人口高質素發展的重點工作。

參加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全體會議的365名人大代表投票產生了2024年省級民生實事專案,「增加嬰幼兒托育托位數量」一項高票獲選。海南將透過「以獎代補」方式鼓勵社會機構、用人單位及公辦幼稚園參與0到3歲幼兒托育服務建設,全年實作新增托位數6250個。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表示,這次投票產生的十大民生實事專案,所需資金將由省級財政「全額買單」。

1月1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決定】正式施行,為普惠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天府盛創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溫雪倩在省兩會上建議,建立智慧托育監管系統,加強對托育人員、機構及其資質、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全面提高托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從「托得到」向「托得好」紮實邁進。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參與采寫:何欣榮 王辰陽 鄒欣媛 吳劍鋒 黃慶剛 覃星星 齊雷傑 鞏誌宏 李建平 董寶森 李力可 劉鄧 夏天 實習生 韓雅寧)

(【瞭望】2024年第06期)

來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