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體制話談]為什麽越來越多95後迷戀體制內?

2022-01-28新聞

有關體制內更多精品幹貨文章請訂閱收藏我的專欄:體制話談

+V44737022領老A【提拔重用指南】.txt
53
·
百度網盤

正所謂「不孝有三,不考公務員為大。」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幾年前我的大學室友被其父母逼著考公務員的情景。

媽媽每天微信影片,檢查有沒有好好備考,家裏親戚齊上陣瘋狂勸說,最後總是以一方氣得掛掉影片方罷。室友不想考又拗不過,只能一邊找工作一邊粗略地瀏覽資料應付考試。

到最後,因為分數不過線才暫時打消了室友父母的念頭。

除了我室友,很多年輕人也都有同樣的困惑:

然而……這幾年情況卻悄悄發生了變化。

【2019年部份「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體制內就業占比】釋出,根據報告顯示,很多的高校有超過一半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甚至有的在80%以上。

如果說上面這份報告學生樣本不全,那麽從北京大學官方釋出的【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素年度報告】中可窺見一斑, 北京大學取樣了9904位元北大畢業生,有近50%的人選擇進入體制內,基本上就是體制內外一半一半。

去年,一張杭州余杭區的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就曾引起了熱議:其中八個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竟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甚至是博士。

無獨有偶,一張深圳中學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也曾刷屏,在這35人的名單中,光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堪稱頂級豪華陣容。

有人說:連頂尖學府的人都甘願追求穩定的體制,清華北大爭當老師不是浪費國家資源嗎?

可是更令人深思的是,為什麽優秀的人乃至頂尖學府的人都開始選擇在體制內奮鬥了?

而那些曾經一直和父母對抗不願進入體制,渴望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的人,又怎麽突然調轉方向了?

上個月,脈脈釋出的【人才吸重力報告2020】顯示,在工作幸福感與滿意度的排行榜上,互聯網行業在所有行業中,排名墊底。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從去年以來,關於996福報、大廠花式裁員、資本冷血壓榨的戲碼便輪番上演,爭吵不休。

拼多多女孩的倒下,更是又一次揭露了資本家真實的嘴臉。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一名98年出生年僅23歲的拼多多女員工,在淩晨1點半的下班途中猝死,永久地倒在了深夜冰冷的街頭。

拼多多官方賬號在知乎平台回應,稱「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一石激起千層浪,令人憤怒的不僅僅是他們對於生命的冷漠,還有他們對資本壓榨的毫不遮掩。

1月10日,有拼多多員工發影片表示:「因為看到同事被擡上救護車,我被開除了。「 並透露了許多令普通打工人咋舌的「內幕」,傳播之快,幾小時便有千萬人觀看。

緊接著1月12日,一位浙大畢業的前拼多多員工,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長達1萬多字的網誌【我在拼多多的三年】,詳細地記錄了自己工作從其樂融融到公司容不下質疑聲音,變本加厲喪心病狂地加班的過程。

最後他勸學弟學妹不要重復他的路,不僅僅是因為加班,還有因為那裏更多的是洗腦式的體制、集中營的生存規則,它們剝奪著你的生活、愛好乃至吃飯上廁所等人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權利。

比如:無止境的加班,通宵全員加班,即便沒有自己的業務,下了命令就得執行;公司非常不信任員工,補卡都需要HR查監控來執行;取消靈活的吃飯時間,像餵豬一樣卡點進食禁止12/18/22點之前到取餐室等。

這也讓大眾對於大廠的種種美好幻想也進行了一次新的洗禮。

正如三表龍門陣說,上市企業的光環和門檻,很容易敲碎958、211人才的驕傲和自矜。

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份工作足夠光鮮,跑贏了眾多的年輕人才獲得的,是更優秀的才配擁有的。」最優秀的人擁有了最光鮮的工作,這份工作便有了天然的責備豁免權。

對未來的憧憬有多熱切,夢想墜落的速度就有多快。

剛畢業總是心比天高,然而大廠繁雜的業務線和眾多的部門決定了大多人的「螺絲釘」體制。夢想被擊碎,跌落谷底後卻也不一定能夠絕地反擊,隨之而來的還有瘋狂的加班和內卷。

身體每況愈下的焦慮,35歲無法升管理層的恐懼、一線城市無法落腳的漂泊感,逐漸成為大廠員工無法逃避的問題。

當然社會大體制的分工下,人人都是螺絲釘,在企業裏更是如此,可是螺絲釘之間也有大區別之分,關鍵部位的螺絲釘自然也是強於無關緊要的螺絲釘,可重要的螺絲釘不過也就寥寥無幾。

在時間精力成本的消耗下自然是熬不過一年一年湧進的新鮮血液,也爭不過那些專業能力本就比自己強和「天賦異稟」的其他同事們。

最後不得不面臨一個對自我打擊之深的難題:承認平庸和現實。

作家海明威曾在【流動的盛宴】裏寫過一句話:

「假如你曾去過巴黎,這輩子巴黎都會在你左右。」

20世紀80年代,許多沖著這句話千辛萬苦趕赴巴黎的日本人,因為巴黎和想象中的模樣大相徑庭,最終患上了「巴黎症候群」——一種由於預想和現實間巨大差異而引發的心理疾病。

互聯網大廠已然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

高薪的羨慕穩定,穩定的羨慕高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看似焦慮,更多是人雲亦雲後的迷茫。

有一段時間,我身邊很多朋友陸續辭職回家考公務員,讓我很慌。

我慌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跟我選擇不一樣了,我慌的是,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去體制內了。

強烈的對比是之前互聯網大廠的擠破頭,現在成為了體制內強烈的競爭和擠破頭。

當我在群裏表示不解時,我閨蜜說了一段話讓我很有啟發:

「優秀的人去體制內其實是好事,品學兼優的人去考公務員,公務員系統越來越好,這樣國家才能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適合,也不用太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

那一刻我發現, 其實真正的焦慮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尤其是連線身邊人的從眾心理。

體制內的穩定和待遇好,互聯網大廠的剝削和緊張可以說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現在資訊化時代的加劇,把這些無限放大化了,作為我們個體來說總被資訊化所裹挾的。

不僅僅是因為和別人不一樣的慌亂,還有我們害怕試錯成本的慌亂,但其實人生從來都沒有一蹴而就的對與錯。

還記得小學語文本上的【楊桃】嗎?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覺得自己畫得很準確,當我把畫交出去的時候,幾個同學哈哈大笑起來:‘你這是楊桃嗎?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然後老師讓其他同學坐到我的位置上,他們看到的就是五角星。」

你可以選擇你以為的,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排斥拒絕另一種可能性。

當自己選擇享受體制內的健全與相對舒適時,也就斷然無法感受到體制外的挑戰與情緒價值上的高額滿足。 然而年輕時爆炸般的沖勁,也無法成為源源不斷的永動機,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見得是多麽不堪的後備之選。

正如【誰動了我的芝士2】裏所說「選擇一個新觀念,改變你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改變你的本質」。

接受一個曾經不認可的觀念,不代表對不起自己,也不代表承認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初堅信泰塔尼克號「永不沈沒」,沒有準備足夠的救生艇的人,不也受到了慘痛的代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