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七艦隊官方訊息,卡爾·文森號突然解職了艦載電子戰部隊的指揮官,原因是「對其指揮能力失去信心」。
電子戰能力一直是美軍的看家本領之一,曾經以此本領模擬出數百架虛擬戰鬥機,讓對方防空系統處於崩潰狀態。美國航母戰鬥機飛行員非常依賴於電子戰機為其開辟的電磁通道,曾一度傳言,沒有電子戰機護航,美國的戰鬥機飛行員阻絕在風險區域執行任務。所以,美國航母戰鬥機在行動前,一定會先起飛電子戰機。
卡爾文森是美軍最先接受改進,並接收F35C戰鬥機的航母,其能力超越福特號。卡爾文森號上布署的有EP-3E、EA-18G,都是美國的頂級電子戰機。美國對其電子戰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失去信心」,顯然,卡爾文森號在此前經歷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卡爾文森號自9月改造完畢,10月即部署到日本,中間短途回國,前不久與山東號有過「不期而遇」,近期在某海也有過停留,搞不好就已有「互動」。
電子戰機,我們也有多種平台,運8、運9、殲16等就曾有多種電子戰型號,並且還進行了叠代升級。從平台上看,他們的載荷比EP-3E、EA-18G更大,自然功率也更大?也就是說,在同等技術水平的電子戰能力下,EP-3E、EA-18G自然會吃虧些。
電子戰能力的發展,我們其實起步很早。早在50-60年代,就與U2對抗過,當時,我們的技術人員在打下的U2偵察機中發現了當時我們防空導引雷達的電磁訊號,聯想到此前的幾次攔截U2失利,應該是U2內嵌導引雷達的訊號有關,因此創造了短快戰法,將雷達開機時間從8分鐘縮短到幾十秒,一舉了破了U2的金鐘罩。
但戰術的進步替代不了技術的進步,我們的潛艇、沿海機場就曾吃過美國不少虧。但是隨著技術的升級叠代,讓我們有了追趕的機會。在新的技術領域,大家切入的時間都差不多,關鍵還是研發的套用。
新一代對前一代往往有技術優勢,但前一代畢竟用得早,用得久,花樣多,所以舊一代比新一代有一定的戰術優勢。第七艦隊對卡爾文森的電子指揮官「對其指揮能力失去信心」。應該是指該指揮官沒有將EP-3E、EA-18G的「花樣」耍出來。
老一代技術在真一代技術面前玩「花樣」,不是沒可能,這主要得看新一代技術的成熟度,如果新一代技術已很成熟了,這種「玩」就很可能是「關公面前耍大刀」,當然,第七艦隊很可能認為「指揮官」心敗了。這兩型戰機還有數據收集能力,他們很可能在經過數據分析後,EA-18G、EP-3E還是有獲勝的機會,但指揮官沒抓住機會,因此該對行動失敗負責。
結語
電磁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不但貫穿戰場始未,而且是現代戰爭的勝負手,美軍復原卡爾文森航母電子戰指揮官既是對電子戰對抗的反思,也是在承認一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