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唏噓!深圳中院裁定:柔宇科技破產!昔日科技獨角獸曾估值500多億

2024-11-20新聞
唏噓。
11月1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深圳中院」)裁定宣告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破產,同時宣告破產的還有兩家關聯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這一紙裁定意味著,曾經估值高達500多億元的深圳獨角獸企業隕落,柔宇科技這家昔日的柔性屏技術先鋒,正式結束了其在科技舞台上的輝煌篇章。
昔日科技獨角獸隕落
近日,深圳中院公告,依據管理人對柔宇科技現有資產及負債的調查結果,可以認定柔宇科技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之規定,深圳中院於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柔宇科技破產。
同時宣告破產的還有兩家關聯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是由史丹佛畢業的海歸博士劉自鴻及其團隊創立的高科技企業,在美國矽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營運。
公開資料顯示,劉自鴻被稱為「天才少年」,17歲以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後,劉自鴻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
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和他的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史丹佛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科技。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造出厚度僅0.01毫米,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的柔性螢幕,一夜間名聲大噪,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知名的獨角獸企業,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累計融資金額近百億元,吸引了一批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爭相投資。此後更是接連闖關納斯達克和科創板,但均折戟沈沙。
2018年6月,柔宇科技投資約110億元建設的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器大規模量產線在深圳正式點亮投產。
2019年便有訊息傳出稱柔宇科技將赴美股上市,不過最終未能成行。
隨著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漲,至2020年,劉自鴻以145億元身家登上了【胡潤百富榜】,排名第376。
同時,柔宇科技也再次向國內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輔導工作後正式向科創板發起沖刺,根據彼時披露的招股書,柔宇科技在發行後的估值將達到577億元。
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卻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當時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柔宇科技擬募資144.34億元,用於柔性前沿技術研發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中,補充流動資金需求達72億元。這也表明,當時的柔宇科技就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2021年下半年開始,柔宇科技被曝出大規模欠薪,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欠薪問題登上熱搜榜,並傳出柔宇科技全員放長假的訊息。後續又陸續曝出產線停止無法持續生產後續訂單,供應商欠款等問題,兩年後甚至有員工發起罷工維權的行動。
2023年開始,柔宇科技的欠薪、停產等訊息甚囂塵上。盡管柔宇科技始終堅稱自己沒有進入破產清算程式。但隨著公布的訊息越來越多,柔宇科技破產已經是不可逆的事實。
今年6月6日,深圳中院釋出的公告顯示,法院已於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管理人,進一步做實了「柔宇真的不行了的傳聞」。
柔宇科技帶來的反思
作為國內柔性屏的開山鼻祖,柔宇科技卻沒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近日,有參與柔宇科技早期投資的機構總結,柔宇科技的破產,對於科技行業來說是一個警示,它提醒所有科技企業,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註重風險管理、市場導向和內部治理。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轉變更需要創始人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註重內部管理,確保資金鏈的穩定,同時也要對市場變化保持敏感,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只有那些能夠平衡創新與風險、技術與市場、管理與營運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上述投資人表示。
綜合其他各方的反饋來看,需要反思的還有柔宇科技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存在的失誤。盡管公司在柔性屏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於良品率等問題,其產品在市場上並未獲得預期的成功。在智能電話高端旗艦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柔宇科技未能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導致產品銷量不佳。
從2021年11月起,柔宇科技的獨立董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連續多次在朋友圈和個人微信公眾號上釋出文章,為柔宇科技發聲,希望尋找戰略投資者共同解決問題,拯救柔宇科技,而最終並未起到任何成效。
今年6月劉姝威在其微信朋友圈又發出訊息:「劉自鴻的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在於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資本市場對他超出能力圈的行為進行了投資,結果導致了投資失敗。」她還直言:「劉自鴻是一位科學家,但他不具備經營管理企業的基礎知識和經驗。」
柔宇科技最終的結局是大部份人都不想看到的樣子,但它的破產也為科技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正如劉姝威所言「如何促進像劉自鴻這樣的科學家,在中國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本文作者:證券時報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