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天舟八號貨運飛船搭乘長征七號遙九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派送新一批次太空物資。
這是中國自2017年4月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建立獨立自主、功能齊備的空間貨物運輸系統以來,第八次發射貨運飛船。從2017年到2024年,從天舟一號到天舟八號,中國空間貨運能力發射一次,進步一次。貨運飛船的交會對接能力、姿態控制能力、貨物裝載能力等均持續最佳化。如今,「太空送貨」,變得越來越從容。
「在太空幹事業,‘一磚一瓦’都得從地面運上去。空間貨物運輸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李誌輝說。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主要為空間站運送所需食物、水、燃料及科學實(試)驗器材。天舟一號任務的順利實施,是中國邁入「空間站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天舟二號到天舟三號,為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保證;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有效地保障了空間站組裝建造;天舟六號之後的貨運飛船,開始負責空間站長期在軌營運所需物資。
8次飛行,每一次任務都至關重要、特點鮮明。
天舟一號備受矚目,突破了貨物運輸、推進劑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中國空間貨物運輸系統空白。二、三、四、五號是組批生產,總長都是10.6米,壽命一樣,最大起飛重量一樣。不過,「四兄弟」雖然長相相似,「性格脾氣」卻各有不同,比如,天舟二號按照保證航天員在軌飛行3個月的需求進行配置,天舟三號起,裝載貨物更加充沛,可以保證3人在軌駐留6個月的物資;天舟四號增加了多個精巧的設計,比如貨包標識標簽上做了顏色區分,貨格蓋板的固定方式也由螺絲改成了尼龍搭扣,航天員找貨、取貨都更加方便。
天舟五號是中國空間站建成前的最後一艘「貨船」,最大特點是創造了航天器最快交會對接的世界紀錄,從按下發射按鈕到與空間站交會對接僅用了約2個小時,時間大幅壓縮。天舟六號整船物資有效裝載容積擴大20%,「帶貨」實力再升級。天舟七號則創新采用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方案。自天舟八號起,這一方案「升級」為貨運飛船的標準交會對接模式。
「2小時創下航天器最快交會對接的世界紀錄,但3小時並不是倒退。相較而言,3小時模式降低了對火箭入軌條件、測控精度、敏感器及導航精度、制導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任務執行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專家說。
8次飛行,每一次發射既是執行任務,又是驗證技術。
飛船制導導航和控制(GNC)能力日益成熟,行動更加從容。以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為例,這項被稱為「萬裏穿針」的技術,是載人航天活動基本技術之一,需在GNC系統的駕馭下全自主完成。從6.5小時到2小時,再到現在的3小時標準模式,中國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在一次次經驗積累、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實作了一次次探索升級。
還有更多的飛控技術也在升級。航天員長期駐留對貨運飛船的保障及時性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從天舟八號開始,天舟貨運飛船團隊透過升級GNC控制器軟件、最佳化飛行程式設計、精細能量平衡分析等手段,讓發射時間的選擇變得更加自由。
來源:新華社
作者: 李國利 趙葉蘋 張瑞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