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鐵桿反華議員得到重用,特朗普的立場很堅定,準備對中國更強硬

2024-11-16新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布提名佛羅裏達州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為新政府的國務卿。盧比奧以其強硬的對外政策觀點而聞名,包括有必要加強與中國的競爭、支持以色列以及反對伊朗的核計劃。此外,特朗普還提名皮特·海格塞斯為美國國防部長,他曾在美國陸軍服役,包括關塔那摩監獄、伊拉克和阿富汗。

從特朗普組建執政團隊的核心職位人選來看,美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後,五角大廈和國務院的政策走向尚難以確定,但美方會繼續奉行遏制中國的政策,也就是說,特朗普面對 中美博弈,是下決心采取強硬態度了。此前,他就有過沒有完全執行自己遏制中國政策的「遺憾」,因為他被拜登擊敗了,丟掉了總統大位,現在他卷土重來,看來對華遏制的姿態只增不減。

不過,美國真的能遏制住中國發展崛起嗎?特朗普的遏華政策,說白了不過是這一代美國人對失去全球霸權的恐懼和對中國發展進步的嫉妒,那麽多制造業資本都流向中國、用腳投票,特朗普當然如坐針氈,賺錢的機會怎麽能讓中國人搞走?必須搶回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特朗普搞的引進台積電,到現在還是一地雞毛。

首先,美國在此前幾年歷次交鋒博弈中,就沒有占到過便宜。第一個交鋒就是北京冬奧會之前,那時候拜登剛剛上台,美國千方百計想要借冬奧會話題來炮製大量謠言,擾亂中方軍心士氣,發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輿論戰。美國拉攏盟友用所謂「意識形態」和「立場」劃線站隊,阻撓別國參加冬奧會,但最後中方還是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

第二個交鋒就是佩洛西2022年8月份竄台,解放軍立即強力回應,用強大的震懾性軍演,讓「台獨」脖子上的絞索又收緊了一些,解放軍軍機以及軍艦頻繁且大規模地巡航於台灣周邊海域,直接逼近所謂「海峽中線」,甚至導彈穿越相關區域,對台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緊密包圍態勢。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並未敢於作出相應的軍事回應或幹預。與此同時,中方針對美國的挑釁行為采取了強有力的反制措施,導致中美兩國在多個關鍵領域的對話與合作至今未能完全恢復。

其次,大國之間的博弈,比拼的就是工業實力。2023年中國工業產值占全球35%,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中國的發電量達到了美國的兩倍之多,鋼鐵產量則是美國的12.6倍,而在水泥生產方面,中國的產量更是美國的22倍。此外,中國的造船業實力非凡,其船舶總噸位占據了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至於汽車制造業,中國的產量高達3020萬輛,這一數碼是美國的三倍。

美國應該慶幸,中國的外交政策是溫和有禮的,並沒有將這些生產力用於生產軍艦、導彈、無人機等武器裝備,不然美國怎樣才能抗衡這種史無前例的鋼鐵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