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美國最危險的朋友」賴清德剛勝選,台灣「友邦」就又少了一個|鳳凰聚焦

2024-01-15新聞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和蕭美琴以四成得票率勝選。有評價稱,若不是「在野」力量無法整合,民進黨不可能繼續「執政」。隨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接連表示所謂「祝賀」。對此,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回應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台獨」不可能成事。
所謂「台獨工作者」勝選,這一危險的選擇將如何攪動台海局勢?選後台灣地區立法機構三足鼎立,藍綠之爭如何變局?
01
賴清德、蕭美琴當選
2024年號稱「世界選舉年」,將有破紀錄的逾4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選舉。而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作為「開年第一選」,格外引人註目。
1月13日晚十一點半,塵埃落定,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得票成為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
雖然六成民眾支持下架民進黨,但這六成的選票被分散至兩位候選人,開票現場的侯友宜支持者表示憤怒難接受。
選舉結束當晚,1月13日,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這次台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
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公然表示祝賀,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回應稱有關做法嚴重幹涉中國內政,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美國總統拜登13日也回應了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1月15日,台灣「大選」剛剛結束,太平洋島國瑙魯就宣布與台灣「斷交」,承認一中原則,尋求與中國大陸恢復外交關系。台灣所謂「友邦」數量連創新低,瑙魯是蔡英文任內與台灣「斷交」的第10個國家。
與另外兩組參選者相比,「賴蕭配」最為鮮明的就是其意識形態主張。賴清德是蔡英文「台獨」路線的接班人,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蕭美琴是協助蔡英文走「親美」路線的得力助手。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 朱鳳蓮:
「這兩個人湊成‘雙獨組合’,‘獨上加獨’,對台海形勢意味著什麽,對台灣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意味著什麽,對台灣的前途命運意味著什麽,我想每一位台灣同胞都很清楚。」
此次台灣地區除了正副領導人的選舉,同時進行的還有立法機構113名委員席次的選舉。在上一屆選舉中,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獲得61席,維持單獨過半的局面,但今年民進黨只拿下了51席。民進黨雖然贏得了「領導人」選舉,卻失去了「立委」過半優勢。而國民黨本次「立委」贏得52席,重回「立委」第一大黨,民眾黨占據8席,無黨籍「立委」占2席。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誌傑:
「民進黨八年‘執政’不力,把兩岸關系弄得兵兇戰危,內部‘執政’不力,然後貪腐的案件叢生。民眾的不滿在‘立法委員’選舉當中投射,要下架民進黨,或是給執政黨一個教訓,唯一的‘在野’黨的選擇,恐怕就只有是國民黨。」
民進黨「立法委員」席位得票不過半,加之賴清德是台灣地區最近五次領導人選舉中首位得票率未過半的領導人,不少人評價賴清德新政府的民意政治基礎薄弱。
但也有台灣島內專家指出,若要對民進黨「立委」形成有效制衡,立法機構中「藍白」雙方需要再合力,而這也成為了選後的唯一懸念。
台灣媒體人 唐湘龍:
「台灣民眾黨這次只拿了8席,可是這8席會讓台灣民眾黨在未來的台灣的島內政治能夠發揮80席的影響力。因為任何一個政黨想要在政策性的議題,或者是說在‘立法院’的重大的議案預算當中要取得決定性的影響力,都必須要爭取到台灣民眾黨這8席。」
02
賴清德當選,攪動台海
賴清德本人出生於山區的貧困礦工之家,自小苦讀,棄醫從政。個人風格上,賴清德多被評價為性格執拗,他擔任台南市長時,因李全教涉及賄選,賴清德以234天不踏入議會的方式進行抵制。其固執的個性也讓人擔憂他會在「台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賴清德在他從政幾十年過程當中,發表很多‘台獨’的言論,甚至在選舉過程中提出要‘走進白宮’,相較於蔡英文,尤其是在兩岸的路線上,是更加冒進‘台獨’的光譜,或者說深綠的光譜,是更偏向‘台獨’的。」
與此同時,賴清德對於其副手蕭美琴的選擇也耐人尋味。現年52歲的蕭美琴出生於日本,其母親是美國人,2020年曾任所謂的「台灣駐美代表」,協助蔡英文拉攏佩洛西與蓬佩奧竄台,暗中安排蔡英文與麥卡錫會面,在美國有豐厚的政商人脈。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誌傑:
「賴清德選蕭美琴有‘安內攘外’的作用,安內是說蕭美琴和蔡英文的關系很好,攘外的部份,是選蕭美琴,美國人可以接受的。」
台灣「大選」期間,中國大陸對台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在台灣引發巨大討論,成為影響「大選」的重要元素,這其中最戲劇性的就是「導彈烏龍事件」。1月9日,大陸將某空間科學衛星發射升空,台灣防禦部門將衛星寫作導彈、將防空轉譯成空襲。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民進黨綠營政客的桃色醜聞,以及各種錄音風波,也說是大陸‘介選’的證據,凡是不利於民進黨的言論,他們都放到了一個大籮筐當中,這個籮筐就是‘大陸介選’。」
民進黨慣常利用「大陸介選」的話題分散視線,實際上,美國對台灣「大選」的行程輿結果影響更為深遠。近年來,台灣參選者在選舉季存取美國已成政治慣例。2023年8月,時任台灣地區副領導人的賴清德以所謂「過境」的名義赴美「面試」。
而在選舉前一周,中國高層官員針對台灣問題多次表態,希望美國不要介入台灣地區選舉,僅1月9日這一天,中美高層接連進行了四次互動。1月13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雙方也表示將推進落實舊金山會晤重要共識和成果。
03
賴清德是沖撞中美關系的變量
台灣是美國牽制亞太的重要棋子,也是中美兩國之間的敏感問題。舊金山的「習拜會」後中美關系回暖,美方堅持「一中政策」是兩國互釋善意、良性互動的前提。所以,在兩岸問題上,面對賴清德有如脫韁之馬的「台獨」之路,美國智庫學者和政壇人士普遍認為賴清德會是沖撞中美關系的變量,產生了眾多「疑賴」的聲音。
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 江岷欽:
「美國的智庫歐亞集團釋出一個專文說,美國有三個危險的朋友,一個是澤連斯基,第二個是內塔尼亞胡,這兩個都讓美國陷入戰爭的泥沼當中,第三個點名是誰呢?賴清德。因為盡管現在美國謹守所謂的‘一中原則’,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以賴清德這種經常脫俗的表現來說,萬一他哪一天,爆出這種所謂‘暴走’的情況,美國不可能置身事外。」
距離台灣地區領導人5月20日就職仍有一段時間,中美雙方為應對「大選」後的台海新形勢,都已分別展開部署。拜登於1月14日晚派出美國前國安顧問與前副國務卿抵達台灣。
台灣媒體人 唐湘龍:
「美國對台灣有很多言不由衷的地方,因為他要顧慮到中美關系,中美關系在‘習拜會’之後,已經定調了。在年底的美國的總統大選之前,拜登最重要的戰略依托,就是中美關系要維持著一個可運作的框架。」
賴清德勝選之後,對於未來的兩岸關系走向何方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冒進的「漸進式台獨」和「文化台獨」,是否將把台海局勢推向更加兵兇戰危的境地呢?
04
台海局勢「風高浪急」
這裏是桃園市的一間養老院,2024年的台灣「大選」前夕,潛在的台海風險不僅成為輿論熱點,也引發這位93歲高齡退伍軍人的擔憂。
戰爭從來都不是老一輩退伍軍人的選擇,110歲高齡退伍軍人孫國喜認為民進黨執行的政策存在著觸發戰爭的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退伍的軍人更能夠體驗到如果發生戰爭會是多麽慘烈的狀況,會有多大的傷亡,多大的損失,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都希望兩岸和平。」
「高戰爭風險」這一意識並不只是存在於老一輩軍人的擔憂中,台灣「大選」期間,在國民黨舉行的造勢集會上,副領導候選人趙少康直言:民進黨在去戰爭的路上。如今,民進黨賴清德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風高浪急」的台海局勢嚴峻復雜,因為軍事上賴清德或將延續蔡英文「武裝台灣」的路線。2024年台灣軍事預算6068億新台幣。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從剛開始的3000多億的新台幣到這次的6000多億新台幣,預算不斷增長,一方面擠壓了台灣當局在民生文化,各個方面的預算,另一方面是推行‘以武謀獨’,‘以武拒統’。」
美國知名軍事網站「世界現代軍艦名錄」去年釋出全球海軍實力排行榜,中國(大陸)位居第2,台灣地區排名第12。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台灣地區共有91艘現役艦艇,沒有航空母艦及巡洋艦。
截至2023年8月,中國共有425艘現役艦艇,雖然沒有巡洋艦,但擁有8艘萬噸級的055型驅逐艦。除海軍戰鬥力上差距懸殊外,整體軍力上雙變異數距甚遠,「全球火力」網站釋出的2024年全球軍力排名報告中,中國(大陸)軍力位列第三,台灣地區第24名。
軍事上「硬實力」的差距在賴清德這裏的解決方案是繼續「武裝台灣」,早前有影片流出賴清德在擔任「立委」時,破口大罵阻擋軍購案的國民黨「立委」費鴻泰。
賴清德推動軍購案,這其中最大的助力將是美國,美國2024年國防授權法案,特別要求美國五角大廈與台灣軍事官員協調,為台灣軍隊建立全面訓練、咨詢與建立制度化戰力計劃,包括支持不對稱防禦戰略,鼓勵雙方共享軍事情報等。
如今選舉結果出爐,「立法院」非民進黨席位過半,不少人評價美國的所謂對台軍售將會受到來自「立法委員」的阻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賴清德‘執政’之後,對美的軍購也會面臨著一些挑戰,尤其是預算的透過,也要經過‘立法院’多數的同意。」
中美從1979年建交至今,美國對外一直保持「一中政策」,但卻經常會出現一些挑釁行為,台灣「大選」臨近時,有媒體報道,美國海軍在結束與菲律賓海軍一起實施代號為「海上合作行動」的聯合巡航後,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將行經台灣附近,敏感時期,引發各界揣測。
台灣是太平洋與印度洋各國海上交通重要樞紐,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戰略樞紐,近年來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張,「美台軍事合作」的跡象不斷深化,印太地區整體局勢變得更為緊張。這其中,鄰國日本也異常活躍,一些專家指出,日本民眾也關註此次「大選」,他們希望兩岸維持和平現狀,以免自身卷入其中,但也不乏別有用心之人,早前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發表「我們將在台海使用潛艇、軍艦戰鬥。台灣有事,無疑是存立危機事態」等言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蓓:
「日本隨著美國,不斷強調所謂的日美同盟。不斷強調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其實和賴清德有長期深厚的聯系,而且賴清德的‘台獨’主張,都讓日本覺得賴清德‘執政’,對於台日關系,對於日本的自身戰略利益,對於日本的對外政策而言其實都是有利的。」
台灣「大選」期間,1月8日至9日,美國五角大廈舉行了2024年度的中美防務政策協調會談,面對面的軍事溝通防止一些誤判演變成地區沖突。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誌傑:
「兩岸關系未來的主動權是越來越牢牢地掌握在北京的手上,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事實,兩岸確實實力是越來越懸殊,所以大陸也越來越沈得住氣,也越來越有信心。」
05
台灣經濟發展走向何方?
2023年末,台灣公布年度代表字評選結果,「缺」字在58個候選字中位列榜首。除此之外,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為「蛋」和「詐」。三個字均與民生息息相關,也為去年台灣社會的困窘亂象落下真實註腳。
官員貪汙醜聞,民生物資供應短缺,正是經濟停滯發展的寫照。民進黨8年「執政」升高兩岸對抗,早前賴清德更是強調減低對中國貿易的依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實施磕磕跘跘。如今賴清德上台,相關人士指出,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制裁或會進一步增強。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誌傑:
「賴清德當選本身就代表了兩岸關系可能沒辦法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局面,對經濟的投資,對經濟的成長,對企業的商業布局來講,這種狀況是最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
2023年12月15日,中國商務部裁定,台灣對大陸輸向台灣的2509項產品的貿易政策構成貿易壁壘,中止ECFA協定下給予台灣12項石化產品的優惠稅率。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青年寄托柯文哲失利,深根藍營的候友宜敗選,民進黨賴清德成為台灣歷史上民意基礎最弱的「領導人」,中國大陸高度關註並表示: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次選舉改變不了兩岸關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改變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共同願望。
據台媒報道,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於1月15日去世,享年83歲。作為民進黨元老,施明德於2000年結束民進黨,並因不滿陳水扁上台後的貪汙腐敗發起「百萬人倒扁運動」。如今在民進黨的八年施政下,台灣島內貪腐橫行,六成民眾下架民進黨的呼聲落空,台灣地區的未來何去何從?四個月後,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兩岸能否擴大通往和平統一的道路,我們持續關註。
制作人:鐘金梅
主編:劉春雅 李文姬 張奕博
編輯:蘇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