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15 萬元左右的純電動車,你最看重哪些點?

2022-12-05新聞

我自己就是電動車主,10~80萬的電動車也開過不下十幾款,日常開車甭管你效能多強、操控多犀利,腎上腺素已經飈不起來了,反而血壓爆表的時候不少。

就比如前兩天北京氣溫驟降,白天零下五六度,我手裏的電動車一輛輛續航也跟著「跳水」,停一宿掉10公裏,啟動後跑1公裏掉8公裏簡直不要太常見——這續航掉的太快了!關鍵是好多電動車的演算法簡直了,永遠按照CLTC給你顯示滿電剩余續航,導致永遠不知道車輛的真實續航裏程還有多少!你說血壓能不高嗎?

還有些車,純純油改電,上車之後還得按一下Power按鈕,不然車機、空調都不啟動。等車機啟動了吧,過場動畫十幾秒,然後那個卡啊,導航、影像全歇菜,就問你血壓高不高?

續航掉得快、車機反應慢,以上還是我頻繁遇到的離譜時刻。再看看懂車帝大數據,不難得出結論,相較於燃油車,新能源使用者對車輛的關註點有明顯區別:續航、安全、車機智能,這三個方面是決定使用者選擇新能源車的重點。在我看來,續航、安全、車機智能更是在5~8年的使用周期中,直接影響著車主對車輛的信任感。

沒錯,即便當下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已超30%,但現實是,大部份純電車主難以獲得這種寶貴的信任感。因為你永遠要忍受卡頓的車機,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車能跑多遠,永遠不知道電池下一秒會不會自我釋放……

什麽是好用的車機?

如今智能車機大發展,沒個大螢幕車企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為什麽還有很多人懷念實體按鍵一觸即達的時代?本質上,當前的智能只是表面上光鮮亮麗,車企宣傳時只是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你,實際使用中,語音辨識差、車機卡死、選單邏輯混亂等問題時有發生。 這裏我要擺出一個觀點:相比硬件堆疊,軟件生態才是直接影響體驗的重點,而且智能化體驗並不受車輛價位影響!賣到30萬,搭載8155芯片卻卡得要命的車不是沒有啊。

15萬價位的使用者,對智能化的需求反而更強,因為好的智能化體驗首先帶來的就是更高的效率。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把兩件事合成一件事做,比如一邊開車一邊設定導航,下班了才想起要給提前開空調、推播目的地,甚至一邊接領導的電話,一邊解鎖上車「逃離」公司。這時候要再碰到車機卡,倒車影像出不來,導航啟動半天,就問你血壓高不高?

幾何G6

所以從使用者的真實場景出發設計車機系統,才能真正解決使用者痛點。有沒有做得好的?我覺得華為的方案就很好,而且華為的Harmony OS車機在15萬價位就能享受到,比如幾何G6和M6,也是這個價位唯一搭載鴻蒙系統的純電汽車。

幾何M6

同樣是下班坐電梯,朋友把聚餐地發到你手機上,直接點選導航,剩下的交給鴻蒙車機就好了。這時候領導來電話,照常接聽,上車之後,手機導航、領導電話都會毫無延遲地自動流轉到車機大屏,不需要任何額外操作,絲滑流暢,毫無割裂感。如果是普通的智能車載系統,你還是要一邊接電話一邊用手設定車機導航,因為此時語音功能被電話占用了,跟鴻蒙車機相比,兩者體驗高下立判。

更重要的前提是,這套鴻蒙車機在幾何G6/M6上面做到了3秒開機!註意,幾何G6/M6沒有啟動按鍵,拉開車門、坐上座椅、系上安全帶,這3秒鐘車機已經啟動完畢了,掛擋走人!

導航如此,內容消費在G6和M6上也做到了同樣的流轉體驗,手機上看的影片,可以從中斷處繼續在車機上面觀看,這才是真正的無縫流轉。

去往餐廳途中,如果臨時想到要買點禮物帶過去,你可以直接對著G6和M6的語音助手-小何同學說:先去XX商城,途經點就設定好了。全程手不離方向盤,甚至不需要斜眼看螢幕——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才是駕駛安全的最高境界。

不僅導航,G6和M6 可見即可說 的能力,已經深入到車機系統的邊邊角角。任何你在螢幕上看到的內容,都能透過語音進行操作,哪怕是第三方APP都沒問題,能做到這一點的車型市面上非常少見。而且,G6和M6的語音助手並不需要每次都說出喚醒詞,「你好小何」一次喚醒後,90秒內助手都會時刻聆聽主副駕,你可以一口氣下達多個指令,哪怕語氣不同、用詞「不規範」,助手都能根據上下文判斷準確,完成操作。

華為的加持讓幾何G6/M6擁有了遠超15萬元電動車的智能化體驗,這就是我說的,智能化效率高不高、體驗好不好,不一定多花錢才能享受。

什麽是好的續航?

對於15萬價位的車主而言,我們更務實,對續航的信任感也更樸素:我買到多少續航,能用到就好。過去幾年行業裏一些做法,如續航虛標、拿60km/h等速宣傳等等,一度讓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任感大幅下降,以至劣幣驅逐良幣,「說真話」反而顯得很吃虧。

開過這麽多電動車,我現在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影響信任感的不是續航遠不遠,而是準不準。日常城市通勤,哪怕只能開200公裏我都接受,因為充電太方便了,我真正的訴求是:如果你只能開200公裏,就老老實實給我顯示200公裏!當然,最好的結果是標稱多少,就能開到多少。

續航顯示方式目前有兩種,一種是永遠按照CLTC比例顯示剩余續航,一種是根據駕駛行為、環境溫度等資訊,即時估算剩余續航。顯然後者的顯示更準,不需要車主自己心裏再去計算折扣率。所有電動車品牌裏面,我認為幾何算得上老老實實說真話的一家,為什麽呢?看下面媒體和車主們跑出的數據就知道了:

大眾侃車不加電春考挑戰賽,幾何霸榜。

電動邦趴趴趴大賽,冬季春季兩次,幾何照樣拿冠軍,我是參加冬季比賽的,北京-2℃,城市+高速從早上七點開到晚上九點,幾何C實測514.9公裏,得到了93.6%的超高準確率。春季比賽中更是拿到了全場唯一的「反向虛標」,跑得比標稱續航還遠。

一句話,幾何家的車,你負責開,車負責準,這個品牌在續航方面確實有點絕活。拿G6/M6來說,搭載的70kWh三元鋰電池包,絕對容量並不突出,但勝在183.23Wh/kg的能量密度著實不低,因此兩款車的基礎效率就很高。而北方冬春氣溫低,熱泵空調又大幅降低了空調損耗。而且G6和M6的電池管理演算法也非常到位,可以利用車端雲端大數據同步,持續最佳化電量演算法。

也就是說,幾何的車主每一腳、每一公裏都在為大數據做貢獻,同時再將最佳化結果反饋給每一位車主,真真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開上G6和M6,你會發現隨著用車周期變長,續航裏程會變得越來越準。不僅續航準,幾何甚至留有余力,即便在電池虧電狀態下,車輛仍能繼續行駛15公裏,為車主提供最後的應急保障。

開得車越多,越會發現太多車企在續航方面是「宣傳一條龍,實際一只蟲」,對續航的信任感極大影響著車主對一個品牌的好感,這一點我認為幾何一直做得非常出色。

主動防禦,才是安全

現在各車企對電池包的被動安全設計都比較到位了,國標熱失控要求的5分鐘逃生時間,大家都是超量過線。不過太多車主最擔憂的不是電池燒了我有多長時間跑路,而是太多自燃案例發生在車輛靜置狀態,有沒有相關措施能及時提醒?

從幾何的做法來看,首先G6/M6采用的是高鎳5系電芯,相比811,更低的鎳占比先天就有穩定性優勢。其次,幾何的熱管理精度非常高,可以將模組溫差控制在±2℃,十分優秀的水平。

溫差小的好處有兩個,首先是安全性提升,這個好理解。另外一點,可以確保續航裏程在整個擁車周期中衰減更慢,因為溫差會導致電芯可用容量差異,而Pack的整體用量又遵循木桶原理,要將就著容量最低的那顆電芯,因此溫差越小,電芯壽命越均衡,可用容量越高。

為了做到防患於未然,G6和M6還會對電池包進行電芯溫差的7×24小時監測,每隔一段時間收集電池數據並上傳,一旦系統判斷電池有危險隱患,即刻切斷高壓電路,並透過雲端提醒給車主的手機。為了提升主動防禦的可靠性,結合更是采用雙回路FPC硬件熱失控檢測方案,兩條獨立路線監測電芯電壓、溫度等參數,用多一倍的硬件冗余確保整套系統的穩定性。

總結

幾何G6

以前電動車宣傳很容易,壓著燃油車打就行,最難的反而是說到做到。對於15萬元的電動車而言,勤懇務實帶來的慢熱,遠比宣傳誇大刺激訂單更有價值。多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遠比停留在紙面上的「話題爆款」更切實際。這個價位區間的消費者,要的不是談資,不是某一項黑科技獨領風騷,而是買前聽到真話,買後用著踏實,這樣的信任感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