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韓戰爆發,在這一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應北韓黨和政府請求,黨中央毛主席正確分析敵我形勢,最終做出了出兵北韓的重大決策。
以怎樣的名義出兵的問題,中央高層再次做出商討。如果中方直接出兵赴朝作戰,就等同於向美方宣戰。而美方就可以找到擴大侵略戰爭的借口,最早擬定的稱謂是‘支援軍’,是取‘支援北韓人民的革命鬥爭’之意。在征求廣大民主人士的意見時,當時著名的民主人士黃炎培對支援軍的叫法持不同意見,他說:「自古道,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名不正這個仗就打不好,所以對這個問題要認真考慮。 ‘支援軍’,顧名思義是派遣去的。誰派出去支援?當然是國家,這樣,我們是不是要向美國正式宣戰?」聽了黃炎培的一席話,毛主席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將「支援」兩字劃去,改成了「誌願」。然後說:「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誌願的嘛,這是民間的事兒,人民誌願去北韓幫助北韓人民,不是國與國的對立。」
黨中央於是決定將這支部隊命名為誌願軍,並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號和編制,表示中國不是跟美國宣戰,而是中國人民誌願支援北韓。支援軍和誌願軍雖然讀音上聽起來差不多,但意思卻完全不同。
偉人僅僅改動兩個字,將入朝作戰的中國人民支援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看似多此一舉,但實際上卻極為必要。因為它直接限制了韓戰的規模,將戰場局限在了北韓半島,不但因此避免了中國和美國的直接對立,也避免了戰爭進一步擴大。限制了戰爭的範圍,也成功避免了從局部戰爭發展到第三次世界大戰。誌願軍誌願參與作戰是中國人民誌願的一種行為,和國家的軍隊沒有絲毫關系。
當中央發出抗美援朝的號召之後,無論是解放軍內部的將士還是普通民眾,都紛紛響應號召,自願參加誌願軍前往北韓與美軍作戰。所以,入朝的中國軍隊,無論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是一只名副其實的誌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