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ya的種草手記
家人們,最近科技圈可是被一條訊息給炸翻了! 就在 1 月 10 日,蘋果在華新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少人都在猜測,這次是不是蘋果智能要在中國落地的前奏呢? 企業註冊平台上顯示著,蘋果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高達 3500 萬美元。 再看看經營範圍,軟件開發、大數據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儲存支持服務等。 這一系列操作,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蘋果在 AI 領域的布局。
蘋果 AI 手機,真的要來了? 外界同時也一直都在瘋傳,蘋果 AI 手機可能會在 2025 年正式亮相中國。 這訊息一傳出,科技圈瞬間就炸開了鍋。 作為 AI 系統 Apple Intelligence 的一部份,蘋果早前就已經開始在 iPhone 中整合 ChatGPT 聊天機器人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談判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
▲ 圖源:蘋果官網 就拿技術問題來說,雙方在使用 iPhone 使用者數據訓練 AI 模型方面存在爭執,而數據問題一直都是 AI 發展中的敏感點。 大家想想,要是自己的私密數據被拿去訓練模型,心裏肯定不踏實。 也正是因為這些問題,蘋果在中國市場推出 AI 手機的計劃被延遲了。 這一延遲可不得了,要知道中國本土手機廠商,像華為、小米等,已經在端側與雲端 AI 模型的整合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根據 Canalys 研究分析報告,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 AI 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 600%。 投行巴基利分析師預計,中文版蘋果 AI 手機將會在 2025 年推出,而且還表示蘋果可能不得不透過降價來獲得中國市場的更多份額。
▲ 圖源:蘋果官網
今年年初,蘋果就罕見地對新機型采取補貼優惠措施,iPhone 16 系列釋出後的第二次官方促銷活動,全線產品最高降價 800 元,這降價力度前所未見。 再看看市場數據,Canalys 公布的 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數據顯示,該季度內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 1000 萬台; 市場份額為 14%,同比下降 6%,排名第五,被 vivo、華為、小米等廠商甩在後面。 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蘋果更是在多份報告的排名中跌出了前五。 還有 Counterpoint 的報告稱,2024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0 日的 「雙 11」 購物節期間,蘋果 iPhone 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兩位數。 這麽看來,蘋果想要在中國市場重振雄風,推出 AI 手機是關鍵一步。
蘋果合作大猜想:百度要 「躺贏」? 咱們接著嘮嘮蘋果在國內AI領域的合作那點事兒。 蘋果在AI技術上一直是野心勃勃,從Siri誕生到芯片整合AI能力,這布局就沒停過。 未來在自然語言處理和電腦視覺等方面還要搞大動作,蘋果 AI 要想在國內順利鋪開,和本土公司合作是必經之路。 外界普遍預期 Apple Intelligence 在國內將與文心一言、豆包等其中一家或多家國產 AI 合作。
▲ 圖源:蘋果官網 先說說百度的文心一言,百度在 AI 領域耕耘多年,有著深厚的技術沈澱和大量的數據積累。 文心一言在語言理解和生成方面表現可圈可點,要是和蘋果合作,在自然語言處理這塊說不定能碰撞出火花。 像前文提到的 Siri 如果能借助文心一言的技術,理解復雜語境的能力肯定更上一層樓,規劃旅行、預訂行程這些操作會更絲滑。 而且百度在搜尋引擎領域的優勢,也能為蘋果器材的搜尋功能提供助力,讓使用者獲取資訊更高效。 再講講字節跳動,雖然 TikTok 存在被禁風險,字節和蘋果的合作談判也遇到波折,但字節在 AI 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 旗下的抖音、今日頭條等產品,透過強大的 AI 演算法實作了精準的內容推薦。 如果和蘋果合作,在影像辨識和內容創作方面或許能給蘋果器材帶來新玩法。 還有豆包背後的團隊,在智能互動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術。 要是和蘋果合作,能進一步最佳化 Siri 的互動體驗,讓 Siri 變得更加智能、貼心。 蘋果選擇哪家國內大模型這個連續劇盡管一波三折,但終於是要接近收尾了。 不過現在局勢有點微妙,騰訊和字節在與蘋果的合作上都遇到了問題,百度似乎有了 「彎道超車」 的趨勢。 運氣爆棚也好,自身實力也罷,蘋果或許不得不選擇百度。 但最終鹿死誰手還不好說,蘋果肯定會綜合考量技術適配性、數據安全、市場影響力等多方面因素。
蘋果的私密風波,9500萬求和解 隨著蘋果 AI 不斷發展,數據私密問題成了一個繞不開的大難題。 一直以來,蘋果都將使用者私密保護當作自身的重要標簽,對外反復強調對使用者數據安全的重視。 畢竟在 AI 時代,數據就是驅動技術進步的核心燃料,大量且優質的數據對於訓練出高效能的 AI 模型至關重要。 但如何在利用數據提升 AI 效能與確保使用者數據安全不被泄露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這是蘋果乃至整個科技行業都在苦苦探索的課題。 早在 2019 年 7 月 26 日,英國老牌媒體【衛報】就爆出了一條大新聞。 他們接到內部人士舉報,說在工作中經常能聽到由蘋果 Siri 錄下的 「機密資訊」。
▲ 圖源:The Guardian 舉報人是一名蘋果承包商的工作人員,所在公司一直為蘋果的智能助手 Siri 提供質素控制服務,會定期收到蘋果公司送來的 Siri 錄音。 錄音內容就是向蘋果手機喊出 「Hey,Siri」 的那前後幾秒。 蘋果給出的解釋是,Siri 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一項軟件問題:誤喚醒。 蘋果給 Siri 設定的喚醒詞是 「Hey, Siri」,但因為軟件功能不完善,Siri 就有可能被 「誤喚醒」,就開始偷偷錄音了。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這關乎使用者的私密。 在1月3日的官司終於有了階段性成果:蘋果公司賠償 9500 萬美元,尋求和解。
▲ 圖源:The Guardian 9500 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 7 億,雖然看起來是一筆巨款,但對於蘋果公司每年九百多億美元的利潤來說,確實只是 「九牛一毛」。 關註這件事,不僅僅是因為賠償金額,而是近年來大家對個人私密數據越來越強的 「失控感」。 現在個人數據被四處出售,騷擾電話一個接一個,隨便在網上搜個什麽,馬上就有一堆推銷電話打進來。 蘋果公司雖然不是唯一一家存在私密問題的公司,但這件事也給所有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 私密,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統計數碼,而是每個人的數碼尊嚴。
目前,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還在逐步完善中。 現在它還只能支持英文,中文的支持預計要到今年四月份的 iOS 18.4。 不知道屆時國行 Apple Intelligence 能否同步上線。 一項去年 12 月的使用者調查顯示,大多數 iPhone 使用者認為 Apple Intelligence 對其使用體驗幾乎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不過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隨著功能的不斷完善和使用者體驗的最佳化,說不定 Apple Intelligence 會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