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候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米克·沃爾茨12日在接受美媒采訪時,介紹了特朗普處置烏克蘭危機的規劃。 沃爾茨稱,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建立對話渠道是特朗普就任後的首要事項,特朗普同時將會要求烏克蘭降低征兵年齡至18歲。 烏克蘭現在的問題是「兵力短缺」,而非武器彈藥不足。
沃爾茨認為烏克蘭將征兵年齡由25歲下調到18歲,將會增加數十萬兵力,可以更好地穩定前線,以便同俄方達成協定。沃爾茨還向烏克蘭喊話,開出條件稱如果烏克蘭人要求全世界都支持「民主」,那美國也需要烏克蘭人全都支持「民主」。
對於特朗普團隊的講話,英媒【金融時報】就評價稱「這是特朗普關於如何結束俄烏沖突,迄今最清晰的介紹」。
可見,將就任的特朗普,提出了以更多烏克蘭人上戰場,作為對烏提供後續軍事援助直到和談結束的條件。不乏歐洲官員持有同樣觀點,認為烏軍數量不足是主要問題。烏克蘭方面則抵觸這一說法,比如澤連斯基就曾表示降低征兵年齡是美歐推遲武器供應的借口,因為烏克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武器裝備不足,而不是人員。
烏克蘭在去年4月將入伍年齡由27歲下調到25歲,一旦進一步下調到18歲,則將把烏克蘭青年人口全都納入征兵範圍,真就是應了美防長柯士甸的那句話「戰至烏克蘭最後一人」。
在這一征兵政策下,烏克蘭剩余人口的結構將進一步向老、弱、病、殘靠攏。其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政治事務、撫育家庭的本土適齡人口,均將被納入送上前線戰場的範疇,那麽烏克蘭即使能在戰場上擋住俄軍進攻,後方經濟生產活動也將崩潰。
從這一角度來審視後危機時期的烏克蘭格局,由於烏克蘭青壯人口在西方壓力下的斷代性損耗,失去青年一代的烏克蘭後續可想而知。
而後危機時期的烏克蘭,或將呈現散裝化態勢,東部由俄羅斯掌控建立同北約的軍事緩沖地帶,西部由北約各國實質建立勢力範圍。保留名義上的烏克蘭,實施實質上的瓜分占據,喪失作為中堅力量的社會青壯人口,烏克蘭將無力回擊周邊國家的侵蝕。
隨著特朗普當下公開提出要購買丹麥自治地區格陵蘭島,西方體系的內部兼並行程已經啟動。而缺乏自我防衛能力的烏克蘭,是西方各國均可劃定勢力範圍的「膏腴之地」。俄衛星通訊社援引俄情報部門披露資訊,就曾報道過美國以烏克蘭領土為籌碼同波蘭做交易。美俄之間正以打碎、分割烏克蘭為代價,建立彼此間的硬性緩沖地帶。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下排斥美歐降低征兵年齡的要求,呼籲美歐提供更多武器,就是不希望徹底掉入西方設下的深坑裏。不過,隨著特朗普上台對烏克蘭資金和裝備的斷供,澤連斯基政府在壓力下,不排除態度會在短期內發生轉變的可能。
澤連斯基1月12日聲稱,俄羅斯在一周內動用約700枚航空炸彈、600架無人機襲擊烏境,西方國家應執行對烏輸送武器的援助保證。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對烏累計輸送軍火規模約650億美元。而在1月9日,在德國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澤連斯基就表示支持北約國家在烏克蘭部署軍隊,聲稱這將推動同俄羅斯之間達成和平。
烏克蘭希望在加入北約這一條件無法得到滿足情況下,用北約部署軍隊作為替代,以保護烏克蘭的安全。但先不說俄羅斯根本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就是有句話「請神容易送神難」,北約軍隊進入烏克蘭後,烏克蘭還能維持完整的國家主權嗎?這點得打上一個問號。